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面对医闹医暴,你还会让孩子学医吗?

2016-06-25 15:51

当一个生命因你而得以挽留,患者的病痛因你而得以缓解以及墙上挂着的一面面锦旗,想起曾经的誓言,当你认真地思考“是否让你的孩子去学医”时,最终,你会如何选择呢?


这几天,高考成绩陆续公布了,作为医护工作者,大家茶余饭后讨论孩子分数的同时,一个陈年话题又被再次引出,那就是,“你会让你的孩子学医吗”?围绕这个话题,大家一致的担忧就是日益增加的医闹医暴问题。也许是发生频率实在过高,又一起医暴事件在本月23日再次发生。

事情发生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一名满身酒气的男子来到该院急诊分诊台说要一辆平抬车,他的朋友喝醉了,需要就诊。工作人员在询问病人情况后要求其先挂号。随后该男子大声喧哗、辱骂工作人员、扯掉工作人员的眼镜并拿起分诊台上的告示牌、宣传牌连续三次砸向女护士,该护士经初步诊断为“脑震荡、全身多处软组织挫伤”。目前,案件仍在进一步调查审理当中。

医闹医暴频现,医护人员的安全谁来保证?

近年来,医闹、医暴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多。从“北医三院”大战“中科院理化所”到“医生被迫下跪”,再到前不久的“主任医师在家被砍致死”,医闹医暴的频现已让每一个医护工作者心存忧虑。

1. “北医三院”VS“中科院理化所”

中科院理化所科技骨干杨冰,因妊娠住院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产科,于2016年1月11日上午抢救无效,突然离世。后中科院理化所致函(附公章)北医三院,要求对这位科技骨干的离世原因作出“公正、透明、翔实”的调查,并给出“真实、完整”的结论。而在这份公函发布的第二天,北医三院产科便遭遇“医闹”,严重影响了医院的正常工作秩序。

2. “医生被逼下跪”

2016年3月14日下午,一患者家属10余人因患儿抢救无效死亡,对深圳市龙岗区第五人民医院诊疗过程有异议,在未到该院说明理由的情况下,直接在医院大厅拉横幅、烧纸钱,并到住院部强行将儿科黄医生胁到门诊大厅进行殴打并逼迫下跪,事件的发生对医护人员造成了极大的人格侮辱。

3.“主任医师在家被砍致死”

2016年5月5日,广东省人民医院口腔科主任陈仲伟医生在家中遇袭,身中多刀、大量失血、生命危殆。事发后,省院医护人员在接到急救电话后赶往现场,立即将陈仲伟医生送往手术室,在联合广东省内外专家对陈仲伟主任进行了43个小时的连续抢救之后,陈仲伟主任终因伤势过重而去世,而该事件也震惊了整个医院系统。

对于医闹医暴,法制何时才能加大实施力度

对于医闹医暴,其实我国现行法律足以对相应的责任人进行惩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均有明确针对性的规定。

不过,尽管多数人认为“医闹”行为属于寻衅滋事罪,但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真正被以寻衅滋事论处的“医闹”并不多见。由于“医闹”多数并非是无理取闹,在判定上往往被认为是“过激的非理性维权”,而不是寻衅滋事。从而,很多没有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医闹医暴”也就被得以轻判。

去年,人大已表决通过,从2015年11月1日起,医闹医暴行为如造成医疗行为无法进行,造成严重损失,将被判定为“聚众扰乱社会秩序罪”、“首要分子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针对于国家卫计委每次对于医闹医暴的第一反应,我们也不难看出,国家目前已将医闹医暴行为纳入其工作日程,整治工作也正在有序的进行之中。

小结:国家培养一个医生,着实不易!

一名医生往往需要“5年的本科”+“3年的硕士”+“3~4年的博士”,进入工作岗位后,仍须不停的学习。大量的“实践”工作不但将医护人员的工作时间安排的满满的,甚至,下班时间也须挤出一些来奉献于工作。

学医之路的辛苦、患者离去的悲痛以及医闹医暴的高风险,可以说是每一个医护工作人员的痛点,有时当自己遇到这些问题时,很自然的会说“以后我可不会让我的孩子学医”。可是,当一个生命因你而得以挽留,患者的病痛因你而得以缓解以及墙上挂着的一面面锦旗,想起曾经的誓言,当你认真的思考“是否让你的孩子去学医”时,最终,你会如何选择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暴,学医,医闹,中科院理化所,北医三院,医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