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道难题》 | 样稿参考
文章摘取自《解密华西》
就在专科经营助理上岗前夕,有两道难题考验着华西医院高层。
难题一:运营管理部属于横向部门,牵涉多部门的事务,如何与各部门避免职责重叠和交叉?
这便涉及纵向职能部门和运营管理部的功能定位。最终敲定的结果是,前者负责职责范围内的决策,后者负责为前者提供决策依据。如此一来,华西医院的管理事务被切成两段,各负其责。
有人可能会问,将原来职能部门的事务切成两段有必要吗?
事实证明很有必要。
以人力资源部为例,可能现在很多医院仍面临华西医院2004年前后的“人手紧缺”矛盾。当时,华西医院总职工数突破5000名,但人力资源部只有8人。他们显然无法管得过细,也难以做出尽善尽美的人才规划、配置和动态调整,而运营管理部则可为其提供帮助。
两个部门都管人事,既要做到“不打架”,更要做好协同,弄清楚院内的人力资源究竟如何配置,如内勤和外勤各配多少,医生配多少,助手配多少,住院医生配多少,窗口配多少,等等。根据职责分工,运营管理部负责去做调查,翔实了解各部门的工作流程、岗位职责、月度工作量等,再基于这些数据进行测量和评估,然后形成完整的评估报告递交给人力资源部,接着人力资源部再依据评估报告作出决策。
“有了评估报告就有了决策依据,不再像以前那样凭印象批复申请。”程永忠说。
时至今日,运营管理部与人力资源部已有默契配合,后者只管宏观的人力资源政策,至于每个科室/部门设置哪些岗位、每个岗位配备多少人等均由前者先做调查和评测。因此,现在全院人员的调整,哪怕只是增加一个工人,都离不开运营管理部的前期调查。当然,运营管理部为了避免重复调查,至今已渐渐形成很多标准,每当需要增加人员,人力资源部只需对照既有标准即可判断是否增加及增加的数量。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运营管理部制定了医院配备保安的标准。此前他们根据医院面积、巡视范围、所需时长等指标测算出医院每扩增一定面积需添补的保安数量。有此标准,医院增补保安时,无需再由运营管理部重复测算和评估,而只要依据标准即可做出相应决策。
同理,医院设备维修、门诊挂号收费、临床治疗组长等岗位的人数均已通过调查制定出直观标准,如日门诊量每提升380人可增加一个收费窗口;外科每增加9~12张床位可增设一个医疗组长岗位:内科则每增加15~20 张床位可增设一个治疗组,等等。
运营管理部与设备物资部(后并入采供维保部)的配合也是一样。以前,医院添置设备均由科室申请,可设备物资部的人员同样有限,每年面对上千份申请根本无法逐一去评估其合理性。自2005年起,运营管理部承担起采购前的评估环节,即调查现有同类型设备的使用情况、新设备的利用率、配套设施是否完整、使用人员能力高低、投入产出比等,通过一系列数据综合测评每项申请的合理性。
运营管理部还会跟踪设备购进后的使用率。如果远低于此前申请时的描述,他们会帮助分析使用率低的原因,并协助寻找改进策略。与此同时,将该科室列入“黑名单”,次年采购不优先考虑其申请。
在程永忠眼里,运营管理部之于医院运行彰显出两大功用:
其一,与纵向的职能部门相互协同,通过提供决策依据促进医院精细化管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