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管理模式,提高围手术期管理质效》 | 样稿参考
医院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信息化手术管理系统,针对以上 根本原因制定改善计划,持续改进,力求服务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服务质 量,创建和谐医患关系。
手术室作为麻醉、外科、护理等多部门协同交汇的平台科室,承担着 围手术期安全质量管控、公共资源管理等重要职能。华西医院手术管理涉 及3个院区、99个手术间,工作繁杂、院区分散、人员流动性强,是运行 管理和质量管控的难点。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引领下,智慧化全面监管 和标准化手术流程作业是改善当前状况的有效手段,也是适应新时代医疗 健康服务需求的必要条件。 为进一步提高手术质效,医务部和麻醉手术中心牵头,运营管理部、 护理部、信息中心等多部门/学科共同参与,以多学科协作模式,利用戴 明环(PDSA循环)质量管理工具,在整个围手术期质量管理体系中寻找 影响手术质效提升的要素,从流程、人员、信息、机制4个方面进行重点 难点问题分析(图1-5),其中存在的根本问题正是手术质效提升的重大挑 战(图1-6)。 医院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建立信息化手术管理系统,针对以上 根本原因制定改善计划,持续改进,力求服务满足患者需求,提升服务质 量,创建和谐医患关系。首先,医院以制度、团队、资源、信息平台作为 保障,针对手术服务各个环节开展改善行动,从患者管理、流程管理、现 场管理、个性化服务四大方面出发,将服务的全过程扩展到门诊、病房以 及出院后,实现围手术期全程管理。
改善的目标如下: 1.降低2~31天内非计划重返住院率。 2.降低择期手术的围手术期死亡率。 3.提高首台择期手术准时开台率。 4.增加同期手术量。 5.提升出院患者手术占比。
细致做好患者管理
医院分析手术运作模式,构建手术可视化运行监测平台,涵盖手术开 台、转接台等全流程内容(图1-7)。医院设计的实时更新的手术数据看 板,既有助于患者家属了解家人手术进度,又便于管理人员即时掌握各手 术间进程,还利于手术间内医护人员自我管理。设计手术质量运维可视化 看板,对手术例数、学员参加不同类型手术次数等进行实时统计,从过程 上把控手术参与者的专业技术和熟练程度,调动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
构建围手术期质量持续改进智慧化方案,集成数据库,为医院提供智 能临床决策支持(图1-8)。华西医院通过国内首创数据驱动的围手术期 智能辅助管理技术,实现系统风险评估、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s) 预测、谵妄预测、急慢性疼痛风险评估等目标,为临床的差异化处置和分 级诊疗提供决策依据和及时反馈。针对老年患者,医院率先在国内提出基 于机器学习的围手术期动态风险评估与预测技术,开展基于脉波指示剂连 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监测等手段的血 流动力学管理,基于脑氧及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的中枢神经系统 功能与麻醉深度监测。医院利用信息化和智慧化为临床决策提供了强有力 的支持。
医院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围手术期“无痛”建设,对疼痛评估的频 次、处理流程及各级人员疼痛管理职责等进行规范,制定疼痛标准化管理 机制,保障全院疼痛管理的顺利开展。 传统的疼痛管理只有在患者疼痛难忍时才进行镇痛。医院打破传统模式,建立连续、多次评估及超前、规范干预的新模式。依托医院信息系统 在国内首先开设虚拟疼痛医疗单元,根据疼痛评估筛查将患者纳入其中。 对于一般患者,由疼痛联络人员开具协议医嘱;对于重度及顽固性疼痛患 者,系统自动生成会诊邀请,由疼痛专家进行处理。疼痛专家会通过电子 信息平台,对全院所有疼痛患者实施远程监控,及时介入治疗,实现虚拟 单元的闭环管理(图1-9)。
统一化镇痛方案不能满足人群的差异化需求,为实时掌握患者疼痛变 化情况,医院在国内首次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智能镇痛终端(智能镇痛泵)、 中央控制台(安装有镇痛管理软件的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医院HIS 系统、手麻系统进行对接,实现了高精度输注、无线远程监控及信息化、 智能化镇痛管理(图1-10)。 回访为患者提供了沟通和咨询的途径, 也为医疗服务持续改进指明了 方向,提供了依据。华西医院智能化回访系统自动将所有手术患者信息纳 入系统,实现回访100%全覆盖。通过人工面对面、智能机器人、门诊、 微信公众号、健康宣教品等多种模式,建立“线上+线下”不同形式,“院内+院外”不同地点、“短期+中期+长期”不同时间的回访及健康宣教制 度,构建多模式、全覆盖式回访机制,实现最大程度地倾听患者声音。
精准完成流程管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