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管理升级促进行动”广州专场圆满举行
2025年5月16日,由健康界主办的标杆医院学习系列项目“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管理升级促进行动”标杆医院学习系列活动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专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院管理者、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领导相聚广州,共同探讨公立医院一院多区模式下的管理挑战与创新实践。
会议伊始,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副院长彭望清对与会嘉宾表示诚挚欢迎,并强调一院多区模式作为公立医院适应社会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途径,已成为大型公立医院的常见选择。然而,资源的有效整合、医疗服务的同质化以及医疗质量与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等问题亟待探索解决。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院长孙颖发表致辞,指出一院多区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趋势,如何在规模扩张中实现同质化管理、保持学科特色是关键课题。孙颖分享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自2021年3月开启黄埔院区后的实践经验,强调通过管理体系、医疗服务、设备配置、信息支撑等全方位同质化,以及“一专科一特色”的发展模式,成功打造了患者信赖的新院区。
健康界平台运营中心陈晓月总经理、石药集团营销决策中心赵晓亮副总裁分别致辞。
主题报告环节,彭望清副院长分享了“高质量发展下中肿多院区建设”的经验和思考。他介绍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发展历程、学科建设、学术影响力以及一院三区的发展格局。彭望清强调,通过延伸管理、同质化医疗、差异发展、数智赋能、创新驱动和人才引领等六大抓手,实现一院多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助理吴胜军以“一院多区管理下的邵医实践”为主题,介绍了邵逸夫医院的多院区发展历程、特色以及管理模式。吴胜军指出,邵逸夫医院通过一体化管理、资源共享、相对独立运营,实现了多院区的同质化与特色化发展。他详细阐述了医院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创新举措,以及在差异化学科发展中的成功经验。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施辉分享了“数智化助力多院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成果。施辉介绍,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通过数智化建设,实现了多院区的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和协同运营。医院借助信息化平台,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医疗质量与效率,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曹蔚玮带来了“多院区高质量发展的中肿黄埔实践”的分享。曹蔚玮从中层执行者的角度,介绍了黄埔院区在技术、服务、运营、文化等方面的实践路径与成效。她指出,通过名医配置、舒适化诊疗、数据化管理等措施,黄埔院区迅速实现了人头涌涌,成为医院发展的新引擎。
四川省肿瘤医院副院长廖洪以“对标对表传承创新——科室文化建设引领学科发展”为主题,分享了医院在多院区管理中的文化建设经验。廖洪强调,科室文化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通过党建引领、传承创新、以人为本等举措,促进学科发展与医院整体进步。
圆桌对话环节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党委书记杜金林担任主持。与会专家围绕“公立医院应该如何推动实现不同院区医疗资源均衡布局?在多院区管理中,如何推动肿瘤学科专精特新发展?”“医疗成本不断上升的背景下,医院如何实现成本控制与服务质量的平衡?”两轮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
赣州市人民医院院长戴辉强调一院多区需根据医院战略定位,整体设计,差异定位,同质化管理,分阶段实现从生存到高质量发展。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方力认为地市级医院开展一院多区要慎重,其所在医院因一院多区导致床位过剩、效益不佳,建议扩张时考虑政府规划和当地人口需求。十堰市太和医院党委书记唐以军表示太和医院因政府要求托管多家医院,面临政府投入不足、患者源有限等困难,提出差异化发展思路。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郑卫平指出医院发展关键在于平衡学科建设、运营效率与患者服务,通过优化运营流程等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晓明作为中层干部,面对医院一院三区快速扩张带来的人员紧张、医保困境等问题,期待与同行交流医保支付和新项目开展经验。
会议最后,彭望清副院长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强调多院区管理中的难点与挑战,呼吁医院管理者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探索适合的发展道路。彭望清表示,本次研讨会为公立医院一院多区管理升级提供了有益的思路与借鉴,期待未来能有更多深入交流与合作的机会。
会议结束后,参会嘉宾在医院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黄埔院区的二层诊区(二诊区、护理专科门诊)、日间输液中心、患者服务务中心、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达芬奇机器人培训中心)、职工服务中心等地,进一步了解了中心和黄埔院区发展历程,参会嘉宾纷纷表示,此行学习收获颇多。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