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局医疗健康投资的三个纬度
文|布拉德皮蛋
“对话投资人”是贝壳社新推出的投资人访谈栏目,每周邀请一家医疗健康领域顶级投资机构,通过问答形式,展现投资机构的行业判断,反映医健投资领域市场风向,给医健领域的创业者和业内人士提供参考。
本期机构:复星集团天使投资基金;分享人:刘琦开(复星天使基金管理合伙人)
贝壳社:请简单的介绍下您自己和复星天使基金
刘琦开:我属于互联网创业出身,在企业被并购后转身做天使投资的基金管理人,从2002年开始创业,做论坛、分类信息和互联网传媒,创业6年直到2008年被并购后开始对身边朋友的创业项目做个人天使投资。2010年受邀加盟智基创投任中国区合伙人,并于第二年建立智基创投人民币基金任执行事务合伙人;期间投资和管理的项目有行悦信息、博远无线、现代科技、风网科技、易宠科技等。
2015年我团队正式加盟复星集团,担任复星资本TMT事业部任董事总经理,负责早期TMT创新领域的投资与管理;同年组建复星集团天使投资部,并设立天使投资基金担任管理合伙人。
复星天使是复星集团旗下的早期风险投资基金,依托复星集团在健康、快乐和富足等领域的产业资源,致力于和创新企业共同发展浩大。主要关注移动互联网和大健康领域的投资机会,投资阶段从天使、Pre-A到A轮。
贝壳社:相比于其他投资机构,您认为复星天使基金在投资医疗健康领域方面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和优势?
刘琦开:复星在医疗健康领域的投资特点,首先是思考问题的角度是从用户角度考虑,从医疗本身属性出发,关注能有效解决用户的问题,如患者问题、医生的问题、医院的问题等,通过医疗和互联网等的跨界实现创新。我认为无论是单纯的思考医疗健康本身还是思考互联网本身,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必须要综合地进行考虑。
复星的优势在于有深厚的医疗产业资源和背景。比如医药领域,从药的研发、销售和渠道,这些我们都有产业布局;再如医疗服务我们有各类医院和高端专科连锁医院,从健康管理上面我们有专业的健康管理中心,还有跟健康关联的保险公司等,基本上在整个医疗服务领域全产业链都有深厚的医疗产业资源。
不管是“互联网+医疗”还是“医疗+互联网”,在具备了这些资源之后,我们就能够知道自己缺什么,也知道创业者缺什么,就会了解医疗创新未来趋势在哪里,并且在投资的过程中,结合创业团队优势来协同我们本身的医疗产业资源。
复星天使能够发挥自己在医疗领域全产业链资源优势,帮助创业者最直接去解决问题,能够迅速地在医疗服务各个方面为创业企业提供助力。
贝壳社:今年以来,复星天使在医疗健康领域大概投了多少个案子?比较典型的有哪些?
刘琦开:我们团队从2015年年底组建开始,到现在大概投了5、6个医疗健康领域的项目。比如名医主刀、药师帮,迹象健康等,其他投资项目还处在交割阶段,需要创业企业公布后我们再统一对外发布。
目前调研的还有医药研发的SaaS平台、各专科领域运用SaaS平台、医疗大数据、医疗机器人等项目,
贝壳社:您怎样看待投资的热点和风口?
刘琦开:其实复星是不太跟热点的,我们有自己的投资逻辑和节奏。我认为所谓的热点,其实都是在不断变化当中的,以前不热的领域慢慢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变成热点了,不会突然有哪个领域一下子变成热点,那些所谓突然的热点投资可能就是跟风。
这个和原来雷军说的“风口”大致上是一个概念,我们的观点在于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类热点或者风口?而医疗领域热点的来临主要在于当移动互联信息技术和传统医疗技术结合在一起的时候,积累的量到达一定程度后,产品接触到真正用户的时候,这个热点就起来了。
比如移动医疗,移动医疗的热起来的核心是智能手机的兴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用户对于更有效的获取医疗资源的需求被充分挖掘,如我们投资的微医(挂号网),免去了患者排长队挂号,但可能还找不到对症的医生;再如我们投资的名医主刀,通过移动互联网,将患者等待救命的医生、医生的空余时间的价值、以及优质医疗设备的价值高效的结合起来了。
那么医健投资的关键点究竟在哪里?这要求我们去真正地发现患者的问题、医生的问题、所有参与方的各环节问题。并且如果我们想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抓的也应该是医疗本身存在的问题,而并不是单纯的去跟随所谓的市场热点。
贝壳社:今年以来,您认为医疗健康哪些细分领域比较受资本关注?原因是什么?
刘琦开:我觉得有三块,第一块是医疗数据,不管是科室医患管理数据、还是医学科研数据,或是临床试验数据,医疗大数据未来对整个医疗服务的改将是巨大的,都是大家比较关注的。第二块是基因,不管是基因检测、基因治疗,或模式上从2B或者2C都将兴起创业的热潮。第三块,人工智能与医疗结合,医疗智能化趋势也慢慢出来,在各类疾病通过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学习,慢慢将会结合起来成为智能医疗体系,未来医疗机器人将在不同阶段和层次上参与到医疗服务中。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医患问题一直存在。比如我们讲的医疗大数据,现在疾病有这么大量的数据存在,这些数据为什么不能反过来被用来形成新的治疗方案和疾病预防方法呢?医疗最大的核心是让你不得病,也就是预防,这是医疗领域最高的境界。那么医疗大数据的核心可以帮助分析整个病的起因以及治疗过程中的变化过程,并利用这个避免你得病的可能,如果你生病了,也可以利用数据来分析、提供治疗方案帮助你,所以医疗大数据是未来重点关注的领域。
基因这块领域,其实基因检测和医疗大健康是相关联的,因为很多疾病是内在基因的问题,基因技术和检测技术发展将会让人提前关注和预防。目前大家对基因的认识还是相对有限的,这个领域的创业充满着机会和挑战。
至于人工智能医疗方面,任重而道远。其中最核心的问题,还是医疗资源供求关系的问题,医生资源是相对有限的,或者说培养一个医生的时间越来越长,培养一个医生可能要花8年甚至更多;而人工智能医疗一旦形成,就会大大补充医疗资源。机器人医生当它具备人工自我学习能力的时候,就具备当一个名医或者是医生助手的能力,随着案例的增加,它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整个医疗的全产业,这就解放了医生,间接增加了医疗资源。
贝壳社:您认为相比于其他领域,医疗健康领域投资的特点是什么?选择投资标的时应该注意什么?
刘琦开:对医疗健康的投资,首先要抱有敬畏之心。因为这关系到人的健康甚至生命。所以,去做医疗领域投资时候,更多需要从医疗服务本身去考虑,需要从真正能解决用户疼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大家都知道互联网+,一般是通过互联网的角度去改造甚至颠覆传统行业,但是我觉得医疗领域要反过来,先考虑医疗本身,用医疗+其他东西来提升医疗服务本身。
投资医疗健康这个领域,需要更加静下心来。医疗的周期更长, 医疗领域的技术和产品研发出来后,距离能够在临床上实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但是互联网产品出来的之后,可以迅速地到消费者身上,但在医疗领域还有很长的研发周期和实验周期。所以我们在选择投资标的时候,需要更耐心也更谨慎。
贝壳社:接下来,复星天使在医疗健康的重点投资领域是什么?
刘琦开:之前所说的医疗大数据、基因技术、人工智能医疗等都是重点投资的领域,我们会花费比较多的精力去学习研究投资布局。
贝壳社:在这个重点投资领域,你们更看好哪些模式?觉得什么样的项目比较有机会?
刘琦开:没有哪个模式是最被看好的,关键还是能解决医疗领域存在问题的创新都是好模式。大致可以从三个不同纬度进行关注:
第一个维度是现存的医疗本身存在的问题,并且这些问题是可以利用当前的资源去解决的,不需要从医疗本身去创新。比如目前比较明显的信息孤岛、资源孤岛。所以我们投了名医主刀和药师帮,他们利用互联网去解决信息不对称和资源不对称的问题,同时也提高医疗服务的效益。
第二个维度是问题已经存在了,但是利用现有的资源没有解决方案,需要医疗本身的创新。比如说,医学领域中新的疗法,新药的研发。特别像各种癌症,没有治疗的药品,甚至没有开刀的仪器,我们在寻找这一块。我们也看医疗大数据,并且已经投了一个最基础的医学数据库,把医学语言和计算机语言结合,再提升为自然语言。
第三个维度前瞻性创新布局,基于人工智能和医疗结合,未来医疗服务可能存在的业态,线下医疗服务和智能医疗服务相结合。这类需要更具创新意识,甚至可以颠覆现有局部医疗服务体系
贝壳社:做投资以来,你修炼的核心的投资逻辑是怎样的?
刘琦开:投资首先还是是投人。我们在选择投资的团队时主要会看这个团队是否有足够的激情,是否乐于分享,是否专注于自己做的与自己匹配的事情,同时是否有强大的自我驱动力。创业实际上是一件很辛苦并且失败率很高的事,所以既需要强大的自驱力,也非常需要团队的协作。
其次是这个项目是否解决了一个真实的痛点,并且找到了精准的切入点。许多项目其实解决的并不是一个真实的痛点,这说明创业项目本身方向上就存在问题,模糊创业这是很可怕的。同时,在真实的痛点之外,精准的切入点也十分重要,这就涉及到具体打法问题,这也是非常考验一个创业团队的地方。
第三是项目是否代表了未来的趋势和方向。顺应时代发展趋势,顺应用户行为趋势,反趋势而行的创业项目我们自然不考虑。
贝壳社:作为一位曾经的创业者,目前的投资人,您对于当前医疗健康领域的创业者们有什么建议?
刘琦开:首先,我认为创业不能跟风,不能看到别人在做什么,或者什么热就去做什么,而是应该思考怎样去解决真实存在的问题。其次,不能贪大求全,要找准解决问题的切入点,用有限的资源更好的去解决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第三,不追求完美,这个不是说不要求把事情做好,而是不要想一蹴而就,一次就把事情做到十全十美,要追求每次都进步一点。最后是分享、分担。这点对于团队十分重要,因为创业不可能是单打独斗,只有愿意分享利益,才能找到好的团队,才能去分担压力、分担问题和困难,最后很好的去解决这些问题和困难。
文|布拉德皮蛋
转载请注明来源:贝壳社(微信号:iBio4P)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