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医改的指引

2015-12-25 08:45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五大政策,抓好五大任务”“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十三五”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新华社为此发表评论“以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实施五大政策,抓好五大任务”“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这是“十三五”经济发展的战略部署。新华社为此发表评论“以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提出“新常态下,经济工作要有新思路。解决经济问题,关键在于好脉,用准药。实践已证明,仅仅依靠需求侧的办法并不能彻底破解难题,经济下行,企业效益下滑等困难,病根是供给体系出了问题”“相比以往强调需求侧,结构性改革更多注重在供给侧发力。”“要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用经济科学的高度来诠释中央经济会议精神,给人更高、更广、更多、更深的思考。

作为医疗卫生行业普通一员,针对基层医改存在的一些问题,笔者就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对医改的触及,发表自己的看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以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笔者认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疗管理、运营及医改的部署,就必须与此紧密联系,对此有科学的理解与运用。但现实中医疗管理及医改的一些设计与操作,与“加强供给侧结构改革”有明显的偏差,比如分级诊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我国医改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医疗改革,因此,它离不开也不能离开国家经济发展大政方针的指导,具体到医疗市场的供给侧结构改革,笔者认为,那就是对医疗、医药、医保“三医”的结构性改革,再具体到医疗的结构性改革,就是医疗资源的科学合理配制,从地域布局到行业技术项目的纵向调整,都要担负和满足医疗需方——病人的合理需要。但现实又是怎样的呢?新医改已经6年,“看病难看病贵”仍继续存在,并没大的改变,为什么?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基层医疗水平与大多城市的巨大差距没有缩小,个别地区反而增大,“扩规模”“虹吸”“跳槽”导致和造成基层医疗供给更加无力,这足以证明医疗卫生行业医疗资源结构配置仍存在扭曲与反差,需要进行改革;然而,从政府的刚性政策到医疗体制机制改革,均没有对此有大的发力,以致收入不断增加的基层许多患者为了自己不断提高的医疗健康需求而越级到“北上广”大医院求诊,从而让大医院一直处于“战争状态”,无奈之下,分级诊疗制度诞生了!其实这很清楚,施行分级诊疗,无非就是让医疗需求侧——患者,围绕医疗供给侧——医疗资源(医院医生)的不合理配置而被动就诊,医疗资源结构没有顺应需方的要求而改革,目前医患关系是市场体制下的扭曲的供求关系,于是医疗纠纷频频发生!

医疗改革是民生大计,目的是缓解医疗需求方的“看病难看病贵”,而不是为“三医”的前途发展而置需方的意愿与希望于不顾而自卫自保,医改精神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相一致。就是说,医改必须从医疗需求方 ——患者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打破既有的、扭曲的医疗结构,重新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资源结构,使“三医”都更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便捷、价廉的服务,而不能单纯为了“三医”或“三医”个体的有序顺利发展,而使用分级诊疗一样的(如医保支付比例)、让医疗需求方围绕医疗供给方转圈的措施办法,这有违病人实际愿望需求,病人不满意,医改更困难。但一些具体的制度措施如分级诊疗,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有偏差,需要重新设计。

笔者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是医改的指引。医改的设计与运作,必须服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必须将医改重点放在医疗供给侧——医疗资源结构——医院、医生及技术项目的合理配置上,比如政府出台刚性政策,大城市剩余医疗资源无条件“下沉”基层,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设施、医疗设备,技术引进、人员培养的投资,改变医疗资源“金三角”倒置,缩小城乡医疗差距。如果这样,基层就没有“看病难看病贵”,还需要什么分级诊疗?

(孟庆远,河南原阳县人民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改,指引,精神,需求方,医疗,三医,基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相关阅读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