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医疗服务正经历一场「以患者为中心」的变革,这家医院是如何踩中鼓点的?|第九季全国医院擂台赛

原创 2024-09-03 20:28 罗春昊 / 健康界

相比第七季全国医院擂台赛只申报8个案例、第八季擂台赛申报17个案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时隔两年后,申报案例数激增4倍。如何做到的?


当前,医疗服务正经历一场「以患者为中心」的变革,「改善就医感受 提升患者体验」的氛围日趋浓郁。在此背景下,第九季全国医院擂台赛的申报案例数创下历史新高,达4896个。

在本季全国医院擂台赛中,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以72个申报案例数位列全国第一,成为最佳组织奖第一名。相比第七季全国医院擂台赛只申报8个案例、第八季擂台赛申报17个案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在时隔两年后,申报案例数激增4倍。

案例数的翻倍激增,离不开医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动员,更离不开该院为提升患者「获得感」所做的一系列努力。

「附一医院始终倡导‘像做科研一样做管理’,今年我院提报了72个案例,是附一医院管理厚积薄发的成果。只要心中始终有人民,眼中有患者,脑中有思考,管理案例就会层出不求。通过案例申报,我们去思考、提炼、复盘我们管理创新,继而再消除患者就医痛点、我们服务难点,才是我们参赛的真正目的。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这道‘考题’上,医院是答卷人,患者是阅卷人。全国医院擂台赛提供了好一个‘考场’,给全国同道同台展示切磋的机会,也希望借此机会取得‘真经’,互学互促,共同提升,为患者提供更便捷、暖心和优质的服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康德智如是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向健康界表示,为突出「一院多区、同质化管理」,凸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高品质服务特色,自2022年起,该院连续三年开展医疗服务持续增值行动,跨界学服务,为患者提供更具附加值的医疗服务体系。

每年在医疗服务持续增值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分为医疗、护理、医院服务、第三方服务、行政、宣传等六个工作组,分主题、定方案,全员参与,共同提升。并在医院内部每年举办院内擂台赛,评选表彰金银铜奖、最佳人气奖、优秀案例等若干,并推优外送申报各案例大赛,由内而外掀起了案例申报的热潮。

在医院申报的72个案例中,我们发现「提升患者住院体验」、「提升患者门诊体验」、「拓展护理服务内涵与外延」、「X创新探索」四个主题表现活跃。其中「提升患者住院体验」有21个案例申报、「提升患者门诊体验」12个。

 图: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申报案例主题情况

与大多数案例不同的是,在一些主题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似乎在「错峰」而行。从本季比赛入围区域赛的情况来看,「提升患者诊前体验」、「提升患者诊后体验」入围比例较高,而「提升患者住院体验」和「拓展护理服务内涵与外延」两个主题,入围比例较低,分别为18%、23%。但在这两个主题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反而申报较多,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该院近两年在扩面提质深化住院体验、创新模式拓展服务内涵外延上做出了更多努力和探索。

一场「以患者为中心」的医疗服务变革 

当前,无论是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疾病谱的变化,还是医院管理方式、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影响,都不得不让医生与医院跟随患者动起来。

业界形成共识的是,医疗服务是一个价值传递的过程,价值链的起点是「疾病」,终点是「健康」。在这条价值链上,患者与医疗服务者在每个接触点上的互动,都是价值提升的节点,在节点与节点之间的传递,体现着价值提升的效率。那么,医疗机构应该抓住哪些关键节点?

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的通知》(下称《通知》),点出了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应该从哪些流程管控和节点控制着手。

例如,《通知》中提到,完善预约诊疗制度、优化门诊流程设计、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完善多学科诊疗(MDT)制度、推广门诊中西医结合医疗模式、弹性安排门诊时间、加强院前院内衔接、建立健全急诊患者分级救治模式、依托医联体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加强诊后管理与随访等院前、院中以及院后管理措施和节点。

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晋级区域赛的部分案例可以看出,其在从优化门诊流程、建立「一站式」服务中心等多维度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注:以下仅为部分晋级区域赛案例)

主题1:提升患者诊前体验

晋级区域赛案例:实现「拎包入住」式体验,探索入院新模式

2021年正值疫情,新入院患者需要集中在「入院服务中心」完成住院手续办理(出具核酸核查、入院登记、缴费等),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看到许多患者在坐「冷板凳」上等候入院办理。有一天,院长突然在工作群里发言:「难道要这样一直让新入院患者坐冷板凳吗?到底要患者等多久才能办入院?」

随后,该院就开始组建工作小组对院内的一系列情况进行调研。他们发现在入院流程上,出现以下问题:

1.患者需要等待床位。前一位患者办理出院并离开后,新病人才能进行入院登记。此外,部分患者是医生电话通知来住院,并没有开住院通知单,这样需要入院服务中心的护士联系医生开住院单后(等医生来入院服务中心开住院单)才能办理住院。

2.患者等待多次重复排队,上一个问题没解决,需要再次排队;

3.患者多次重复等待,患者到病区护理站报到,又得等责任护士有空才能为其准备床单位,安排到病床。

经调研商讨后,医院最终列出四个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1.入院手续「一站式」乃至床旁办理

打破传统「专窗专办」理念,按照接收到的短信通知内容,入院手续「一站式」乃至床旁办理。

此项工作由医院服务管理处牵头,组织医务、医技、财务、信息、护理等部门,商讨通过流程改造,打破传统「专窗专办」理念,按照接收到的短信通知内容,入院手续「一站式」乃至床旁办理收到入院办理短信、按照短信提醒的时间来院、直接前往相关病区护理站报道、床旁「拎包入住」一站式入院办理。

2.全面落实计划性入院工作流程。提前计划上一位患者出院带药,办理出院时间;提前一天通知患者入院,并分时段预约登记到HIS端,患者同步收到住院短信通知。

3.一体化床位管理。择日住院中心与全院「一张床」打好组合拳,精准收治,助力效率医疗。

4.入院患者「拎包入住」体验。医联体转诊患者拎包入住体验,护士共享HIS端新入院患者信息,提前完成床单位消毒准备;值班医生为未开住院通知单的患者开具通知。

最终,通过「拎包入住」住院流程建立与不断改进完善,更多造福医联体转诊患者。据了解,自开展「拎包入住」以来,已有包括省内外19地市27家医院三千余名转诊患者。其中门诊转诊患者近千名,两千余名住院转诊患者,近百名多学科联合诊疗患者及21名直升机空中救援患者通过“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转诊直通车”流程在我院完成治疗。

通过上述举措,将这种入院新模式实现了流程化与制度化,大大缩短了患者入院办理时间、缩短院前等待时间。

图:医院「一站式」服务中心  图源:医院供图

主题2:提升患者门诊体验

晋级区域赛案例:数智赋能,提升门诊患者就医获得感实践

2023年2月至8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开展「数智赋能,提升门诊患者就医获得感实践」,门诊部联合信息中心和临床医技科室,推进预约诊疗一体化建设,建立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模式,提高门诊服务内涵,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安全、高效的诊疗服务;着手门诊关键环节,针对影响患者体验,需要患者排队的环节,比如说缴费、取号、结算等,减少患者排队,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智慧医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院门诊诊疗活动进行深入融合,从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着手,丰富功能应用场景,让就医流程更加便捷,医疗服务更加高效,医院管理更加精细。

而采用线上线下一体化诊疗模式,患者则可以精准预约、智能预问诊、进行智能科室导航、候诊查询、候补预约登记等流程。

这些举措,不仅提升了门诊患者就医体验获得感,患者满意度提高,还较大程度优化了门诊流程,缩短患者等候时间。

此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还在提升患者住院体验、拓展护理服务内涵与外延也有很多值得学习借鉴的做法。更多优秀案例,欢迎9月6日—7日前往杭州,到第九季全国医院擂台赛华东赛区现场进行经验交流、体验学习。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第九季擂台赛,改善患者医疗服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