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医疗发展到现阶段,纯互联网背景人士忽然发现理想和现实差距很大,在其它领域吃的很开的思维模式搬到医疗圈行不通,以患者为服务主体的平台模式现在开启了线下开实体诊所的重模式,为了活下去继续讲故事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总得落地吧。一切不以盈利为目的商业模式都是耍流氓。以医生为服务对象的纯学术模式故事才刚刚开始,想象空间很大不至于活的很累。以医院为服务对象的技术升级团队活的很舒服至少有医院的钱拿。关注移动医疗的新媒体平台模式刚刚起步市场前景美好,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就嫌移动医疗圈和现有传统医疗圈打的不够热闹,别人是死是活与它无关,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有故事有题材发表更好。
这里单说一下以患者为服务主题的团队为什么活的最苦恼,资本寒冬只是表面现象,究其根源还是心态和思维模式出了问题。上来就大而全的布局抢夺入口流量,明明主体服务对象是患者,却把医生放在了第一位,一窝蜂争抢医生资源开始效果还不错,结果发展到现在产品达不到医生所需要的标准要求,弄得医生不理睬嗤之以鼻患者体验极差,两头都不落好并没有解决实际问题,灰头土脸的展开了反思和学习,这倒也不是坏事,至少学到了经验。互联网人士不要妄想颠覆,医疗圈的改革不是两个或多个对立面的竞争,而是一个随着技术和人文社会环境变化而不断进步完善的过程。
医学是要求很严谨的一项学科,大家都要怀有一颗敬畏的心,一项新技术进入医疗圈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安全验证。互联网人的心态首先就不对,你揣着一颗在其它领域战无不胜的骄兵心态进入,加上对医学界了解认知不够深入,发现了矛盾痛点就照搬其它领域吃得开的模式进来,不摔跤才怪呢。应静下心来继续学习打磨产品,创新模式才是出路。在医疗圈太急的心态明显不适合,医学玩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脚踏实地。医生是高知群体接受新鲜事物快,但他从事的工作要求他必须严谨,要让自己的产品达到医生的标准要求,发展模式服务主体回归患者群体,让患者享有极致的服务体验,继续培养和加强用户的使用意识习惯。心态摆正了慢下来这才是医疗圈特有的氛围。
传统医疗界的人士冷眼旁观,本来心里很担忧,结果移动医疗的第一波攻势雷声大雨点小,自己碗里的蛋糕没被抢走,利益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损失,但也吓得够呛开始关注和学习移动医疗。业内传统人士开始出现了一些叛徒,他们开始学习互联网因为他们看到了移动医疗的势,想要顺势而为加入进来,希望互联网思维能够帮自己的事业继续发展壮大,借其势让自己将来不被形势所淘汰。传统业内人士学会了互联网思维来搞移动医疗还是很有优势的,他们毕竟熟悉医院熟悉医生群体,手里有资源有渠道,互联网简单粗暴的打法在医疗圈已经证明行不通。两者结合才有出路才能想出更好的模式和打法。我就是传统人士叛变的一个代表,在这个时期学了点互联网思维,有了一个idea忽悠了一只创业团队开始了苦逼的再创业史。
医院高层在这种环境下对移动医疗表现出无动于衷不够积极甚至消极敌对的态度。只是有一部分开明的院领导,还有一部分院领导是在政策的高压下,才开始了一点小小迎合和改变。医生群体绝大部分很接受移动医疗的理念,但由于大部分优质医生资源集中在三甲医院之内,医生的行为受到了医院体制的限制,除极个别特有名气威望专家外,在当今患者只认庙而不认和尚的意识形态环境下,大部分医生虽然蠢蠢欲动,但有贼心没贼胆还在犹豫之中持观望态度,并没有全身心投入到移动医疗的变革中来。
移动医疗的现阶段在我看来窗口期远未关闭,大的早期平台受制于当前政策和落地自造血盈利问题,无力建立起更高的壁垒,自己还在找突破点。刚创业和准备进来创业的团队还有大把机会,比如医疗的细分领域有很多,可以抓住这些领域做精做细,去做小而美重度垂直把用户体验放到第一位。找到细分领域真正的痛点做到极致。我最看好的模式是服务主体为单病种的慢性病人群,再加上配合基因,3D打印,智能穿戴等最前沿技术的硬件产品,搞软硬互通相结合的小平台模式,向智慧医疗方向发展。这样可以建立起更高的模式和技术壁垒,增加用户粘度来对抗将来惨烈的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
移动医疗圈的内部竞争还未到来,大家都在忙着跑马圈地,这个市场实在是太大了,大的早期平台还未落地还在找盈利模式,小的细分领域空白还没填满,也许很快也许很久需要观察,大家都在等一个节点,早了你也得熬着等着,晚了窗口期就关闭了机会就没了。市场需要培养,技术需要升级,模式需要创新,医院建立的壁垒那道看不见的墙需要里应外合来推倒,资本在观望寻找更好的团队和模式,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这个节点在哪里就看你从哪方面什么角度怎样去看去考虑了。
所有人即是移动医疗添砖加瓦的人又是最终的受益者,所以大家要互通有无,真诚合作,回归医疗的本质服务让患者满意,在共享的互联网思维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心态下,精诚团结共同推动移动医疗事业的发展,在有了成绩和环境之后最终的买单者医保,商保才能来买单,政府政策的才能松动放开。上面所提的节点也就到了,移动医疗的势才能形成东风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中国大地!这才是我眼里的风!做好准备等风来吧朋友们,东风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秋天果实的收获还会远吗。
以上仅为本人的观点,如有不足还望朋友们指出。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