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健保机制已是相对完善而且能够持续发展的模式。比如,之前介绍过的三重保险制度(强制CPF作为基础)覆盖了大多数的中-低收入群体。与之相补足的商业保险则满足了高收入人群和外国游客的需要。整体来说,花费不到GDP5%,能够为本国人群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是让人钦佩的。但同时,公认的“廉价优质Affordable excellence”的医疗产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老龄化,二是东南亚其它国家的崛起。在私立医疗领域的医疗旅游行业凸现。
谈到医疗旅游,应该把它放在一个整体的政治经济环境下来评价。新加坡为人所熟知的是高效、透明的政治体制、食品安全、社会安全、优质教育,并积极、快速的与英美标准保持齐步走。但近年来随着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涨,生活成本上涨,资源匮乏,医疗成本也在逐年上升,加之周边东南亚地区的竞争,造成了医疗旅游的整体疲弱。
目前数据表示,近年来赴新就诊的人数有所下降。尤其是来自于传统市场如印尼,马来西亚以及汶莱等地的患者。即使从新兴市场——缅甸和孟加拉国前来就医的人数在增加,但尚未能够弥补传统市场流失的人数。
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费用不断上升,这和相对强势的新加坡币也有关系。例如,一个心脏搭桥手术,要比在泰国的花费高出一半,比马来西亚的花费高出百分之百。再加上不可预测的花费例如并发症处理,住院费用、护理费用,高昂的交通及住宿费用,医疗旅游受到严重影响。
2013年旅游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医疗花费由2009年7.7亿新币增加到了2011年11亿新币,迅速在2013年跌回8.3亿。同时,在马来西亚和印尼,医疗设施和架构得到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来新加坡就诊的病人数量减少。这样的一个改变让大家意识到,泰国和马来西亚会是强势的竞争对手。马来西亚在2020年的医疗旅游的目标是接待2百万名外国游客。而2013年这个数字还只有77万。近几年内,泰国的18所医院以及马来西亚的8所医院都相继获得JCI的认证,拿到了国际的标准。
有不少解决办法相继提出。例如减少不可预测的医疗花费成分,继续开发更广阔的医疗市场,或者通过M&A来扩大影响范围。例如,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IHH公司就非常活跃。从规模上来看,几乎是世界上第二大的医疗运营体。三月份,投资占有印度continental医院51%的股份。5个月之后又继续投资印度global hospital73.4%的股份。新加坡的下一步也许会继续扩大私立医疗的市场,著名的本地医疗集团如Raffles,parkway等也会走出去。尤其是在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各国,同时,继续保持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已经土耳其已有市场的优势。比如raffles医疗集团就已明确,明确了下一步扩张到中国和越南的目标,希望海外的收入能够贡献50%的总营业额。
医疗逐渐意识到了成本的花销以及人员配置的重要性,而在这两方面,新加坡都没有特别的优势。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评价,有可能有三个潜在的风险:一、人才和专家的外流;二、关注点移至海外;三、最终导致优质工作机会的减少。了解现状非常重要,了解周边国家的发展对本地来说意义更加重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