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退市到崛起成为手术器材细分行业领头羊
摘要:Angiotech是一家全球医药及医疗器械专业公司,从事与疾病 、创伤和医疗器械植入及手术介入相关并发症的新产品研发 、生产和市场销售。它的技术曾帮助波士顿公司起死回生,自己却在2008年惨遭退市。但是后来又实现巨大反转,再次崛起成为手术器材细分行业领头羊。
火石在线:firestone-link
洞悉全球医健创新创业实践
公司 | 产品 | 火视观点
在90年代初期,金属支架药物涂层技术还是个很新的概念,加拿大卑斯大学
医学院William Hunter博士发现,小剂量的抗癌药物紫杉醇在心血管手术中有减少再狭窄的作用。于是,他有了将紫杉醇制品放在金属支架内以减少再狭窄的想法,并与其他几位外科医生合作在温哥华创办了Angiotech Pharmaceuticals公司,由William Hunter担任CEO。
图为金属裸支架
温哥华是北美地区第七大生物技术中心,政府十分重视当地生物科技公司的发展,不仅给他们提供税收优惠,而且有多个联邦政府项目给生物技术创业公司提供资金和科研帮助。
在这种优渥的环境下,得益于政府的国家研究委员会工业研究协助计划(NRC-IRAP),Angiotech Pharmaceuticals将药物涂层理念转化为可应用的治疗解决方案并申请了专利,在创立初期站稳了脚跟,随后开发了一系列用于治疗血管和胃肠道疾病的药物洗脱支架以及其他腔内器械相关药品涂层化合物。他们致力于开发创新性的医疗器械、生物材料和药物组合,并于1997年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上市。
图为 药物洗脱支架原理
公司 | 产品 | 火视观点
Angiotech 主要是靠药物洗脱支架TaxusTM系列产品赚钱,其它产品还包括矫形手术中骨移植术用到的骨替代材料Collagraft及Neugraft,普外科手术中用到的液体止血剂Vitagel、防粘连凝胶药物Adhibit、血管粘合剂Coseal 、医用药物涂层器材SLIP-COAT、MEDI-COAT、ECHO-COAT以及手术缝合线、穿刺针、活检针、止血钳和便于接通动脉的人工血管等。
图为 药物洗脱TaxusTM支架
Angiotech虽然在当时是家初创公司,但是好歹也上市了,还靠着自己强大的技术
拯救了前辈波士顿科学公司,但是自己最后却惨遭退市。
在发展初期,Angiotech 很清楚自己的劣势,没有生产经验,没有销售渠道,连想做临床试验都很尴尬,支架市场上又有强生这样的大BOSS虎视眈眈,于是它只好选择通过专利授权,靠收取使用费的方式来赚钱。当时的波士顿科学公司作为最大的心脏病医学公司,有着丰富的生产和销售经验,但由于质量问题,1998年其支架产品几乎从市场上消失,看着强生在支架领域独领风骚的局面,这两家公司几乎一拍即合。
波士顿科学CEO James Tobin 1997年获得了Angiotech的紫杉醇心脏支架涂层技术专利授权后,他们与Angiotech共同开发出第二代药物洗脱支架TaxusTM系列支架并投入临床试验中,2002年底,波士顿科学宣布其在欧洲的重要临床试验非常成功。在推出了药物洗脱支架之后,波士顿科学的市值一度增加了200多亿美元,股价从15美元一路飙升至40美元,从此波士顿科学在支架领域实现完美逆袭,获得了支架市场70%的份额,支架也成为其拳头产品,而Angiotech也因与波科的合作获得数千万美元的收入。
在2005年以前,因为Angiotech本身的销售和生产能力有限,其主要收入来源是专利授权和使用费,开发手术应用的创新产品占据其开支的很大部分,它单单在美国已获批和在申请的专利数目就多达500多个。
但是在2006年初,Angiotech以7.8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了私人公司American Medical Instruments Holdings(简称AMI)成为了其经营转型的转折点。AMI专注于血管外科手术、普通外科手术、微创整形手术相关医疗器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全球四个国家有12个销售办事处,超过55万平方英尺的生产基地。通过这次收购,Angiotech在全球建立了两支专业销售团队,一支专注于普通外科、整形外科、眼科手术产品,另一个专注于血管外科、介入放射学和肿瘤活检产品。这次收购大大提高了Angiotech的制造、营销和全球销售能力,可以说是优势互补。
然而,在2008年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生物技术公司成为了投资高风险公司,尤其是以开发为主的公司更是备受冷落。由于债务和公司重组等原因,2011年Angiotech无奈从纳斯达克和多伦多退市。同时,他们将旗下血管支架、活检产品、导液管等介入产品以3.65亿美元的价格全部出售给 Argon Medical Devices公司,这笔金额用来偿还其债务及支付股东,剩下的钱将用来发展重新组合后的公司。公司重组后的剩余资产包括外科产品业务、专利权业务和一些在丹麦的资产。
William Hunter博士的CEO职位由原首席财务官Thomas Bailey接任。Thomas Bailey在公司有十多年的工作经验,他带领公司从2011年的困境中走了出来,扭亏为盈实现了利润增长。2013年初,Angiotech重组公司改名为Surgical Specialties Corporation,总部设在美国马萨诸塞州。
现在的Surgical Specialties公司开发、生产和销售自有品牌的手术器械,包括牙科、眼科、皮肤科、整形外科、泌尿外科、显微手术中用到的手术缝合线、针头、刀片组合等等,也为其他手术器械公司提供OEM服务。
今年1月份,Surgical Specialties宣布收购德国FSSB Chirurgische Nadein GMBH (FSSB)公司及其附属公司,该公司主要生产和销售手术针和缝合线。这一收购标志着Surgical Specialties 成为全球最大手术针公司。这笔交易金额高达1.47亿美元,由美国银行和N.A.担任股权行政代理,贷方是Swingline, L/C公司负责发行,
美林银行、Pierce、Fenner & Smith公司、美国国民银行、 N.A. 和第一资本作为联合牵头机构。
公司| 产品 |火视观点
对于科技创业公司来说,没有销售渠道和生产基地十分普遍。在行业技术水平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如果市面上有强势竞争者,那么新建销售渠道和生产基地将费时费力,而且很可能会错失良机。与现有大公司合作,采用专利授权,共同开发的方法,虽然不能充分挖掘专利产品的利润,但是不失为一个稳妥而且便捷的途径。等到公司积累了足够的资本,再去收购有生产和销售能力的公司是一个更有效率的办法。
2005年之前Angiotech的产品涉及范围广,但大部分是开发,申请专利,收取使用费,生产和销售占比很少,可以说是横向业务发展的战略,但专利期限毕竟有限,一旦专利到期,公司没有新的业务增长点,经营将难以为继。
但是在收购AMI之后,Angiotech将其经营方式往纵向垂直整合方向发展,最大化挖掘其专利产品的价值,方向上是没有错误的。只是在经济大环境下,尤其是股市上,经济形势的好坏对于研发型公司影响很大。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大家更倾向于保守的投资策略,这是客观存在的。不过,不管环境如何,最重要的是公司长期战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尤其是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公司既要保障一部分业务容易给公司带来现金流,增强公司的抗风险能力;同时公司还需要有长远的规划,让公司将自身优势发展壮大,这样才能既保障公司短期内的生存,又能在未来有更加长远的发展。如果只考虑长远发展,忽略短期现金流,公司的外部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就非常艰难。
另外在公司从低谷创新发展的时候,可以像Angiotech一样,即便无奈退市,但在重组之后确定公司发展的准确方向也能再次崛起成为手术器材细分行业的领头羊。
Contact us
微信号:huoshi201523
备注姓名+公司+职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