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2024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医院申报宣讲会大连站成功举办

原创 2024-07-16 13:59 陈雪松 / 健康界

2024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升级调整为实践征集,在前两年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首次增加定性的医院优秀实践部分,鼓励各单位积极分享建设研究型医院的经验,促使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实施路径更加清晰。

2024年7月13日,“2024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医院申报宣讲会”大连站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健康界联合主办,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特别支持。

“2024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医院申报宣讲会”大连站现场

会议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刘希华作开场主持。他表示,实践证明,研究型医院与当下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相辅相成,可以有效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刘希华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副会长周先志在致辞中表示,自2022年起,学会携手健康界等机构开展了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活动,两年来累计有179家医院、938个学科、1653名专家积极参加,共评价遴选出华西医院、解放军总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研究型医院(含建设单位)86家、研究型学科160个、研究型人才307名。“在前两年定量评价的基础上,今年的评价遴选首次增加了医院实践性质的内容,遵循定性与定量、过程与结果、申报与抓取、建设与评价四个结合的原则,目的是挖掘最佳实践典型,更好地展示质量内涵兼优的研究型医院,推出更多临床科研融合的研究型学科和‘四家兼具’的研究型人才。”周先志说。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副会长周先志

恩华药业市场准入与关键客户总经理王颖琦在致辞中表示,恩华药业作为聚焦于中枢神经领域药物研产销的民族企业,愿景是希望打造为百年知名企业,为临床研发更多更好的药物。非常感谢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和健康界的大力支持,作为产学研生态当中的参与者和建设者,恩华很荣幸能够参与到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中。未来,我们也希望通过临床科研、真实世界研究等方式,为医院在学科发展、科研转化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进一步的支持,更好地体现企业社会责任。

恩华药业市场准入与关键客户总经理王颖琦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秘书长史套兴在“研究型医院的时代价值”的主题分享中表示,研究型医院强调难病诊治、医学创新和成果转化,探索建设研究型医院的初衷,就是临床与科研并举,规模与内涵并重,创新与转化并进,人才与成果并出,数字与智能并先,水平与贡献并优。研究型医院除了完成“治病”的主业外,要明确赋予“研究”的主责,同时必须承担国家科技创新的任务。研究型医院不仅是医疗健康领域“治病救人”的主体力量,而且是生物医学领域“创新转化”的主体力量,要通过不断的科技创新转化来推动临床诊治水平的提高,在医疗技术上提供创新成果、在临床服务上提供标准规范、在医院管理上提供先进的管理模式与经验。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秘书长史套兴

作为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的联合主办单位——健康界常务副总裁程实带来“2024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方案及申报平台解读”的主题分享。据他介绍,2024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申报方向,还是分为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学科和研究型人才三个方向。医院可以全部申报,或申报其中的一到两个。“方案中调整比较大的就是对于结果的设置,与前两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医院层面调整为高水平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医院和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学科层面分为高水平研究型学科和研究型学科。”程实表示,2024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申报正在火热进行中,各医院可登陆医项目(https://project.cn-healthcare.com/m/p/705),进行医院、学科、人才申报。

健康界常务副总裁程实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创新转化部副主任张旭带来“研究型医院成果转化平台介绍”的主题分享。他认为,因为转化周期长、投资大、风险高,很多医院在科研投入、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不足;因为缺少企业的支持以及资本的早期投资,医院在创新成果转化能力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研究型医院建设,则有利于创新转化,创新转化也可以促进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张旭表示,通过整合学会组织机构和专家力量,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创新转化服务平台可以为医院在科研立项、团体标准和成果转化等方面提供支持。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创新转化部副主任张旭

本次宣讲会的篇章一“百舸争流千帆竞”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院所长李晓北主持。他将研究型医院的建设与发展类比为一把尺子,可以让医院去衡量一下每百名卫生技术人员的科技产出、百张床位的科技成果转化等指标,某种意义上可以反映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导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院所长李晓北

作为2023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入选“研究型医院”的代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彬以“党建引领 创新驱动 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进行主题演讲。他表示,吉大一院专门为专职科研人员打造了“准聘长聘”制度,针对临床医师首创“卓越医师A、B岗”留人制度,为年轻医生提供公平发展空间,打造全链条培养体系。据刘彬介绍,吉大一在学科建设和评估方面,采用的是学科特区模式,目前已打造两个高峰学科群;同时通过实行双PI制度,促进了医院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的紧密结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院长刘彬

在圆桌对话环节,多位医院管理者从各自医院实践出发,围绕“如何以研究型医院为抓手构建我国医学创新体系、研究型医院建设路径规划,以及研究型医院与基础研究机构、大学、医药企业各方面力量如何协调发展推动医学创新”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参与研讨的嘉宾包括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永松、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姜华茂、青岛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孔心涓、广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院长刘华锋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副院长刘宇峰。

宣讲会的篇章二“乘风破浪正远航”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院长张骞主持。他表示,研究型医院区别于临床型医院和全科型医院,对于大学附属医院来讲,研究型医院可以说是医院发展的终极目标。“基于世纪坛医院的规模,我希望将其建设成为小而精、精而美的研究型医院。”张骞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院长张骞

作为2023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入选“研究型医院建设单位”的代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马灵斐以“学科-专科-专业三位一体 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题作主题演讲。据他介绍,在探索学科专科一体化发展基础上,医院首先制定了总体的学科发展规划,坚持以疾病为中心横向整合,打造特色领军学科群;其次以亚专科为切入点纵向深入,培育新兴临床高新技术;同时以“优势特色学科群”带动整个学科融合发展,形成“以国家重点学科为龙头、以省重点学科为骨架、以学校、市重点学科为支撑”的三级学科建设体系,持续加大重点学科方向和优势学科方向的建设力度。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马灵斐

在第二篇章的圆桌对话环节,多位医院管理者从各自医院实践出发,围绕“在难病诊治、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三个方面,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学科、研究型人才各自应扮演的角色以及应发挥的作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研讨。参与研讨的嘉宾包括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陈伟、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郜玉忠、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副院长潘逸航、丽水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徐民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贵州医院院长张马忠。

在会议总结环节,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刘希华表示,研究型医院历经了20年的理念提出和实践探索,当下已经得到了国家部委和多个省市的高度认同。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共识越来越高。他感谢与会专家发表的真知灼见,并表示项目组工作人员将汇集好各方意见和建议,更好地推进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工作的开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院,学科,建设,创新,评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