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医疗与社会怎样共度时艰?

2016
05/22

+
分享
评论
深度睿智
A-
A+
民营医疗能否熬得过目前所谓的长期的不景气而不作恶,才能证明现今社会是否具有足够的凝聚力,是否有足够涵纳利益冲突的制度弹性。

近期,有关省、市卫计委出台了加大民营医疗监管力度的举措,就其作为来看,政府主管部门强化行业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这都是能够让社会和医疗行业共度时艰的利好事情,不能说是以偏概全,但是流于浅表,而且隐含着医疗市场一抓就灵的荒谬的自负。如何共度时艰,比如何促进发展,有时更能显示一个社会体制的竞争力。民营医疗能否熬得过目前所谓的长期的不景气而不作恶,才能证明现今社会是否具有足够的凝聚力,是否有足够涵纳利益冲突的制度弹性,以及能否给民营医疗提供关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与此同时,也有行业观察者指出,不少民营医疗出现了走马灯式换班子的情形。应该说是民营医疗意识到了医院治理制度及其运营模式,以及医院规范经营的走向,已刻不容缓。显然,共度时艰,所产生的结果为何?才能真正理解民营医院自身的发展逻辑。或许应该放在更大的视野里来观察,才能稍比以前的人更看得清一点门道。

事实表明民营医疗现有的发展模式走到阶段性尽头,而新的模式和运作机制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也就是按照更学术的说法,民营医院运营管理面临组织结构性转型的挑战,取决于医院结构性和偶发性因素的解决。其实,冀望以临时抱佛脚的方式,多涉及集团利益长时段的博弈,从来就不是一件简单的、说干就能干成的事情。当下许多医院除了咬紧牙关苦熬,也没有太多立竿见影的办法。

原因倒也简单:民营医疗以前那一套已经用到尽了。与软弱的医疗市场中小型医院相比,民营医疗在危机之初的应对显得更为强悍有力,一方面资源动员能力比较强,可以通过大手笔投资对冲经济下滑,另一方面运营也比较稳定,因为有过去十几年发展的功绩和红利在握。

随着民营医疗变革转型旷日持久,在这里强调的是危机之“初”。既有的红利会加快透支,越是借贷的医院透支的越快,一方面是因为既然是金融支撑,必然集万千期待于一身,加之没有外部制约,必然导致无法“节俭度日”,另一方面是因为民营医疗的合法性更多与政府监管挂钩,有时为了当下的稳定,难免会有频频打鸡血的冲动。

此外,尽管面对紧迫的转型压力,民营医疗还特别难以“推陈出新”,因为否定既往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会损害业绩运营和周期性,另一方面会伤及既有的抱团联盟,因为任何发展模式都有相应的资源配置模式,都有着相应的受益者。然而正是由于不愿或无法做到与既往的发展模式做有效切割,民营医疗在寻找新的增长红利方面往往更加艰难。

一方面是既有红利的加快透支,另一方面是新的红利苦苦难觅,随着时日迁延,民营医疗面对的社会舆论矛盾多发的挑战与压力会日甚一日,而由于此前政策红利给民营医疗预留的空间相对逼仄,各种社会和医患关系矛盾冲突又缺乏缓冲和调解机制,两相交加之下,消费者欲共度时艰而不可得。

完美地共度时艰需要同时具备几个不可多得的前提,比如选择职业化运营管理制度来转移经营挫败感,弹性的用人机制来缓和人才困惑,相对完备的福利体系来维系员工凝聚力,相对清晰的薪酬分配和务实的未来愿景以提振员工士气等等。

就目前医改进展概况客观而言,能够完美共度时艰的医院几乎没有。比如运营比较规范的一些民营医院虽然平稳和谐,但业绩运营增长长期乏力,且面临严重的同质化问题,长期债务负担最终如何解决不得而知。比如医疗集团上市公司股权新增红利相对清晰,但全社会对其关于未来的愿景歧异较大。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由“健康号”用户上传、授权发布,以上内容(含文字、图片、视频)不代表健康界立场。“健康号”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转载、侵权等任何问题,请联系健康界(jkh@hmkx.cn)处理。
关键词: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