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头:浅析中国民营医疗现状及投资价值
(本文节选自黄石头2011年原创作品《独唱团——中国民营医疗投资风云》)
一、医疗——不受金融危机影响的常青树
在国际上,医疗/医药行业一直以来都是资本关注及投资的热点,作为长线投资的首选,医疗投资行业始终长盛不衰,因为医药是关乎人的生命健康的行业,人总希望能够活得更长久些,越是权贵阶层对自身身体保养看得越重,即使是贵拥天下的古代帝王,也在孜孜不倦地追求长生不老的“仙丹”。
然而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人从出生起就会不断地遭遇各种疾病,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发展,生存环境日趋恶化,新的疾病层出不穷,交通的便利使人口流动更快,传染病的风险也在增加。生病会痛苦,会有危险,甚至会死亡,所以要去医院看病,要检查、诊断、开药、治疗……由此而产生的巨大商业利润不可估量。
生病——看病,这是一种被动消费,也是首选的必须消费,庞大的人口基数就是医疗行业利润的基数,因而,这个行业是少数不会因金融危机而产生巨大震荡的行业之一,具有极大的投资潜力和价值。
从全球来看,我国的医疗需求水平还处于极低的水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资料,在全球主要的193个国家中,我国人均卫生消费排123位。
2007年卢森堡人均卫生消费达7439美元,与此同时,我国的消费水平仅为108美元,相差
68倍。主要发达国家人均卫生费用都在4000美元以上。
二、中国医疗改革的艰难之路
已然沉沦的第一次药企改革
中国的医药行业的改革是从药品开始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时,药政管理局脱离卫生部,与原经贸委管理的国家医药管理局合并,成立了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后改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另外,各省市也相继成立了省市药监局直属机构,这一改革,标志着中国药品行业已经吹响了冲锋的号角。
为了严格监管,使中国医药行业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1995年7月11日卫生部下发了卫药发(1995)第35号“关于开展药品gmp认证工作的通知”。要求各药企必须要取得国际上通行的GMP认证(GMP是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的缩写,即“良好作业规范”)所谓GMP认证,是指由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GMP评审专家对企业人员、培训、厂房设施、生产环境、卫生状况、物料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销售管理等企业涉及的所有环节进行检查,评定是否达到规范要求的过程。只有重新被认证后,方可发给《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
这一看似对中国制药企业严格规范监管的一项改革举措,却因实施过程中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涉,制度法规形同虚设,反成为巨额贪污腐败受贿的来源,后东窗事发,牵连甚广,并最终导致药监局高管纷纷落马。之后,国家药监局被重新纳入到卫生部,标志着这一轮药企改革以失败告终。
然而,药企企业的原罪并未因此根除,贪腐依然大量存在,特别是对医生的大面积行贿(处方药),医疗设备的巨额虚报和行贿等,已经成为中国医药行业的毒瘤。
现在,中国药企的发展正处于一个混沌的时期,全新的药企监管方案和改革方案并没有出台,各药企带着惯性发展,一边观望一边小心翼翼地试探,打擦边球成为一些企业短期牟利的手段。
医药行业的投资一直在小圈子内静悄悄的进行着,虽然之前药品行业早已有各类资本介入,但大部分投资者因为政策的不明朗,所以仍在观望中,虽然制药企业利润丰厚,但对于小型企业而言,因其抗风险能力有限,投资者还是持谨慎的态度。
酝酿再出发的第N次中国医疗改革
中国药企经过了十年改革,药企老板和投资者都获得了一定的回报,而众多药企也早已进入资本市场,众多资本通过投资药企获得丰厚回报,中国制药企业在股票市场的表现也一直很强眼。
而中国医疗改革却一直进展缓慢,多次改革方案的出台及实施,行至中途,又停下来,再次调整,还是不行,再调整,如今新的中国医疗改革酝酿多时,即将再次出台和出发,这大概是中国医疗改革的第N次了把。
而中国民营医疗行业在多次的改革中,逐渐也在部分领域壮大了起来,特别是在一些专科领域,在一些较大城市,比如在整形行业现在民营医疗已经占有80%以上的市场份额,又比如在一些妇科、男科、不孕不育的专业类科室民营医疗也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份额。
但这些在资本市场民营医疗却一直寂寂无闻。这是由于民营医疗行业的“四高”性决定的,即:专业性高,技术性高,审批门槛高,医疗风险高。
药改在上一次失败后,进入了一个迷茫期,而资本对其的关注度自然下降很多。与其形成反差的是,中国医疗还基本从未进入资本市场,还没有经过资本插手的中国医疗投资还像一块未经开垦的处女地,资本市场对中国医疗投资早已虎视眈眈多年,但由于政策还未放开,医疗管理改革还未完善,还不太适合资本投资。
如今中国医疗改革的未来框架基本确立,加入WTO多年之后,现在已经许可外商独资投资中国医疗行业了,连外商都可以独资了,顺应着对内资及多种资本投资中国医疗行业的政策门槛也已经放宽,“杭州通策(口腔)”的借壳上市、“爱尔眼科”的成功上市也已经明示政策已经完全放开中国民营医疗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中国医疗改革在多次迷茫之后,终于在重重压力之下找到新的方向,特别是兑现加入WTO承诺放开医疗市场,允许外商独资投资中国民营医疗,这些背景都使的中国医疗改革即将进入深水区,面临破釜沉舟没有后退之路的关键时刻,这样在未来几年政策思路将全面拓宽,未来几年的实施政策也已一步步规划了出来。
三、各级医疗机构投资前景分析
我国现有的医疗机构由各级公立医院、城镇社区医疗、农村乡镇医疗、大中城市民营医疗机构等组成。下面就我国现阶段各级医疗机构的情况作简要分析,也可作为投资参考:
1、各级附属医院已经成为维系全民医疗健康的核心。
国内掌握人才培养机制的各医学院,都有着自己的附属医院,这些附属医院不仅垄断了高级技术人才的培训,而且以其延伸到患者口啤相传的机制,成为公立医疗最强势的典范,几乎牢不可破。这些医院的业绩和效益都非常可观,医生的灰色收入也因为药企的红包和回扣变得非常优厚,既然医院不缺钱,医生也不缺钱,行政上归政府统一管理,国家又非常重视,将其做为疾控医疗体系的核心,每年给予一定的拨款,所以外来投资很难进入此类医院分得一杯羹。
投资前景分析:目前国内的医学院,附属医院等大中型公立医院壁垒森严,外来的投资者很难介入其中。
2、政策大力推动的城镇社区医疗
近几年国家不断提倡:大病到大医院,小病到社区医院。医疗主管部门也在不遗余力地发展社区社康医疗,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急速扩张,小区、街道出现越来越多的统一装修统一标识的社区医疗服务站,包括社区医疗站、社区医疗中心(较大)。
在财政上,由于构建重大疾病,预防和控制机制的需要,近几年,国家对社区医疗开始给予数目可观的补贴,这些补贴基本上可以维系社区医疗人员的温饱。同时,各地方政府对本地社区医疗实行区域保护,也就是一个区域内只审批开办一家社区医疗单位,防止出现恶性竞争。
中国百姓对待疾病的普遍态度是:小病自己买药吃,一旦需要上医院,一定要越大越好,越权威越好。
因为大病小病都上大医院,导致大医院排队难,看病难,拥挤不堪,这一点一直成为主管部门头疼不已的难题。不愿意就近就医的根本原因在于百姓对社区医疗的不信任,这同时也表明了社区医疗的管理和服务还很不完善,
如今的社区医疗处于半公立状态。靠着国家疾控的拨款,工作人员享有国家一定的工资补贴,但门诊量低,属于吃不饱饿不死,略有盈余的状态。社区医疗同时也需要承担一定的疾病防控的义务,包括重大传染性疾病的申报义务。
因为有着国家支持做后盾,所以业内普遍认为,社区医疗起码能做到保本不赔,但能赚多少,就要看技术人才,管理手段,推广方式了。但是社区医疗这道门槛并不是人人都可以轻易迈进去的。
早在几年前,它就已经为各地有着良好的卫生主管部门关系的,本土化的中小投资者所青睐。因为老城区的社区医疗大多已经饱和,只有拥有良好政府关系,才能根据政府规划,抢先拿到新开发区或新城区的审批牌照。
投资前景分析:目前的社区医疗因其收益稳妥,更受一些“关系人士”的投资青睐。而专业投资者并没有过多涉入这个领域,因为随着城市扩张,小区增多,虽然新的医疗点会渐渐增加,但难以形成全国连锁连动的管理模式,更谈不上包装上市。
3、农村医疗医保的变革
近年来,国家已经越来越重视农民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扶持力度逐年加大。比如,部分城市只需交10-30元即可享受农村医保(各城市不等),住院补偿报销比例:镇卫生院报销60%;二级医院报销40%;三级医院报销30%。
国家对农村医保的扶持,导致各县、镇级医院全面火爆,从以前的“吃不饱”经营状况,进入到现在“吃不下”的状态。不少患者和医疗机构,开始挖空心思钻国家政策的空子,以多报销医疗费用来套取国家医疗补偿的情况时有发生。
比如:本来不需住院的安排住院,本来没做的检查也开出了检查费,夸大病情,虚开药品,有些地方甚至出现需要找后门才能住进医院的情况。
县、镇医院大多为国有企业,将国家的钱捞进地方,作为共同受益方,社保局、税务局、卫生局等相关部门,对这种状况都是睁只眼闭只眼。
投资前景分析:五年前,还有部分县、镇级医院想通过改制提升利润,但现在面对扑面而来的滚滚财源,已经不会有医院再作它想了。所以在农村县、镇级医院,目前不太可能有投资机会。
4、 零星分布的企业医院、事业医院、中医院,村卫生院等。
因各地情况有所不同,不可一概而论,这些医院还是存在转制、收购、并购的可能,但经营中有一定难点。现在的情况是,农民到县医院看大病,县里的人到市里看大病。
大部分患者就医前会首先考虑医保报销比例,经济条件不佳的,毫无疑问会选择报销比例高的医院。只有少量经济条件好的,才会考虑其它医院。
近几年由于农村人口大量迁移到城市,消费人口日渐稀少,导致原来的农村医疗体系完全崩溃。国家的政策投资的主要方向在医保,而不是医疗建设。
投资前景分析:除非有国家专门政策扶持和拨款,而且农村人口从大城市回流,否则,未来十年之内,农村医疗都难以有投资机会。
既然以上分析的几种医疗机构都没有投资机会,那么未来民营医疗的投资热点究竟在哪里?应该在哪些行业、区域、专业投资才可以获得丰厚的回报呢?
5、大中城市民营医疗机构
这里说的城市,包括直辖市,各省会城市及大部分地级市以上的城市,当然不排除少数特殊的县或县级市也有投资价值。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伴随城市的无限扩张,农村移民城市的群体越来越大,因为大城市对户籍的准入限制较严,所以这部分群体户口大多仍留在老家,而中国的医保体制虽经多次改革,仍然难以完全实现跨省联保。非本地户口的人购买医疗保险困难重重,除了一些大单位会遵照法规为员工统一办理外,小企业出于种种原因大多数根本不愿意为员工购买医疗保险,而个人去购买医疗保险手续繁琐,令人望而却步。
大中城市的移民越多,也就有越多的人没有进入到医保范围内,民营医疗的投资方向主要面对这部分需要自己花钱看病的人群,所以,专科医院应运而生了。
自费病人的特点分析:
1、区域:只有地级市以上的大中城市,才能保证以自费看病为主的人群基数足够大,越大城市投资回报率越大。
2、专业:医疗行业内,这种专业表现在专科医院,虽然少数大型公立医院或各级院校的附属医院成立的医疗集团,也有部分开设专科医院,但在全国范围内没有形成大的模式。正是因为专科医院自费患者较多,所以才更具备投资价值。
对于这种难得的市场机会,颇有商业眼光的莆田人早在十几年前就敏锐地捕捉到了,所以我们看到,今天,在地市级以上的大中城市,由莆田人开设的专科医院早已无处不在。
四、典型专科医院投资价值分析
1、整形美容专科医院
受韩剧韩流的影响,受社会价值观的驱动,中国人心中对美的向往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狂热,整形已经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潮流。
与此同时,各类整形美容专科医院的旋风正从沿海城市渐渐吹向省会城市,甚至二三线城市。专家预测,整形美容在所有专科医院中,是最有投资回报价值的专科医院。在这一领域,公立医院占了不到20%份额,民营占80%以上。这是因为早在10几年前,民营医院就已经为今天的发展开始奠定基础。
整形以个人消费为主导,通过对美的诠释和改变,达到心理满足感。整形项目随市定价,随人定价,随机定价,而且个性消费成风,没有价格争议。
例如,同样是隆鼻,价格从800-200000元不等,然而每个人的隆出来的鼻子都是不一样的,没有可比性,作为一种奢侈消费,消费者大多有很强的消费能力,很容易被“人只有一个鼻子,肯定要整最好最贵的”这样的销售话术所打动。
部分人还会因整形成瘾,反复来院高额消费,最典型的如:一代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鼻子就曾动过六次整形手术。
整形美容医院已经成为业内一致公认的,无论在现在还是未来都会获得丰厚回报的热门专科医院。整形市场膨胀速度惊人,虽然时有负面新闻出现,但也难以阻挡女性对于美的追求和付出。
风险:医疗事故。医疗事故在所难免,事后如何应对非常关键。理想的情况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息事宁人,但也可能会因为公关不到位,或处置不当,舆论压力过大的原因,导致医院关门,对于如何规避风险,后面会有专文再作探讨。
结论:短期及中长期投资回报率均很高,医疗事故风险高,医疗纠纷多。
2、口腔医院
众多在欧美生活过的专家得出结论,越是发达的国家,医生、律师收入越可观,尤其是牙医。
事实证明,生活水准越高,越发达的城市,越注重口腔的健康和保养。中国的口腔保健其实还处在萌芽状态,市场潜力巨大,虽然目前只有少数口腔专科医院或美容牙科获得了丰厚回报,但这一领域其实为专家所看好,但口腔医院不是短期而是中长期的投资,它在短期内的收益远远不如整形医院。
如:曾于2006年获得1000万美元海外风投的佳美口腔以收购加盟合并等方式在全国大肆扩张,顶峰时其分店达到数百家,但良莠不齐,后因面临盈利压力又大量关门。其实佳美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口腔医院盈利不佳,而是因为口腔保健市场是一个慢热的市场,需要一定的开发和培养期,也就是说市场还没有到达回报期。
结论:中长期投资首选,不适合短期投资,医疗事故风险低。
3、妇科医院
现在的妇科医院,虽然规模大的也有住院部,但主要仍是以门诊为主,其中最为典型是莆系医疗的运作模式,各地莆系妇科医院甚至连装修风格都是统一的“莆田红”。妇科医院在有些地方曾被命名为XX女子医院,后来卫生部不允许再使用女子医院这个模糊不清的医院名称,所以现在各地还存留着的XX女子医院其实都是妇科医院的另类名称。
妇科医院短期内回报率非常可观,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因为女性生理构造,妇科疾病多发生在身体内部,治疗困难,容易复发。
此外,由于中国男性个人卫生和众多不良生活习惯,导致中国已婚女性感染妇科疾病率通常在95%以上,农村地区因卫生条件差更是高达100%,只是感染程度不同而已。所以,妇科医院自然拥有了庞大的市场人群。
妇科病是因不良生活卫生习惯所引起,所以复发率极高,一方面患者羞于启齿,另一方面怪医生没看好。所以妇科病几乎没有忠诚度,患者非常盲从,尝试率高,易受广告鼓惑,即使是新开的妇科医院也很容易打开市场。
但现阶段妇科医院生命周期通常只有三到五年,因为治疗过程中常有过度医疗的情况发生,在一处开办时间久了后,口啤会渐差,最终门可罗雀。所以妇科医院短期回报高,中长期值得忧虑。
结论:适合3-5年的短期投资,不适合中长期投资,医疗事故风险中。
4、妇产医院。
妇科医院与妇产医院一字之差,天壤之别。
通常的妇科医院1000-2000平米都可以开办,而妇产医院往往要求面积不少于5000平米,规模足够大。床位足够多,技术足够高。
妇产医院的投资价值在于它包括了产前保健,生产,育婴,产后服务等一系列可开发的价值链。
生孩子在中国人心中是一件大事,尤其在计划生育的国策下,许多家庭把生孩子当成一生一次,舍得花钱的奢侈消费来对待。虽然公立医院一直在扩建,但仍然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妇产医院人满为患,床位紧张,个性化服务更是难以达到。
妇产医院由医疗性收费转变成为服务型收费,档次型收费,是未来民营妇产医院的转变方向。对于妇产专科医院,近几年投资市场已有酝酿,但还没有形成强势模式。如09年已有坤如玛丽妇产医院进入备案。妇产这个市场实在太过庞大,目前还有很多机会。
结论:中长期回报高。医疗事故风险高。因为公立医院的医生很难跳槽,所以有口啤的专家资源稀缺。行内估计,一旦有了上市妇产医院,将大大增加民营医院对公立医院专家人才的吸引力。
5、泌尿专科医院(男科医院)
同女子医院一样,卫生主管部门是没有男科这个审批条目的,所以在几年前,局部省市将妇科医院改名为女子医院,泌尿医院改名为男科医院,后被卫生部主管部门强令取消。
泌尿专科医院主要的经营代表是莆系医疗,与妇科医院经营的客户类型不同,妇科追求“广”,男性追求“精”。因为男性病易治,隐私性强,所以其目标人群多是高端人群,高消费人群,不洁导致短期恶性疾病者,阳痿患者等,人均消费金额较高。至于广泛行业,有医院已经在探讨男性保健的推广,但目前还没有较好的模式。
结论:此类医院仅2-4年生命周期。自从改名为泌尿专科医院后,因市场推广难度加大远不如男科医院成功。从中长线来说,由于它没有形成纵向系列的消费链条,所以盈利模式有一定的局限性,投资不容乐观。
5、儿童医院
目前几乎无人投资。因为风险太高,给小孩看病难度高,且发生医疗事故后,更难以推脱责任。目前以公立医院为主。
结论:风险高,不建议投资。
6、心脑血管
沿海发达城市已有成功案例,中小城市只有名专家才有号召力,象上海远大心血,广州三九等都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结论:可做中长线投资,但投资规模要求大,且一定要开办在有全国号召力的发达城市。
7、其它专科医院
其它专科医院,如结石病,肝病,肛肠等,会在少数地方忽然开出一两朵奇葩,如:北京浅海股骨头医院……
结论:这些非大众性需求的慢性病专科医院,虽然盈利远不如整形口腔等,但往往需要长期反复治疗,盈利稳定,行业竞争对手少,投资风险低。
此外,像临终关怀,老年病,肾病医院等专科医院形式在未来都值得探讨。
从以上分析中不难看出,做为追求中短期回报,整形、妇产、口腔医院是比较合适的投资领域,至于投资者应该如何鉴别分析优质医疗企业,后文再续。
备注:本篇节选自本人2011年所著《独唱团——中国民营医疗投资风云》,有些内容现在已经失去了实效性,有些思路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来源:黄石头原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