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耳日丨关爱身边的听障老人 帮助他们回归有声世界
今年79岁的王老先生,身体一向很棒,和家里儿孙们生活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最近五年,双侧耳朵听力越来越差,现在基本上交谈需要看嘴型和写字,自己觉得给儿孙们带来很多麻烦,也就越来越不爱说话了。孝顺的儿子在网上查到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龚树生主任的主页,冲着诸多患者的好评和推荐来到了北京友谊医院。他找到龚主任,希望能给老人家治治。龚主任在仔细询问病史和详细听力学检查后告知,王老先生的病是与年龄相关的感音神经性耳聋,简称老年性耳聋,检查时双耳听力已经达到85分贝左右,助听器的效果很微弱。龚主任建议,如果经济允许,可以且只能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半年前王老先生在该院耳鼻喉科接受了人工耳蜗手术,术后调机及语训均反应良好,与亲人交谈、接听电话无障碍,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龚树生说,我国已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然而,国家在很多方面都还没有做好迎接老龄化的准备,其中就包括老年听力障碍的预防、保健和康复。
龚主任表示,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做。对于老年听障问题,不少人存在误区。如大家普遍认为,人老了,耳背是自然现象,没有必要做过多的干预,听之任之,不需要治疗;有的听障老人及家属是不知道有新的科技方法可以帮助听障老人回到有声世界,即便想治也不知去哪儿治,甚至认为无法可治;还有的是知道去哪儿治,但期望值过高,认为经过治疗可以达到和正常人完全一样的听力水平。
龚主任说,老年性耳聋是指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发生的进行性听力减弱,重者可致全聋的一种老年性疾病。通常情况下60岁以上发病率占40%以上,65~75岁的老年人中,发病率可高达60%左右。耳聋在生活中比较常见,尤其是老年性耳聋。然而,老年人对耳背、打岔却不以为然。
老年人失聪后的危害很大,从有声世界到听不见声音会变得烦躁、焦虑、孤独,常会闷闷不乐,说话大嗓门,并总是要求别人重复说,慢慢地就会失去朋友,自己会变得很自卑,丧失生活的激情和勇气。而当他离开熟悉的群体,慢慢地就会变得孤独,最终导致孤独症。所以,耳聋者占老年痴呆症患者的比例也较高。
引起听障的原因主要有:1、因全身慢性疾病导致耳蜗神经血管功能障碍或耳蜗的直接损害所致。常见疾病为: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病变,肾病,循环系统和血液病变,免疫性疾病,营养不良等;2、与个体所遭受的外在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如工作期间接触的噪声机会较多,引起听力下降的速度加快;3、治疗老年慢性病的药物,有的有耳毒性,在服药过程中会引起听力下降。此外,常见的耳科疾病,如中耳炎、耳鸣、眩晕等,久而久之导致听力丧失;4、老年性耳聋的发病年龄和发病速度在很大程度上与遗传因素有关。
龚主任强调,现在的科技水平完全可以帮助听障的老年人恢复听力,我们应该关爱老年人的健康。对于老年性耳聋患者来说,最主要的疗法还是佩戴一副助听器提高听力,若语频平均听力损失35-80dB者均可使用助听器;听力损失60dB左右效果最好。对于老年性耳聋,因为组织器官衰老等原因引起的耳聋现象,可适当选用药物来治疗以提高生活质量。对于较为严重的耳聋患者,药物、助听器都无法帮助他们回归有声世界,则可以选择人工耳蜗植入,可以取得较好效果。
目前我国人工耳蜗90%的受众人群是儿童,成人只占10%左右,老年人占的比例更低。在发达的欧美国家,老年人接受人工耳蜗的比例远远高于儿童。所以,关爱身边的听障老人,帮助他们回归有声世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微创人工耳蜗中心是该院耳鼻喉科重点特色专科,是国内首批开展人工耳蜗植入的医院。自1998年以来已有数千例人工耳蜗植入经验。微创人工耳蜗植入专用手术室采用国际领先的硬件设备,设施一流。
微创人工耳蜗中心团队参照国际先进模式,由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手术专家,听力学专家,科研学者组成,为每一位人工耳蜗植入患者提供完备的术前评估,手术,术后调试,康复指导等国际化标准服务。
中心首席专家龚树生主任是现任耳鼻喉科主任,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北京同仁医院耳科首席专家,世界卫生组织防聋合作中心首席专家,中央领导人保健会诊专家,龚树生教授个人高质量完成人工耳蜗植入术近2000例,并较早将人工耳蜗微创技术在国内应用,率先在中国为低频残余听力良好中高频极重度耳聋的患者实施声电联合刺激的人工耳蜗手术,精湛的手术在国际上受到广泛认可。
北京友谊医院 郑杨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