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别忽略了对救护车司机的培训
最近媒体曝光“救护车酒驾车祸”“救护车司机理论过路费”两个事件,当事医院都及时处理当事司机,在当事司机处理背后,当事医院是否反省,为何会出现这些事件,我们作为医院的管理是否存在缺位?
救护车司机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岗位。首先,本职工作是遵守《道路安全法》,安全驾驶,平安运输病人,救护车日常保养。第二,救护车上乘客几乎都是危急重病人,在保障安全行驶的基础上,还要考虑车上患者受伤或者疾病的特殊性,避免造成二次损害。第三,救护车司机代表医院的对外形象,救护车的使用具有严格的特定用途要求。第四,救护车司机还是急救出诊医生的帮手。
救护车司机除肩负上述这些职责,同时救护车司机也是医疗行为的辅助者之一,他的行为也会引发医疗纠纷及把医院推向舆论的“风口”,但是很多救护车司机都未接受医疗救护专业培训,尤其是职业道德、岗位职责、常见急救知识及技能、危机情况的处理等相关培训。比如120车出诊途中发生交通事故如何处理、协助急救医生搬运不同受伤患者的注意事项、建立定期的保养及车辆检查记录、急救车运送非患者人员等。
故作为医院管理者,应对救护车司机进行岗前培训、法律法规培训和安全技能日常考核,培训的内容除道法相关要求外,还应加强出车过程中危急情况的处理技能及应对方案、患者生命健康优先、常见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等培训。而不是出事后一味的处理当事司机就了事。
鉴于救护车司机岗位的特殊性,我们也呼吁卫生行政机关或者急救行业协会尽快制定120急救车司机资质要求及职责考核规范,禁止部分人员从事救护车司机岗位,如精神病史、酗酒、吸毒等人员不得从事救护车司机岗位等。定期加强对120急救车司机的培训和考核,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精彩评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