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名为“外地女子北京看病怒斥黄牛”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视频中,一个外地女子在医院大厅怒斥黄牛炒高挂号费。之后,就有医务人员提出再高的挂号费,他们也拿不到多少。那么我的问题就是:假如医院没有挂号费会怎样呢?
挂号费只是医院收费项目中的一个,在社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的今天,医院内部也是如此分工收费的,譬如挂号费、(血、尿等)化验费、(CT、磁共振等)检查费、手术费、输液费、护理费、药费等等。也就是说患者来医院看病,其实是由很多部门、不同医务人员合作完成的。
可患者只是看一次病、住一次院而已,对患者来说,别人问TA:“你这次看病花了多少钱?”不会问:“你这次看病,医生拿了多少钱?护士拿了多少钱?…”吧。在患者所花的这么多钱中,属于医务人员的收费占比能有多少呢? 最近有人算了一下医院的经营,发现三分之一用于药费,三分之一用在耗材,真正用于支付医生技术价值的只占10%。
在解放前,请医生花的钱称之为诊金。鲁迅在《朝花夕拾·父亲的病》说到当时的诊金时是这样描述的:“那时虽然已经很有名,但还不至于阔得这样不耐烦;可是诊金却已经是一元四角。”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三十年代初,看一次病诊金一般是一块银元。一块银元什么概念?一块银元在二十年代末,差不多够过年置办一三轮车的年货。那么花一元四角应该请的是名医了。
如果没有挂号费,可以有诊金。
每个医生的诊金可以是不一样的。这是体现医务人员自我价值的定位。这也是保险公司每年根据上年该医生的业务情况需要谈判的指标。
每次看病的诊金可以是不一样的。因为该医生将负责治疗这次病预计要花患者多少钱的总数(不包括药费)。
同一个病,不同医生的诊金可以不一样。这是体现市场竞争的所在。甚至是体现不同医生团队如何不断降低成本或提升服务等。
这一切其实都将建立在医生独立的基础上,如果医生自己无法替自己做主,那么所谓的面子就是那几块钱的挂号费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金额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