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结直肠癌患者,如何利用MDT创造生存机会?

2025-06-17 00:05 李进医生团队

发病率高、发现晚、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成为困扰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问题,直到多学科团队协作(MDT)诊疗模式应用于临床。

一、结直肠癌的诊疗现状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2022年,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高居恶性肿瘤第2位,死亡率位居第4位,并且发病及死亡人数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由于结直肠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绝大多数患者也不会一开始就想到进行肠镜检查,导致发现普遍较晚(约50%-60%的患者在初次确诊时就已经存在转移),失去了手术根治的机会。

 而且,肠道复杂的内环境因素也让结直肠癌具有了更加复杂的基因学特征(繁多的且高特异性病理分型、免疫表型差异大等),传统的放化疗效果差,靶向及免疫治疗也没有实现突破性的进展。

 总之,发病率高、发现晚、治疗难度大、预后不良,成为困扰结直肠癌患者的主要问题,直到多学科团队协作(MDT)诊疗模式应用于临床。

 二、多学科团队协作(MDT)诊疗模式

MDT治疗模式概念是:以患者为中心,联合包括外科、肿瘤内科、放疗科、影像诊断科、病理科、介入科等相关学科的多名专家共同讨论、明确疾病诊断(包括病理诊断、分期诊断等),同时制定个性化诊疗方案的模式。

 在传统的单一学科诊疗中,患者往往是外科手术了,再到内科化疗、放疗科放疗,完事去影像科评估等,如果各科医生觉得没自己事了,就不会再参与到这位患者的诊疗过程中了,各科室医生之间交集很少,也基本没有就患者的病情做出沟通,很少有医生或医生团队对其进行全程管理。

 MDT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现状,患者可以在多学科团队的共同管理下完成整个肿瘤的诊疗过程,避免单一学科诊疗的局限性。比如,在结直肠癌患者中,MDT团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病理科医生明确病理类型及分级、影像科医生负责影像分期、肿瘤内科医生提供化疗/靶向等药物治疗方案、外科医生评估手术切除必要性和可能性,各学科专家紧密合作、密切沟通,共同为患者制定出最高效合理的诊疗方案。

 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2024版》中,明确提到:推荐结直肠癌诊疗全程应用MDT模式!

 三、MDT模式的优势

  1. 1.精准治疗

  2. 肿瘤的诊断是极为重要一步,特别是良恶性肿瘤的鉴别,例如将溃疡性结肠炎、结核诊断成癌症的,过去这种张冠李戴的事情不是没有发生过,而MDT团队综合研判,则可以把这种误诊的风险降到最低。

 另外,分期诊断对于癌症来说也是关键的一环,MDT团队中的影像、外科医生可以通过分析影像,准确判断肿瘤大小、转移数量、部位等信息,给出精确的分期。

2.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对于早期结直肠癌患者,MDT团队医生会在充分讨论后决定手术的方式、时间、是否需要辅助性治疗、治疗后复查频率等问题。

 对于中晚期结直肠癌,特别是肝转移患者,发生率高且预后差(有数据统计,结直肠癌肝转移率可达15%-20%),不经治疗的平均生存期仅6.9个月,即使在完成化疗后其5年生存率仍低于5%,尽管在转化治疗等概念提出后,大约有10%-30%的患者可以获得手术切除机会,但远远无法满足临床需求。

 而MDT团队的介入,则让局面产生了改变。各科医生充分发挥本科室技术优势、各显其能,采用多路径的综合性诊疗方案,如放疗科通过精准放疗缩小瘤体,内科医生根据检测结果选择化疗、靶向方案,外科医生则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手术。

3.提高疗效

相对于单一学科诊疗,MDT能凸显诊疗效果,研究显示通过MDT模式的结直肠癌患者,可以降低20%-30%的死亡风险、10%-15%的局部复发风险,提高10%-20%的5年生存率!

 如手术是结直肠癌获得治愈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结直肠癌整体治疗的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外科医生的技术,还包括术前疾病的完整评估、围手术期的综合治疗以及康复期的科学恢复等。这里就包括了内科医生制定的药物治疗方案、病理科医生的准确取材和诊断、营养科医生给出的营养方案、康复科医生的康复计划等。

 MDT将这些医生的特长聚合起来,免去单一学科的局限性,医生之间的充分沟通也让他们对患者的病情更加清晰、制定出更加合理可行的诊疗计划,无疑给患者带来更好的疗效。

4.提高生活质量

结直肠癌本身发生在是肠道的癌症,无论是疾病本身或者是治疗后,都可能会出现腹痛腹胀、便秘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特别是手术造成的肠道损伤、造瘘、肠梗阻等,患者生活质量往往是一言难尽的。

 MDT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这种情况,原因是经过MDT优化的诊疗方案,不仅可以提高疗效,还能很大程度上减少治疗相关性的损伤。如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MDT可以提高15-25%的保肛率;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的数据统计显示,MDT模式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约30%-50%可以获得腹腔镜、消融等微创手术机会,减少了损伤。

 另外,康复科、营养科医生的介入,为患者提供了全程的体能、心理、营养等方面的建议,为患者疾病期间的整体健康提供了保证。

5.改善预后

肿瘤的预后不仅与前期的规范诊疗有关,疾病期间的随访监测同样重要。

 无论怎样讲,单个科室或者医生掌握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他们给出的建议可能不是那么全面。MDT则最大程度的摆脱了这种局限性,各科医生一起为具体的患者提出了最为科学的随访建议。一旦发现问题,各科医生也可以迅速组织起来共同讨论、及时处理,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

四、 文末小结

MDT模式通过在结直肠癌诊断、治疗、康复、随访等各阶段的全面应用,充分发挥了各学科的优势,为患者全面提供科学的诊疗方案。在将来,随着这种模式的不断完善和大力推广,相信更多的患者会从中获益,也为更多的患者带来了生存的希望。

(来源:中国药科大学附属上海高博肿瘤医院李进医生团队)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肿瘤MDT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