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条新闻看行医之难,且行且珍惜吧!
医疗行业永远不缺头条新闻,短短的清明小长假,笔者的朋友圈里却重磅不断:
四部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维护医疗秩序工作的通知》
手术4小时救回产妇的命,医生却被扣4000元工资。
葛均波院士飞机上成功急救心脏病患者。
宝应一医生值班猝死,上千患者挥泪告别。
// 01 //
一个行业,需要动用到四部委:卫计委、中央综治办、公安部、司法部来联合发文,要求做好维护秩序的工作。可想而知,该行业的秩序是有多糟糕。笔者认认真真地把通知看了一遍,整体感觉所述问题倒是挺接地气,对很多一线医护人员诟病已久的问题作出了规范和回答。
比如:
医疗纠纷责任未认定前,医疗机构不得赔偿息事;
对各类伤医闹医事件不得拖延、降格处理;
挑头和主要人员要强制带离现场,对聚集人员身份信息进行登记掌握;
不得纵容以闹取利;
严格出入口管理,急诊区域要有24小时安全巡查;
重点人群,如酒后、精神障碍患者、暴力倾向等要列出清单,重点关注;
对恶意炒作的媒体要做好舆论应对,依法维权等。
这些都是医护人员呼声很高的规定,以至于很多公号都把此次通知形容为“为医护撑腰”的通知,这样的形容还是头一次。“撑腰”二字的背后,恰恰反映了医护人员长期以来饱受委屈的心理,细思起来,挺让人心酸的。
而对于很多即使饱受委屈,仍然不改行医之志的医护人员来说,“终于等到你,还好我没放弃”这句歌词应该是最好的表达了。
但是,没有贯彻落实的政策,即使初衷再好,也只会是一纸空文。此次下发通知后,成效能有多大?医疗秩序能有怎样的改观?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 02 //
除了维护医疗秩序,医疗行业里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接下来的这两条新闻:手术4小时救回产妇的命,医生却被扣4000元工资,葛均波院士飞机上成功急救心脏病患者。之所以把两条新闻放在一起说,是因为它们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怎么去维护医护人员因救死扶伤而引发问题的权益?
医生拼尽全力,挽救回了一条生命,却因为病人欠费出走,而蒙受经济上的损失。费了功夫,亏了钱,也寒了心,聊以自慰的应该就只剩下“救了一条性命”了吧。
同样,在欢呼雀跃葛均波院士成功施救的同时,恕我泼一盆冷水,如果施救失败了,怎么办?公共场所具备的施救条件毕竟有限,况且很多疾病变化迅速,没有必要的医学检测和处置措施,医生也一样无能为力。
我们最害怕的是,当我们奉着救死扶伤的天职去施救时,不可避免的“失败”却将我们从天堂打到地狱。
救死扶伤是医护的天职,每一个走上从医道路的我们,都不会冰冷地对待任何一个饱受疾病摧残的患者。短则5年,长则10多年的科班教育,早已把“救死扶伤”、“解除痛苦”的意识烙在了我们的本能里。然而,根据调查,在飞机上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医务乘客帮忙时,大概只有48%,不到50%的医务人员会出手相助。这似乎与笔者所说的“本能”相悖,但请不要责怪那剩下的52%,更不要说他们没有担当,因为这样一份关乎性命的担子,在没有权益保障的条件下,谁都担当不起。
要庆幸的是,即使没有这种保障,依旧有将近一半的医务人员勇敢地担起了这份责任。
如果说这不是伟大,是什么?
// 03 //
清明,是祭奠祖先,缅怀先烈的日子。那些为了病人奋战在医疗岗位上,却最终英年早逝的医务人员,谁能不说他们也是“先烈”?然而,就在我们缅怀他们的时候,宝应县又传来了一位医生在值班岗位上猝死的噩耗,往生者的名单上又添一位。
医生这份职业,说到底是为了普罗大众的福祉。小长假里的这几条新闻,却让人五味杂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