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机构认证

2粉丝0关注0文章

品管圈“纤夫”刘庭芳:243圈激起的医院

2015-11-13
A- A+

2013年56圈,2014年157圈,2015年243圈。最近三年连续举办的三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累计参与圈数高至3万圈,参与者多达30万人次,覆盖范围涉及29个省市自治区。比赛现场,很多医护人员感叹,随着品管圈的推广和应用,正在撬动医疗界前所未有的改变。

作为一个始于日本的管理工具,究竟在大陆医疗界激起了哪些浪纹?这是第三届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落幕后一周,健康界在微信朋友圈发起的一个调查。随后,健康界又专访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院长高级顾问、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主席刘庭芳,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河北等地几家医院的品管圈组织者,试图还原火热比赛背后的细节和力量。

刘庭芳:其实我是品管圈“纤夫”

谈及品管圈,必提刘庭芳。

当健康界下意识地以外界熟知的品管圈“教父”寒暄开场时,不料刘庭芳却谦称不敢当,并不失认真地说其实叫“纤夫”更合适。

“很累、很难、很苦,但一到码头,回过头来看波涛汹涌的长河,就会有一种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感慨。”11月5日,清华紫光国际交流中心一楼咖啡厅,刘庭芳向健康界谈起自己推广品管圈10年的经历,与咖啡一样,苦甜并存。

时间拉回至2004年。当时刘庭芳渴望基于台湾医院的经验向大陆医院推广品管圈,不料一开始就被“泼了冷水”。出于种种原因,品管圈的推行举步维艰。那时,刘庭芳深刻感受到人们对品管圈的怀疑态度。

尝试并未就此停止。

2005年,刘庭芳借讲授现代医院管理工具及文化的时机,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的一个工商硕士管理课堂上,告诉学员品管圈是一种新的文化,可以取代以前的经验主义,用科学方法来管医院和提升医护质量。一直盼望借助阳光渠道推广品管圈的刘庭芳,2006年和2007年仍坚持与当时医疗界的一些权威人士保持沟通,希望得到认可,但好消息迟迟不到。于是,只能搁浅。

转机出现于2008年。当时恰逢海南省成立独立第三方医院评审评价机构,刘庭芳正是该机构的主任。得益于此,他“强势”推行品管圈——制定海南省医院评价标准时把品管圈作为管理工具之一写进评审标准。这一创新性的医院评价举措,后来被写进海南省的医改方案。随后,原国家卫生部相关司局负责人调研时,对品管圈的做法给予高度评价。局面由此打开。

2010年,原国家卫生部医管司委托清华大学开展品管圈课题研究。时隔一年,课题结束时,恰逢正在制定全国医院评审标准。作为该标准制定者之一的刘庭芳,历经四次提议失败后,第五次建议终获通过。由此,品管圈作为质量管理工具被写入全国医院评审标准。“这个评审标准和后来出版的《中国医院品管圈操作手册》,在推广品管圈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刘庭芳感概:“全国医院这么多,不可能一家一家地去开展培训。”

他每年都会收到各地学、协会及医院发来的培训邀请。截至目前,大约到过150家医院,直接接受品管圈培训的已超过八万人次。“有了标准和操作手册,医院就可以自己先参考实践,真正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我再帮忙处理。”

自2004年将品管圈引入大陆的那一刻起,刘庭芳就萌生“扛起世界品管圈大旗”的梦想。按照他的规划,2018年将是梦成之时。据悉,他已于2015年在香港注册成立国际医院品管圈联盟,目前正在与美国、日本、韩国、巴西、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磋商并制定活动方案。

“2017年的全国医院品管圈大赛对参赛者的要求将会更高,为2018年国际比赛的举办做准备、打基础。届时,还会从前几次比赛中精选一部分圈组,进行双语演讲比拼。”刘庭芳信心满满。

调查:品管圈激起的改变

医院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

获奖:连续三年一等奖(2013年磁力圈;2014年临床营养配餐圈;2015年闪电圈)

受访者:品管圈办公室主任高岩

关于改变,最大的感受就是培养了一批人。其实,从方法学上讲,品管圈工具并不难,但关键是怎样让临床一线人员、一个团队接受一个再培训,去提升大家的科研思维能力、合作组织能力,同时赋予他们管理的职能。品管圈相当于给圈员上了一个小的EMBA,塑造一个职业经理人的环境。

品管圈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技术标准;一个是专业标准。两者我们同时把控。301医院的品管圈一定是优中选优,哪怕就做了一个圈,拿出来也是货真价实,响当当的。

医院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获奖:连续三年一等奖(2013年健身圈;2014年脊柱圈;2015年护心圈)

受访者:副院长高鑫

品管圈是结合实际的一个管理工具,可以去改变目前医院存在的一些差距。大家坐在一起,结合医院每年的工作重点,围绕一个主题来讨论。开展时,医院领导的支持十分重要。当然,领导并不是核心,一定是基层自发性的。

在全院推广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困难。比如,师资不够,选题概念不清楚(选题过大或无法量化)、十大步骤有省略等。这些都是不规范的,就需要调整。而且不是每个科室、每个圈都能成功。必须不断地改善,不断地探索。

总体而言,品管圈开展这么多年也有自己的不足,因为耗时比较长,但能让参与者学到规范的管理。一旦比较熟练之后再做别的,效率就会提高。

医院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获奖:综合类一等奖(2015年多中心圈)

受访者:药剂科主任叶丽卡

与别的品管圈不同,我们“多中心圈”是在广东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专业委员会的领导下成立的,规模比较大,现在共涉及9家医院11圈105名药师。多中心圈则是大家一起讨论各医院在药事管理方面存在的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如果都认为存在这个问题,通过评价法,主题就诞生了。

说到改变,最大还是提升质量的理念。即使不做品管圈了,大家平时做事时也会习惯性地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这种PDCA持续改进的思维已经渗透到每个圈员的日常工作中。接下来会思考各医院遇到的最紧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且,我们圈是轮流坐庄,让大家都有责任感,尽量激发每个人的能量和潜力。

医院四:深圳市中医院

获奖:综合类一等奖(2015年警卫圈)

受访者:治未病中心主任汪栋材

之所以取名“警卫圈”,是因为“警”和“颈”谐音,这样圈名就有防护颈椎的意思。和问题解决型品管圈不一样,我们圈是课题达成型的,要求会更高。不仅需要熟悉国内颈椎防治模式,经常去社区调研,还要对国内外颈椎的发病率、防治模式及成效有了解,从而找到攻坚点,解决问题。而且,在实践中,医院、社区康复、家庭三个层面侧重点各有不同。基于治未病的理念,我们一直在进行颈椎病防治360模式的构建,即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

改变最大的则是无形中规范了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在医疗水平提升和患者沟通方面都有很大促进。另外,医院领导的支持,人员和资金的投入到位则是我们圈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素之一。

医院五:邯郸市第一医院


品管圈在医院提升质量管理中确实起到很大的作用,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医院现在已经从以往护理品管圈为主,转变为全院各部门积极开展品管圈活动。医院领导也更加重视品管圈的开展,并成立了品管圈管理办公室。凡涉及多部门协作,行政领导都会给予支持与协调。医院还准备公派30名业务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一步学习品管圈知识,同时申请加入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

与各位受访者对话时,健康界都会抛出一个现实问题:品管圈的应用是否会增加参与者的工作量?对此,各位受访者的观点基本一致:毕竟都是利用业余时间来做这件事情,确实很辛苦,但从长远角度而言,无论是对个人能力的提高还是工作效率的提升都大有裨益。当然,健康界在微信朋友圈的调查中,也有人回复品管圈操作起来比较繁琐且效果不明显,甚至有人暂不知道品管圈。

正如刘庭芳所倡导的,品管圈以参与为主、交流为主、学习为主、提升为主。所有参与者能借此意识到改进质量的重要意义并投入其中,就已难能可贵。

小品管,大质量。作为一种自下而上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品管圈已经颠覆了过去单一自上而下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医院经验管理与粗放管理向科学管理与精细化管理的方式转变。

而且,这种改变仍在发酵。据悉,品管圈将在全军医院进行推广应用。同时,北京中医药基金会也正准备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中国医院品管圈联盟,在全国中医院里推广应用品管圈。


0人收藏

本文系健康界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make@hmkx.cn
点评
0条评论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是一所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

更多他的文章

0条评论

回复

健康界 版权所有 北京华媒康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北京 联系电话:82736610 Copyright@2012

京ICP备12011723号-5 京卫网审[2014]第1812号(京)-非经营性-2014-005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