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五篇论”指导下的智慧医疗长什么样?

2016-08-01 17:57

昆医附一院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服务?近年来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联盟医院发展?

编者按:随着“互联网+”越来越热,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下称“昆医附一院”)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服务?近年来采取了哪些措施支持联盟医院发展?又是如何在王昆华院长的带领下将媒体口中的“形象工程”变成真正的惠民工程?王昆华院长的“五篇论”又是什么?

能采访到昆医附一院王昆华院长,实属运气,因为他实在太忙。业内一直流传着一个传说,有一位院长亲赴灾区,三天三夜未合眼。有人说他是铁人,有人说工作就是他的全部。要我说,他是“拼命三郎”,在方便患者就医、改善就医体验的路上一秒不停歇。

智慧就医篇:优化流程,9种预约方式方便患者

昆医附一院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评定的首批“三甲医院”之一,年门诊量接近300万,最高日门诊量达到12,900。照理说,总占地面积仅104亩的综合性医院一下子涌进1万2千多人,肯定是摩肩接踵,人满为患,但在昆医附一院却没有见到“长龙蜿蜒”。

借助“互联网+”的东风,昆医附一院不断优化流程,推出了9种预约方式方便患者,包括现场预约、114预约、网络预约、大象就医App预约、趣医网预约、微信预约、支付宝预约、自助机预约及出院患者中长期预约等。如今,近30%的患者通过“互联网+”的新手段预约就医,极大地提高就诊效率,缓解门诊压力。

讲到这里,王昆华院长幽默地说,现在门诊几乎无人排队的情况其实是“被迫”的。2012

年,昆医附一院曾打算试行“一卡通”,结果成了“摆设”,负面新闻如雪片般飞来。王昆华院长上任后,果断勒令3个月内呈现一卡通就医,亲自组织开发并迅速投入使用80多台自助一体机,实现银联卡、身份证、省市医保、就诊卡、居民健康卡通行通用。当时,王昆华院长考虑到,取病历本也可能拥堵排队,继续开发应用自助机自行打印条码,在诊室置换病历本,便民、利民的举措得到了媒体的广泛赞誉。

优质服务篇:针对看病难”顽疾大动改革刀

依托新理念和新技术,破解“看病难”的五大瓶颈,在王昆华院长眼中,并不算什么。医院层面首先关心职工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让职工安心工作,后顾无忧。同时,增加工作人员、专家及诊室,错峰就诊,弹性排班,B超、CT、磁共振等所有辅助检查当天完成,引进自动发药机,开设特色门诊、双心联合门诊、按系统分诊、住院患者中长期预约等,坚持节假日正常开诊,常规手术乃至疑难大手术照常进行。再加上床位连动式管理,手术环节协调基础上的监督管理,医疗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平均住院日明显缩短,“挂号难、就诊难、取药难、住院难、手术难”五大瓶颈迎刃而解。

职工说,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我们院长身心双投入。王院长清晨就开始微服私访,医院每个角落都有他的身影,所以,每个岗位的特点和难点他都知道。在参观本次云南省医疗器械展的时候,王昆华院长笑谈道,“这里不少设备都有我给过的研发建议,他们(企业)拿去用了,也不给我咨询费”。

智慧平台篇:“省市县乡村”全覆盖

王昆华精力充沛,思维敏捷,常有“妙思”。2016年4月,院庆前一天,云南省首家可实现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的医疗联合体平台在昆医附一院启动。王院长特别提出信息化平台要建立点对点的实时会诊平台,横向将会诊终端建设到门诊诊室、主任办公室、医生办公室及手术室,根据基层患者需要,要将固定终端扩展到移动终端。纵向覆盖到村级卫生室,真正实现了省、市、县、乡、村一体化实时对接。

要以分级诊疗为核心,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平台内各级医院信息壁垒,创建了医患间沟通、医院间协同、医生间协作的新模式,更值得一提的是,昆医附一院医疗联合体平台已在实践线上健康咨询、预约挂号、双向转诊、远程会诊、联合门诊、云诊室及远程移动查房、远程示教、远程手术实时演示等功能。

创新帮扶篇:做160多家基层医院的坚强后盾

目前,云南省普遍面临着医疗资源向中心城市优势资源高度集中,边远区域则处于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窘境。昆医附一院与166家基层医院签订联盟协议,正在搭建的互联网医疗平台除了帮助基层患者就近就能享受三甲医院的优质诊疗服务外,同样给基层医院和医生提供了“不出家门”就能学习的机会。“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是新一轮医改的顶层设计,而实现基层首诊的关键,就是‘强基层’”,王昆华院长说。

今年4月,昆医附一院利用分级诊疗云平台将所心脏换瓣手术向远在昭通的镇雄县人民医院进行现场直播,很贫困的独龙江乡卫生院、巧家县半菁村都已经通网,基层医院的医生已经可以利用多种互联网手段和昆医附一医院的专家沟通,联合为病人诊治。“通过平台定时给基层医生做指导,激活医疗资源,提升医疗服务体系效能,这就是让基层首诊后顾无忧,‘大三甲’做好‘小医院’医疗保障的坚强后盾。”王昆华院长如是说。

前途规划篇:三甲大医院的前途重在品质建设

提到业界争论已久的“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的问题时,王昆华院长挥挥手道,“谁加谁有什么区别吗?只要两者融合好,对患者能有同理心和品质保障,根本不用在乎谁加谁,我从不参与这种无意义的讨论”。确实,这一个符号“+”,本就不是谁加谁、谁先谁后,而是融合的实效性。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分级诊疗落地之法也逐渐明晰。关于首诊在基层后,三甲大医院的出路问题,王昆华院长一言概之,随着分级诊疗的推进,价格体系、报销比例的差异化,三级医院病人会减少,但并不是什么“前景堪忧”。三甲医院恰好赢得时间和空间,致力于内涵建设,开拓创新,攻坚疑难危重,并推广应用,这样才能从面上提升国家的整体医疗水平,广泛惠及百姓。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指出,三级医院重点发挥在医学科学、技术创新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引领作用,逐步减少常见病、多发病复诊和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等普通门诊,提高运行效率。昆医附一院也正在王昆华院长的带领下,以“五篇论”为指导,着力向树名医、建名科、立名院,建设“五个一流”,“五个满意”,辐射南亚及东南亚的现代化高水平医疗服务中心方向合理引流过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