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例腹腔妊娠获救婴儿 10年后什么样
“尽管母亲患有肠梗阻,尽管生活在腹腔里营养缺乏,尽管7个月就不得不来到世上,但女婴小小(化名)顽强的生命力让每一个人震撼。她向这个世界宣告:“我要活着!”2006年2月3日,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功抢救了一位腹腔妊娠妇女,体重仅1600克的女婴也奇迹般“出生”,这是陕西省首例存活的腹腔孕胎儿,在国内外也十分罕见。“
4月18日,我国首例腹腔妊娠成功存活的美女“小小”10年后再次来到西安交大一附院进行常规检查。孩子父母担心孩子腹腔妊娠早产个子长不高,带着小小来到儿科黄燕萍教授处检查,结果显示,孩子发育完全正常!2006年,交大一附院妇产科高积勇教授、王利娟副教授、血管外科禄韶英教授等十余个医护人员凭借着高超的医术,将母女二人成功抢救成活,那惊心动魄的过程,到现在记忆犹新,抢救过程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听说国内首例腹腔妊娠创造奇迹的母女过来了,两位教授高兴地聚在一起陪着孩子一家人到儿科门诊进行检查!
“本来是个肠梗阻手术,剖腹探查时,发现胎儿居然长在腹腔里,可把人紧张坏了。”回想起当年前那场关系两条生命的手术,西安交大一附院禄韶英教授仍记忆犹新。2006年2月3日(正月初六)中午,因为肠梗阻无法进食、无法排便的30岁安康孕妇吴远丽从安康送到了西安急诊,下午4时开始手术。由于前期B超检查没有显示宫外孕,因此医生当时只是准备进行一般的手术,但意外发生了——孕妇被发现为腹腔妊娠,胎儿发育中冲破子宫,胎盘延伸到了腹腔,腹腔内的胎儿压迫肠管,导致孕妇形成肠梗阻。由于腹腔妊娠胎盘和肠管粘连,极易大出血,因此孕妇和胎儿都有极大的生命危险。接着,10名医护人员全力投入抢救,先做肠梗阻手术,然后再做剖腹产手术。经过长达6个半小时的紧张手术,大出血多达5000毫升的母亲获救了,生命体征微弱的女婴也获救了。7日下午,早产儿小小躺在儿科病房的温箱里,一会儿动动小手,一会儿踹踹小脚。“孩子缺钙,所以显得烦躁不安。”医生担心地说。因为生长在腹腔内,母亲又营养不良,婴儿小小的体质非常弱,几天来无法进食,每顿只吃几毫升的奶粉,只能靠输液维持营养。小小刚出生时呼吸窘迫,全身青紫,禄韶英医生实施口对口人工呼吸救活了她。在抢救十几分钟后,小小终于有了微弱的哭声,那一刻,30多岁的禄韶英内心充满了感动:“那样一个早产的小家伙,生命力却这么顽强!”妇产科高积勇教授告诉记者,腹腔妊娠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宫外孕,由于腹腔无法提供足够的营养,一般胎儿最多两个月就会死亡。“这个婴儿的生命力真强,竟能长到7个月。”高教授说。据介绍,正常胎儿应该在子宫内发育,腹腔妊娠发生率为三万分之一,其胎儿能够存活的又仅占其中的2%,在国内外均十分罕见。西安交大第一医院以前仅接诊2例腹腔妊娠妇女,胎儿均未能存活。据了解,这名女婴小小是陕西省首例存活的腹腔妊娠婴儿。抢救成功后,医院医护人员自发为孩子进行了捐款,帮助这个困难家庭渡过难关。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治疗护理,孩子终于康复出院了。
时光荏苒, 10年过去了,“小小”已经是个品学兼优的4年级小学生了。多年来,孩子的健康成长,得到了医护人员无时不刻的倾心关注,生命的奇迹就这样发生了。看着现在漂亮的小姑娘,谁能想像这就是当年的在妈妈腹腔里孕育了7个月的小婴儿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