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资源匮乏到技术输出:AI赋能下的新疆“三位一体”战略突围

2025
07/28

+
分享
评论
李子君 / 健康界
A-
A+

“这不是简单建几所医院,而是要在戈壁上种出一片医学森林,让健康红利辐射全疆、惠及中亚。”邹小广说。

新疆,这片占中国六分之一国土面积的广阔土地,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医疗变革。

2600万人口分布在160万平方公里的疆域上,医疗资源的匮乏与分布不均,如同横亘在发展路上的两座大山。结核病发病率高居全国首位,南疆地区人均预期寿命比全国平均水平低近4岁,每千人口医生数、床位数均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南北疆医疗资源差距更是触目惊心——优质资源集中在乌鲁木齐,南疆多地甚至难以找到合格的影像诊断医师。

面对这样的困境,人工智能正逐渐成为打破僵局的重要力量。“新疆正在加速发展,这不仅是经济发展,更包括健康福祉。”邹小广表示。这位几乎半生扎根新疆医疗领域的“老卫健人”,从自治区卫健委副主任到韩德民院士助理、新疆医学科学院副院长,始终站在这场变革的前沿。在日前接受健康界专访时,他的话语中带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情:“新疆是‘一带一路’核心区,是国家能源战略保障基地,更是地缘安全屏障。没有健康的根基,何谈发展的高楼?而AI技术,让我们看到了快速缩小差距的希望。”

2023年,一场关键的院士恳谈会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韩德民带着“把东部医疗优势嫁接到西部”的使命,开启了这段全职扎根新疆的工作历程。由此,以新疆国际医疗中心为基础、新疆医学科学院为牵引、国家西部医学中心为目标的“三位一体”战略正式启航。邹小广说:“这不是简单建几所医院,而是要在戈壁上种出一片医学森林,让健康红利辐射全疆、惠及中亚。”

破局——AI如何解决新疆医疗“三大痛点”

在喀什地区200多个乡镇卫生院里,DR设备早已配齐,但能准确解读影像的医师却寥寥无几。每年全民健康体检期间,500万人口的影像诊断压力如同泰山压顶,导致一位医生可能每天要面对上千张片子,误差率居高不下。“这就是新疆医疗的第一个痛点:优质人才极度短缺。”邹小广的语气沉重却坚定,“我们等不起20年培养足够的全科医生,必须另辟蹊径。”

AI技术成为破局的利刃。2018年,邹小广团队开始研发肺结核AI辅助诊断系统,经过七年攻坚,这套系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突破95%,即将成为西部首个获得NMPA三类证的医疗AI产品。“95% 的常规诊断由AI完成,医生只需复核剩下的5%,效率提升20倍。”他举例说,在喀什500万人口的筛查中,AI系统将原本需要3个月的工作量压缩至15天,漏诊率从12%降至0.3%。更令人振奋的是,这套系统已推广至周边国家,成为“健康丝路”的技术使者。

南北疆医疗资源的“鸿沟”是第二大痛点。邹小广用一组数据揭示差距:乌鲁木齐每千人床位数8.74张,而喀什仅为6.26张;北疆三甲医院的专科覆盖率是南疆地区三甲医院的3倍。“我们构建了‘一体两翼’的AI诊疗网络,以乌鲁木齐为核心,喀什、伊犁为分中心,通过云端AI系统让南疆患者在当地就能享受北疆专家的诊断水平。”他提到的慢阻肺“1+X”监管平台已覆盖南疆9县,肺功能质控平台连接8县市,14万条医疗术语构建的标准库让数据互通不再是难题。

疾病负担沉重是第三个亟待破解的痛点。新疆结核病发病率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慢阻肺患病率高,严重创伤死亡率居全国前列。邹小广团队聚焦五大疾病领域,将AI技术嵌入全诊疗流程:从肺结核的智能筛查,到3D打印辅助骨科手术;从5G眼科巡诊车的基层筛查,到“120”智能应急指挥系统。“创伤救治联盟成立后,抢救成功率从50%跃升至98%,入院到手术时间从8小时压缩至1小时。”

这些数字背后,是技术创新带来的生命希望。正如中国工程院乔杰院士调研后所说:新疆用AI破解了资源不均的难题,为边远地区提供了范本。

“三位一体”规划,正重塑新疆医疗格局

“新疆需要的不是又一所普通医院,而是能引领区域医疗变革的‘引擎’。”邹小广这样解读韩德民院士提出的“三位一体”战略。这个以新疆国际医疗中心为基础、新疆医学科学院为牵动、国家西部医学中心为目标的宏伟规划,正在乌鲁木齐的土地上从蓝图变为现实。

新疆国际医疗中心的建设堪称 “速度与质量的典范”。一期工程改造280亩老建筑,投入30亿元,500张床位将于2025年8月底试运行;二期120亩新址将再投20亿元,新增1000张床位,重点补充大外科、妇产科、肿瘤科等学科。“它的定位很清晰:国际化、智能化的新型医疗机构。”邹小广强调,医院不仅服务新疆,更面向中亚8国,“门诊大厅设置多语种导诊,诊疗系统兼容中亚国家医保标准,连药品采购都考虑了周边民族的用药习惯。”更具突破性的是,医院将实现全场景AI覆盖——从智能分诊、影像辅助诊断到手术机器人,患者不动,数据和专家资源“动”起来。

新疆医学科学院的成立,打破了传统科研机构的桎梏。作为全国首个政府直管的厅级医疗机构,它采用“投资主体多元化+市场化运营”模式,吸引了恒瑞医药、腾讯、华大基因等头部企业加入理事会。“我们建设了13平方公里的生命健康产业园,让科研成果能就地转化。”邹小广举例说,肺结核AI诊断系统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仅用了18个月,而通常这个过程需要3—5年。科学院内设立的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实验室、生物药实验室,正成为吸引全国人才的“强磁场”,已有多位院士通过柔性引进方式参与研究。

国家西部医学中心的目标,彰显了战略的高远。“西部五省至今没有国家级医学中心,我们要填补这个空白。”邹小广介绍,中心将构建“3+14”辐射网络:以乌鲁木齐、喀什、伊犁为分中心,带动全疆14个地州市发展。通过学科共建模式,国际医院已联合20多家医院开展心血管病等专科建设,“竞聘上岗的合作单位,能共享AI诊断系统和专家资源,最终实现诊疗同质化。”这种模式已初见成效,南疆某县医院的冠心病诊疗水平通过半年帮扶,达到了乌鲁木齐三甲医院标准。

AI重构医疗生态:医学知识库助力“智慧跃迁”

毫无疑问,医疗AI不能是空中楼阁,需要扎实的知识底座。

邹小广对医学资源库的重要性有着深刻认识。在他看来,新疆医疗的“后发优势”在于可以直接站在巨人肩膀上——通过引入国际顶尖的医学信息平台,缩短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借助包括UpToDate在内的循证医学工具,让新疆基层医院的医生获得即时、循证、可靠的诊疗依据。

了解UpToDate临床顾问

此外,威科集团的权威医学期刊资源和AI技术,也是他眼中的“关键助力”。

邹小广非常看重的是威科全球150多家出版社的资源整合力,“我们的医生不用再为查一篇NEJM的最新研究辗转求助,还能通过Ovid平台的AI技术实现自动翻译、总结核心观点。”如威科集团AI白皮书表示,医疗行业认可并期待AI发挥的巨大潜力,应用AI可令医疗结果提升40%,治疗成本降低50%。

威科与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联合开发的AI指南生成器,被邹小广称为“临床决策的加速器”。“传统指南编写要花1—2年,而AI生成器能在秒级给出精准摘要,还支持多轮提问优化方案。”他透露,新疆医学科学院已计划将其应用于结核病和慢阻肺的地方诊疗规范制定,“我们的专家可以专注于结合本地病例调整方案,而不是从零开始撰写,效率至少提高10倍。” 这种工具对人才培养的价值同样显著—年轻医生通过对比AI生成的指南建议与资深医师的决策,能快速掌握诊疗逻辑。

“我们期待与威科的深度合作,不止于工具引进,更要共建本土化知识库。”邹小广的规划清晰而务实:第一步,将威科的UpToDate临床决策系统嵌入国际医院的HIS系统,实现诊疗时实时调取;第二步,联合开发针对中亚地区高发疾病的专题数据库,纳入新疆的病例数据和民族医药经验;第三步,通过威科的期刊资源,提升新疆医学研究的国际话语权。“想象一下,一位喀什医生通过AI辅助,能为哈萨克斯坦患者制定符合国际标准又兼顾民族习惯的治疗方案——这才是一带一路’医疗合作的样子。”

愿景:从“新疆模式”到“健康丝路”

“未来三年,是新疆医疗破茧成蝶的关键期。”邹小广眼中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按照规划,到2028年,“三位一体”战略将实现阶段性目标,一个以AI为核心驱动力、覆盖全疆并辐射中亚的医疗新生态将基本成型。他将这个过程概括为“三个跃迁”:从技术应用到模式创新,从服务本地到辐射区域,从单点突破到体系重构。

第一个跃迁是诊疗能力的质的飞跃。邹小广透露,新疆国际医疗中心将在2026年前完成1500张床位的全面运营,其AI诊疗系统将覆盖80%的常见病和50%的疑难杂症。“我们的目标是,让南疆患者在当地就能解决85%的诊疗需求,不必再长途跋涉到乌鲁木齐。”

支撑这个目标的,是正在建设的三大AI产品矩阵:肺结核、缺血性脑卒中、肺部肿瘤的辅助诊断系统将全部获得三类证,在基层医院的普及率达到100%;5G远程手术指导系统将连接14个地州市,让北京、上海的专家能实时指导南疆手术;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平台将覆盖300万人口,实现从健康人群到慢性病患者的全程干预。

第二个跃迁是从“新疆模式”到区域标准输出。“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健康丝路’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邹小广介绍,国际医院已与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首批将派出50名医师接受国际化培训,同时引进中亚国家的传统医药经验。医学科学院的生命健康产业园也在规划“中亚分园”,计划将肺结核AI诊断系统等成熟技术在中亚国家本地化生产。“到2028年,我们希望为周边国家培训1000名医护人员,让‘新疆智造’的医疗设备成为‘一带一路’的健康使者。”

第三个跃迁是人才生态的根本性改变。邹小广深知,技术可以引进,但人才必须本土培养。由他主导的 “3+3”人才计划已启动:用3年时间,通过AI辅助教学系统培养3000名基层全科医生;与国内顶尖医学院合作,定向培养100名掌握AI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设立“丝路医学奖学金”,吸引中亚国家的医学生来疆深造。

“韩德民院士(已经)74岁还在一线,我们这些本土干部更没有理由懈怠。”邹小广的话语中透着老一辈医疗工作者的执着,“等年轻人成长起来,新疆医疗才能真正实现‘造血’,而不是永远依赖‘输血’。”

从戈壁荒原到医学高地,从资源匮乏到技术输出,新疆医疗的突围之路,正是国家战略在边疆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邹小广说:“人生如蜉蝣,但做的事可以泽被后世。”在他和无数医疗工作者的坚守中,一幅“健康新疆、辐射中亚”的画卷,正在天山脚下缓缓展开。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AI,新疆,医疗,邹小广,健康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健康为民 体验提升”案例征集 加入
  • 第九季管理奖官方群 加入
  • 全院血糖管理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管理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医院SPD创新管理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