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财务预算管控加力
财社〔2015〕263号《关于加强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提出了总体要求,并且提出了主要任务和措施,通过加强财务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倒逼公立医院姓“公”,国办发26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强财务预算管理,对公立医院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推动三级公立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
1、进一步强化了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的预算管控
《意见》明确规定:公立医院作为预算单位,所有收支应当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统一管理。指出公立医院要建立健全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监控、调整、决算、分析和考核等制度,强化内部预算管理。明确提出: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负责对公立医院预算、决算、结余资金、资产、负债、对外投资等事项进行全面管理。进一步强化了业务主管部门对公立医院的预算的管控,强化了对公立医院预算、决算、结余资金、资产、负债、对外投资等事项进行全面管理。
明确了业务主管部门的预算审核审批权,以及经济管理绩效评价权利。这与我们平时理解的管办分开是有差异的,与不受约束的医院财务支配权现状是有区别的,文件进一步强化了财务预算管控权,对医院财权有着重大的制约作用。
2、进一步强化了业务主管部门成本核算与控制监控功能
《意见》明确规定: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建立医疗机构成本信息库,根据各类医院分项平均成本制定本地区成本定额指导水平,作为医院绩效考核的重要指标。同时,要将成本定额指导水平作为医保支付的重要参考,条件成熟的地区要积极推动按病种成本付费。
加强医院全成本核算与控制,成为业务主管部门常抓的工作,建立平均成本信息库作为医院绩效考核和医保支付的重要参考指标,对于各级各类医院都具有重大的挑战,
3、强化了业务主管部门对工资分配的监督功能
《意见》明确提出:要重点加强人员支出核算,单设科目核算人员工资、津补贴、奖金等发放情况。工资分配方案要在医院内部公开,接受医护人员监督,并报业务主管部门备案。并且指出:探索实行公立医院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制度,在工资总额范围内允许医院根据内部绩效分配办法自主分配。医院内部绩效分配不得与药品、卫生材料、化验、检查等收入挂钩,核定公立医院工资总额增量时也不得与上述各项收入挂钩。公立医院行政管理支出可参照事业单位人员和公用经费定额水平予以严格控制,并逐步完善和形成本地区管理费用定额标准。
从中可以看出,公立医院真的要姓“公”,对于趋利性的医院运营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目前的收支结余提成制度面临考验,从确立了业务主管部门对医院预算的管控权,其次是按照事业单位人员经费的总额控制,不受约束的犹如脱缰野马的各家医院工资分配制度带上笼头,促使公立医院工资绩效分配制度,必然走向规范。
4、建立财务信息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
《意见》规定:各级业务主管部门要督促公立医院定期主动向社会公开相关财务信息,并对拟公开信息的内容、来源、标准等进行统一规范,以确保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公开信息的可比性。加强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系统的整合,强化信息技术标准统一和数据安全管理。
5、落实三级医院总会计师制度提高财务管理地位
《意见》规定:三级公立医院必须设置总会计师岗位,其他医院有条件的也应设置总会计师岗位。总会计师进入医院领导班子,参与医院重大问题的决策,直接对医院主要负责人负责。三级公立医院上报年度部门预算、决算及相关财务报表时须经总会计师签字。
设置总会计师制度,对于提高财务管理地位、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也是通过等层制度建设,敦促总会计师按照《会计法》和《总会计师条例》等有关财经法规,履行职责,强化对医院财经纪律监督和管理。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公立医院必然姓“公”,倒逼医院趋利性经营回归“公益性”,业务主管部门对医院财务财务预算管控进一步提升,强化了对公立医院院长权利约束和制约及考核,代之而来的是管委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而不是从前的“院长负责制”。
作者:高级会计师、高级国际财务管理师、上海交大医院管理EMHA、上海誉方企业(医院)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咨询师、北京誉方医院管理中心首席顾问、北京誉方医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咨询顾问。
邮箱:yfck88@163.com 公共微信:yfyg6988
参考文献:誉方医管(www.yfyg.org)网站、《医院绩效变革--工作量效能积分法绩效管理模式实操》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6-04-0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