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乔菲的病,我是如何死里逃生的
我和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的故事开始于2014年8月,那时我一家三口人在北京求医,在某著名医院排了整整4个多月,终于排队住进了该院神七病房,但专家通过会诊,最后告诉我:回家吧,手术后结果肯定比现在差!无论我怎么请求,医生都不建议我做。于是我绝望的回到了出租屋,想想一家人顶着酷暑在北京等了近5个月,抱着最后希望找了最好医院最好专家,现在的结果让我有点不甘心和绝望,可又能咋样呢?在准备回家的前3天(票已买好),我想起有个学医的同事说他家有个亲戚以前在三博做了脑部手术,现在挺好。于是我在网上预约了三博闫长祥主任的号,第二天我妻子拿片子就去看了。反正都到北京来了,过去看看也没什么,再说明天就回家了,也没报多大希望。
我妻子从三博回来,据闫长祥主任亲切地说: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可以做,但风险很大,如果我们决定做,他可以联系预约床位。说实话,我当时并不怎么相信民营医院,因为我患的脑干延髓海绵状血管瘤,我知道手术风险有多大,而我去北京就是朝某医院某专家去的,所以其他医院基本不考虑。于是第二天我们还是决定回安顺了,近5个月的北京求医结束了,终于体验了一回“京难求医”。
2014年11月我开始上班,身体左侧麻木,四肢共济失调,行走僵硬。2014年12月,我对命运终有不服,我不认命这辈子就这样了。于是在办公室没事就通过好大夫在线看看脑干血管瘤相关信息,刻意留意了三博闫长祥主任的个人信息,通过对他个人简历的详细了解,有7千例临床手术经验,觉得他非常了不起,对他有了新的认识。于是把核查片传给他,尝试着向他咨询了病情,没想到他很快就给了我回复。闫院长中肯、客观、自信、耐心的回复,一点专家架子都没有,莫名中给人亲切和信任,并同意帮我联系预约床位,亲自为我手术。
经过长达5个月的考虑,我终于下定去三博手术的决心。2015年4月6日入住三博,在等待手术的几天里,看到很多微笑出院的患者,这里的医患关系总是那么融洽,没有来之前妻子一直很担心,3天后妻子说她不紧张了,有一种莫名的踏实感。
经过术前详细检查,方案制定评估,决定4月14日手术。手术前一天晚上,我在楼道遇见闫院长,他亲切和蔼地鼓励我:小伙子,别担心。一句简短的话,给了我莫大的鼓励。14日经过闫院长、韩松等医生7小时手术,终于成功帮我拆除了脑干延髓右侧的不定时炸弹。闫院长第一时间就把情况告诉我妻子,当远方的家人,单位同事听到这个消息时,无不惊喜,都说遇到神医了。手术后我情况一切正常,没有伤到任何神经,只是有过度性吞咽困难,术后第二天就转普通病房。
今天是2016年6月14日,我已经手术1年2个月了,我觉得我该写的东西,关于三博的东西,三博是我重生的地方,是给我第二次生命的地方。目前我身体恢复非常好,生活、工作一切正常,基本接近正常人。
在此,真心道一声谢谢,闫院长为人谦虚,和蔼可亲,艺精胆大心细。韩松,杨亚坤医生热情认真负责,每天即使再忙,也会抽时间关心询问病情,无微不至。我能恢复这么快这么好,离不开六病区所有医生护士的精心护理。祝闫院长好人一生平安,全家幸福安康,同时祝三博越来越好。
编后:这篇文章来自闫院长2015年的病人,手术一年后仍然关注三博,并在这次“三博故事”的征文中给我们投稿。当编辑把这篇投稿拿给闫院看的时候,他正准备去手术室,他匆匆留下两句话:“做一例手术就要成一个'精品',病人的信任是对医生最大的肯定,病人的康复是医生最大的快乐!”
(本文由患者家属,贵州省安顺市施某供稿)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