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智合肥,共破难题!鸿鹄行动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合肥站)成功召开
五场主题演讲、八方论道,共探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密钥。
地市级医院在中国医疗体系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从数量上看,地市级医院在三级医院中占优势;从功能上来看,地市级医院具有医疗、教学、科研、公共卫生服务等多重功能,是中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中流砥柱”,发挥着医疗救治主力军的作用。
然而,在现有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地市级医院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仍面临夹心层困境、人才瓶颈、科研创新、运营管理、医联体建设等诸多挑战。2024年,健康界联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筹划发起“鸿鹄行动——城市医疗集团背景下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征集与研究项目”。项目周期从2024年12月到2025年11月。
该项目旨在以政策为引领、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党建引领、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运营管理、临床专科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等核心领域,征集优秀实践案例并系统提炼可复制的发展模式,为地市级医院提供转型升级的参考范式。
日前,鸿鹄行动——城市医疗集团背景下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研究专题研讨会(合肥站)圆满落下帷幕。会上,围绕“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这一核心议题,嘉宾们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从政策导向到医院实践,从专科建设到协同机制,系统梳理了目前地市级医院发展的关键路径;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医院和机构的嘉宾也围绕资源配置、运营效率、专科能力、人才引育、服务体系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各自的探索与实践,观点交锋、思想碰撞,内容非常务实。
五论 “地市级医院突围”,从政策到实践的干货碰撞
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唐以军作为大会主持嘉宾开场。他指出,当下医改进入深水区,“大病不出省” 政策加速落地,地市级医院作为城乡医疗纽带,正面临能力升级与体系重构的双重考验。虽然部分医院通过紧密型医联体、精细化管理、数字化手段取得成效,但专科能力不足等共性难题仍待破解。本次研讨会将通过政策解读、经验分享、圆桌讨论为解决这些难题带来启发。
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唐以军
紧接着,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秘书长李东上台为大会致辞。他强调,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是国家卫健委推动分级诊疗、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举措。为此,研究型医院学会联合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发起“鸿鹄行动”项目,聚焦党建引领、集团建设等核心领域,征集典型案例以提炼可复制的医院高质量发展模式。本次研讨会将围绕政策与实践,搭建高端交流平台,助力探索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路径。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秘书长李东
接下来,大会进入到主题报告环节。演讲嘉宾们结合行业前沿趋势与自身实践,带来一场场思想盛宴。
首先,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战略与服务体系研究部、医院管理与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书平发表了题为《城市医疗集团背景下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政策解读及思考》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当前慢病与老龄化加剧,分级诊疗政策推动医联体建设,公立医院需转向高质量发展,医保支付改革深化。医院的发展思路是构建整合型体系,推进家庭医生、医联体、医共体及防治、医养、中西医结合。并进一步指出,医院应聚焦重点人群与疾病,细化功能定位,做好发展规划,聚焦重大慢病专病联盟,整合资源建 “专病中心”,提供更优质服务。
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健康战略与服务体系研究部、医院管理与改革研究室副主任王书平
然后,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周淑萍则分享了自己对于《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建设特色鲜明医教研协同发展的精品医院》的观点。她指出,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承担淮南市中央财政支持的公立医院改革示范项目。医院有坚实基础,历经多次更名划转,南区开诊成效显著,服务能力提升;并通过党建引领、人才引育、学科优化等扎实举措推进项目,未来将建设成医教研协同的精品医院。
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周淑萍
接下来,泰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魏光明上台主持。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雪琴做了题为《专科能力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的主题分享。
泰安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魏光明
陈雪琴坦言,专科能力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医院有全面的学科集群和先进设备,在政策导向下,通过聚焦专病管理、学科评估、多学科协作、人才引育等举措提升专科能力。不过,也面临院际竞争和专科布局等挑战,未来计划继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专科持续发展。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雪琴
紧接着,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办主任俞晔分享了自己对“高水平医联体建设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观点。俞晔指出,医院以高水平医联体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在政策背景下,布局蚌埠、酒泉等中心,通过品牌、技术、管理平移及 “八个共同” 实现同质化,在学科、服务等方面成效显著。不过,也还面临成本、协调等挑战,未来会持续推进建设。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院办主任俞晔
下一个环节的主持嘉宾是六安市金安区委卫健工委委员、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安国。
六安市金安区委卫健工委委员、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安国
在该环节,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霍邱医院执行院长高明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霍邱模式”为例,分享了对《创新融合共建模式,促进区域医疗发展》的见解。高明介绍道,当前区域医疗面临资源分布失衡等挑战,医院正在通过构建 “政府保底 + 安医赋能” 的多元主体联动框架,实施顶层规划、组织提效等关键步骤,且在服务能力、技术突破等方面成效显著。不过,仍然存在资金持续投入、技术更新迭代和利益分配机制固化等挑战,未来将持续探索创新模式保障长效发展,力争为全国提供可借鉴复制的优秀经验。
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医务部主任、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霍邱医院执行院长高明
然后,健康界副总裁王娜上台详细介绍了“鸿鹄行动——城市医疗集团背景下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征集与研究项目”。据她介绍,地市级医院在医疗体系中承上启下,其发展历经战略探索、综合改革与资源优化、高质量发展三阶段,政策要求聚焦明确定位、强化专科、引育人才、精细运营、智慧赋能和协同发展六方面,并开展8大模块工作。当前已经取得一定成效,但面临患者资源被虹吸等挑战,为此推出案例征集研究项目。还提到了项目规划、案例征集要求、审核及研究安排等详细内容,期待提炼特色模式助力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
健康界副总裁王娜
圆桌八人谈,解锁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 “破局密码”
主题演讲结束之后,大会进入到圆桌讨论环节。本环节的主持人是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文俊。讨论正式开始前,他按照姓名拼音顺序,逐一介绍了参与圆桌讨论的各位嘉宾。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文俊
本次圆桌讨论聚焦“城市医疗集团背景下,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破局之道”,围绕资源配置、运营管理、专科能力、患者服务、人才引育等重点话题展开深入探讨。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专家,共同为地市级医院的破局之道提供了新思路。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常立国率先发言,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常立国认为,地市级医院发展需准确定位,不抢基层病人、不超前大三甲,突出特色专科。信息化建设作为管理运营基础,要超前且同质化。人才培养要注重本土人才,避免流失。此外,专科建设需突出特色,借助医联体等平台,结合上级医院资源,助力自身发展,提升专科能力与科研水平。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常立国
赣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韬分享自己的看法与医院经验。他表示,医院入选国家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项目后,不断探索协同发展模式,并形成了多方面经验。在资源配置方面,构建 “1+S” 辐射网络,形成 5G 联动,建信息化共享平台、三大中心,研发诊疗大模型,建立动态调配机制;在专科能力方面,构建金字塔式学科生态,塔尖突破尖端技术,塔身强化专科联盟,塔基夯实基层能力;在患者服务方面,打造智慧服务链条和全周期管理,开展相关项目;在科教协同方面,探索创新运营质控模式,共享科研平台,建集团化人才池。总之,可以总结为 “顺和通”,强调医疗集团与区域中心双向驱动,未来将深化协同发展。
赣州市人民医院副院长陈韬
接下来,株洲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迅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实践。他指出,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需理解国家多领域相关政策,且夯实基础是关键。其所在医院重点抓六方面工作,首位是医疗质量和服务能力建设,其次是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精细化运营管理、全面提升行风建设(拓展为 “8+8” 模式)、内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行政管理效能。还通过 “五专” 建设专病中心,为专病联盟及医联体建设提供载体,以推动区域医学高质量发展。
株洲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陈迅
针对这个话题,武汉市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黄晓东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其所在医院处于医疗资源密集的 “夹心层”,曾经历与区属医院的艰难合并,合并后才实现良好发展。地市级医院高质量发展首先要 “活下来”,而运营管理至关重要,需做到 “该减的减、该增的增、该调的调”,减支出、人力成本和病种成本;通过学科建设与运营双轮驱动实现增长,学科建设需尊重实际、做好顶层设计和评估;调整学科交叉融合及政策结构。他还提出了三点思考,即打造整合型医疗体系、关注患者需求、拥抱科技进步,最终实现打造 “三星医院”的目标。
武汉市第三医院党委书记黄晓东
接下来,作为民营医院代表,合肥华安脑科医院药械科主任李道中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表示,民营医院同样需要高质量发展,其所在的医院正在按三级专科医院建设,建设经验可作补充。医院定位清晰,聚焦脑专科,开展脑起搏器、昏迷促醒、癫痫治疗等业务,下一步计划发展脑机接口。医院的特色在于依托行业顶尖专家合作,引进高端医疗设备引流,成立药械科。面对 DRG 试点等压力,通过降本增效(控制人力、药械、水电及病例成本)推进精细化管理。总之,公私立医院寻求高质量发展思路基本一致。
合肥华安脑科医院药械科主任李道中
黄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孙法瑞则从公立医院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其所在医院是一家拥有百年历史、一院三区的地市级公立三甲医院,在 DRG 支付下,他从运营角度谈到了医院的专病发展。DRG 以诊断加手术操作为规则,分核心和综合病种,据此将专病分战略、优势、劣势三类管理。通过数据信息化监管、成本核算及多院区资源共享推进。不过,发展中也存在负性指标增加、绩效改革导致骨干流失等问题,这表明专病建设需长期投入,要兼顾高质量发展必要性与面临的挑战,立足本院特色,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和效率医疗。
黄石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孙法瑞
下一位发言的是青岛市市立医院副总院长,青岛市市立医院莱西市医疗集团总院长闫泰山。他介绍道,所在医院作为当地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2023 年获国家高质量发展课题及 1 亿投资,其托管的莱西市医疗集团 2024 年也获得 2000 万国家项目资助。医院在高质量发展中,建成了多个国家级、省级重点专科及市级专科专病联盟,创新构建市级三甲医院托管医共体的整合型医疗体系,并通过派驻专家、延伸资源、统一管理及医保打包支付等举措提升莱西医疗水平,成效显著,门诊量、手术量等也获得大幅增长。
青岛市市立医院副总院长、青岛市市立医院莱西市医疗集团总院长闫泰山
最后,纽迪希亚战略运营总监李慎吉从企业视角谈了谈“当前区域协同和医院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企业如何通过医学营养全病程周期解决方案等维度,参与并助力地市级医院的患者服务与专科能力建设”。
纽迪希亚战略运营总监李慎吉
他表示,纽迪希亚拥有 130 多年历史,在中国发展三十余年,旗下拥有全生命周期医学营养产品。数据显示,老龄人群及肿瘤患者中营养不良比例高,医学营养或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抓手。肿瘤患者从诊断起就需要进行营养干预,并在手术后长周期的全周期治疗过程当中接受专业的医学营养支持。总之,企业可以投入科研基金,与相关机构合作培训临床药师,推动医学营养理念,强调营养应助力临床科室和医院高质量发展。
本次研讨会为地市级医院如何在城市医疗集团背景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价值的思考方向和案例参考。期待未来以“鸿鹄行动”为契机,持续汇聚经验、凝练模式、推动共建共享。
扫码加入医院精细运营管理专区
【系列直播,抢先观看】
【标杆探访,抢先报名】
【社群交流,持续学习】
【解决方案,提升效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