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于莺就年轻医生们规培讨薪一事在微博发表了有关言论,从某种程度上看,这类国人耳熟能详的 “苦尽甘来”话题,很可能加剧了年轻医生们对医疗现实境况的恐慌。一方面显示出许多年轻医生至今仍然不具有的强大生存力,另一方面也隐晦地折射出多数规培生的不满情绪,抑或对自身职业前景的不自信。然而,这既误解了于莺的思想,又高估了目前的于莺在医疗行业能够呼风唤雨的实际能力。
因此,当网友试图将于莺树作一个靶子,用以反击“站着说话不腰疼”之前,最好先对于莺其人及其思想建立一个基本的认识。单就于莺本人来说,对于自己选择独立自由执业未果,或许出自于自身还需要具备哪些素质,清楚哪些做事原则,需要什么样的心理准备,让自己在自由执业的平台与空间里可否游刃有余的考虑或者思考,最终未能一一化解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还是选择离开协和医院融入民营医疗机构来实施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她既没有表现出“苦尽甘来”的充分意愿,也不见得拥有做自由执业医生的足够实力。相信正是这些种种无奈与尴尬,也让于莺本人深深遭受挫败感。真正的“苦尽甘来”想获得成功,做法就是认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众认识之前退出游戏。也许于莺会觉得自己是在“纠正观念扭曲”,而她的拥趸则认为,对那些痼疾缠身的医疗体系来说,于莺是啄木鸟,却错误地成了替罪羊。无疑,这些具体的现实证明了一个令人沮丧的道理:当一个人无情地伤害现实的时候,自己会令现实印象深刻;而当自己全情报效现实时,自己总会被现实忽视。既然两者都是事实,关键是能看到哪一面,则取决于不同人的立场。
于莺试图单枪匹马地凭借自己的思想,以及自己从这个不义的扭曲观念里攫取的现实真相,来戳破这些“假象和谎言”,并扭转这部医疗发展史“连续剧”的走向,使之朝着自己认为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演进?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显然,年轻医生是中国医疗的未来,其职业成长需要漫长的积累和磨练。规培需要一个不同于以往所熟悉的那种理念框架。其使命是“推动医疗理论与实践的变革”,从而纠正目前医疗体系与思维模式中的问题与缺陷。人们将他们的决定基于他们对于事件的认知和了解,而并不是基于他们所面临的真实事件。缘由都基于“反身性”。所谓“反身性”,即参与者的看法和真实事件之间的双向反馈回路。
譬如说,年轻医生步入医院1-3年之内,最明显的职场感受就是都面临着没有规划好职业目标,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工作不开心、没有前进的动力、工作不是自己想像的那么好、自己的才能无法发挥、看到以前的同学待遇如何如何,便受不了刺激,急切地想跳槽。就拿工作不开心、动力不足、盲目跳槽这些因素来剖析,其根本原因都是基于职业目标的不清晰。如果职场年龄还没有超过3年,恭喜还有改变自身的机会,超过了3年,每一次改变,都将付出巨大的代价! 3年之后是因为已经被现实折磨得太久了,已经被种种不平现象给同化了,因此也就习惯了。曾经的种种抱负被现实碾得粉碎,从一个志向远大的人一下子变成了一个碌碌无为、甘于平庸的普通医生。
对于一个职场新人来说,这3年至关重要,是锻炼能力、积累资本的黄金3年!一旦错过,则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从头再来,重新弥补!更有甚者,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弥补!这绝对不是危言耸听!要清楚自己的目标,有了目标,才有行动的指南。知道自己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这才是自己前进的最终动力。至于怎么做,怎样行动才能更接近自己的目标,不知道!如果现在不解决,恐怕未来3年的时间都会白白浪费!很多人以为自己都很了解了,其实却远不是那么回事。在中国,此类书籍的最大问题就是说教性比较强,实用性非常差!很多人看了书之后依然一头雾水,不知所措,看了之后反而更糊涂。因为测评的人都是专家,而国内的专家都是做研究 的,没有实战经验,甚至对职场升迁是怎么回事都不太清楚,怎么可能指导你做实战规划?
职场生涯必需经历:不遇大事、不碰难题,衡量不出才能;不遇顺境、不遭逆境,考察不出气度;不遇善事、坏事,检验不出人的涵养;不遇众议、非论,体验不出人的胆略。记得自己想要的,而不是所恐惧的。选择在行动之前,行动在决定之后!选择大于努力!方向不对努力白费!自己没有独立思考,什么都听上面的,本身就是一种奴性。不知道该主动做什么,就是一种惰性。混不好怪领导、怪职场、怪社会,就是在推卸责任。现实中人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比如两门选修课都是你所感兴趣的,但是授课时间重合,而且你又没有足够的精力学好两门课程,这个时候你很难做出选择。择业时,地点、待遇不分伯仲的两家单位,你将何去何从?在人生的每一个十字路口,都要面对“鱼与熊掌不能兼得”的苦恼。
记住:有了规划,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没有规划,一定不会成功!不少人不知道怎样选择职业,也有很多人为选错了职业进错了行困惑不已。那么什么是职业路线的正确性?很多职场人仅依据自己的满意度来判断职业正确性,这种看法是存在着偏差的。因为即使是自己喜欢的职业,也可能因为竞争、人际关系等其他不顺心的事情而导致对现从事职业的不满意。这个其实是很公平的。努力不一定有回报,但是如果不努力,就一定没有回报。如果你愿意改变,或许下次收获别人羡慕眼光的,就会是你自己。每年总有一大批的职场新人开始踏上他们的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初入职场的时候,有的人可能很傲,有的人也可能太过谦虚,但往往浮躁都是他们的共同点。这个时候,想要让自己的工作更出色,首先要做的就是戒掉不该有的浮躁。相信你做得到,你一定做到。不断告诉自己某件事,即使不是真的,最后也会让自己相信。如果想要更上一层楼,就为别人提供超出预期更多更好的服务。这种服务能力需要悉知何谓社会交换理论。
也就是说,应该学会如何做事量力而行。市场交换的“等价原则”,听起来残酷,却是人脉的本质所在。 可以想象,资源多的人更喜欢,也更可能,与另外一个资源数量同样多或者资源质量对等的人进行交换。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公平交易”更容易产生。事实上,随处可见“交换”的例子,“交换”本质没有体现的那么明显,但是,同样性质的行为并不鲜见。比如,人才与人才的“机缘巧合”地邂逅而后成为“死党”的人为数不少。俗话常说,“英雄所见略同”,可能就是他们一见如故的原因,他们之间的谈话以及任何其他活动往往都会让他们觉得相互非常“投机”。
社会交换理论是人际吸引理论的一部分,其主旨是从交往双方的收益和代价的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当收益超过代价时,关系受到重视;当代价大于收益时,则关系不受重视。这里所说的收益和代价的含义相当广泛。基本收益包括有:爱、金钱、地位、物品、服务、信息。这些收益的价值还依赖于提供者。而代价大体包括时间、精力、金钱、丧失机会等。无论是收益还是代价都是难于用严格客观的量表来测量的。它们依赖于需要、价值观、交往者的个人经验等。其实,这个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是一致的。深层含义就在于:每个人都不能同时挑选两种不同的行为准则或者价值观念,否则其工作和生活必将陷入混乱。换句话说,职场里做任何一件事情,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将使人无所适从。
鉴于职场上的发展,处处都充满了不公平、利益至上现象。比如上班迟到老板会扣你工资,但你加班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拿过加班工资。这是最常见的一种现象,其他不公平的现象比比皆是。员工和老板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一场游戏。是游戏就会有游戏规划,否则,游戏就玩不下去。但是,游戏规则是谁制定的呢?当然是老板,各种利益也会偏向老板!身为职场人,可能一开始就看不惯这种现象,是很正常的,因为自己初涉职场,本质上还是比较纯洁的。但一定要学会慢慢接受这种游戏规则。不要试图改变这种规则,因为在老板面前,你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说得再难听些,你如果不想做,可以离开。记住这句话:如果自己不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职场的选择只有两条:要么屈从,要么离开!无论再怎么抱怨,再怎么不开心,饭还是要吃的,觉还是要睡的,工作还是要做的,未来的事情永远只属于自己的。压力只有自己扛,老板不会为你操任何心。与其有时间去抱怨,不如踏踏实实静下心来,好好提升自己的基本功,用事实证明自己的本事,让别人对你刮目相看。
职场是一个自己经营自己与维护自己能力的过程,加上好的运气,这个过程会直接凸显自己竞争力的高低!都说职场在于历炼,生涯在于折腾。职场中能否 撞出同样是岁月的味道? 职场的岁月,选择如何走过?是自甘平庸,还是崭露头角?是与消极为伍,还是与精英为友?职场生涯不都是激烈刺激的,有些也可以静谧舒缓润泽入心的。具有复合型能力的职场人即便心生冰火两重天之感, 也不会放过自己在现实职场平台上的纵横捭阖,目的也是为自己争取与众不同的实力机会。综合素质高才是职业发展的“潜力股”。这些综合素质,包括沟通能力、人际关系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管理能力、工作态度及敬业精神等各种“软实力”。“软实力”对于年轻医生而言,可能会不屑一顾。尤其在中国这种注重人情的“厚黑学”现实里,这种人际交往的能力一定要好好练练。凡事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斟酌轻重。厚道真诚,箴言傍身,如鱼得水!
换句话说,职场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呼风唤雨的风光表面背后,必定得付出别人所不知道的艰辛。其实,职业发展如同品牌塑造一样,只不过每个人的自身产品就是本身自己。自己的发展目标,也就是自身的品牌目标。有了目标,就要考虑该怎么走。每走一步,都应该离目标更近,而不是更远。每做一个决定的时候,要衡量这个决定对不对,唯一的标准就是:它是不是能够帮助自己离目标更近?如果不是,那么,赶紧住手,因为,走的路偏离了自己的目标!再走下去,只能错得更离谱!譬如,在大型职场上,摔过跟头的人数不胜数,其中不乏拥有丰富专业知识的人,之所以失利,原因无外乎性格上的优柔寡断、胆小谨慎,或是胆大包天、不恰当的贪与怕。与其说学识决定成败,还不如说收益取决于性格。相比于理性、沉稳、思维敏捷等好性格,才是一笔更加巨大的财富,因为毕竟只有这些基本素养不是多少钱能够买得来的。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专心打造自己,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秀的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独立的人,比什么都重要。事实上,关于人脉导致成功的传说其实非常虚幻,只不过是不明真相的人臆造出来的幻象罢了。所以说,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并且正因为这些人随时随地都可能要回避“不公平交换”的企图,他们才更加注重自身的质量,知道不给他人制造麻烦,独善其身是美德。常言说,“事多故人离”,是非常准确的观察。而那些不优秀的人往往并不知道这样貌似简单的道理,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状况只能使得自己扮演“索取者”的角色;进而把自己的每一次“交换”都变成“不公平交换”,最终更可能使交换落空。因为谁都不喜欢“不公平交换”;每次交换的落空,都进一步造成自己的损失,使得自己拥有的资源不是数量减少,就是质量下降,进一步使自己更可能沦为“索取者”的恶性循环。
总而言之,规培是必要的。这个过程中更需要扶持和帮助,但是只有衣食无忧他们才能安心磨砺医术。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