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开心心搞科研,轻轻松松写论文!
累计发表300余篇SCI的大神,一篇竟被退稿23次,还有一次投稿5分钟就被退回!!!他是如何激发医务人员热情,3年以台州医院名义发表的SCI有150多篇???他竟然这样吐槽写书这件事情!!!
这位大神级的人物,就是董道兴教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循证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台湾辅仁大学博士生导师,Uviversiti Malaya博士生共同导师。累计发表300余篇SCI/SSCI文章,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主持中国台湾“科技部”项目2项。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2022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关于“写书痛苦还是论文痛苦”,董教授是这么“吐槽”的:
这个答案非常明显,肯定是写书痛苦。为什么呢?因为写论文我们只需要针对一个主题,好好地回答清楚即可。但是写一本书是要总结过去所有的经验,把它变成一个有逻辑性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要让读者愿意阅读。所以一本书不能写得太多,不能写得太厚,还要讲得清楚,这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关于“退稿”,董教授这样“安慰”大家:
我之前讲过一个笑话,要听我的论文刊登经验,我可以讲三天三夜,如果要听我被退稿的经验,我可以讲30天。我有一篇文章曾经被退了23次才登出来,还有一篇文章创造了我最快的退稿纪录——5分钟。所以每当学生或医护同仁对我说因为被退稿很沮丧,我就问他说你退了几次?他说已经5次了,我说当你退到15次时,再来跟我讲你真的心情有点儿不好。另外请大家梳理下自己手头有没有退稿几次后就再也不投的,其实我发现不少这样的例子,大家幼小的心灵退稿三次就不想再投了,就开始筹划写新的课题。被退,再写新的,其实与其一直想如何写新的,真不如把退的稿子再修改下重投。请各位记得,退稿本身就是一个常态,人生有太多事情比退稿还重要,不要被退稿所影响。多写就好,其实写文章也没什么诀窍,你只要愿意写,必定会有收获。
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这位大神级的人物,《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的作者董道兴教授做客悦读时刻|unlock knowledge live直播间,通过5W2H法探书,就“如何开展循证护理研究,并轻松发表SCI论文”进行了分享。而由他撰写的《循证医学与临床实践》这本书,也长期位居健康界图书畅销榜,深受读者喜爱。
一本通俗易懂、实用深入的循证医学入门及进阶手册,全面涵盖循证医学从理论到实践的所有阶段,为医学研究者提供完整指南,初学者也能轻松发表SCI论文。
▼戳书封一键加购▼
5W2H法探书—What(是什么)
提问:作为一位发表了300多篇SCI论文的循证研究专家,您如何定义循证护理?您认为循证护理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回答: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懂得多思考,对身边临床的人事物进行观察后,将困惑的临床问题凝练成科学问题。真正的好题目都在大家身边,所以在临床工作之余,要学会观察周围,形成你的问题。那么,如何将循证思维运用在护理工作中呢?最重要的是获得最佳循证护理研究证据,其次是要充分考虑病人的需求,并结合专业判断,深入分析应用证据的临床情景。这几个要素是整个循证护理中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概念。
5W2H法探书:Why(为什么)
提问:您认为护士为什么要学习和实践循证护理?对病人照护与个人成长分别有什么促进作用?
回答:循证概念其实是一个辅助角色,我们在照顾病人时,第一个是我们的护理专业,第二个是病人本身的喜好,第三个是循证,循证护理就是三合一结合起来的一个整体概念。我们常说,讲话要有证据,同样的护理工作也要有证据,要具有科学性。面对病人日益提高的健康需求,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
护理工作不再是简单执行操作或常规的流程,也不再是以经验和直觉为主的习惯和行为,循证护理通过证据综合、临床转化,促进科学决策。当我们花一点时间形成题目后,要开始做循证证据的搜寻,要学会怎么去找文献,怎么去做阅读,整个过程之后,你会发现自己有了循证思维,可以更好的提供以病人为中心的照护。我们鼓励护士从临床发现问题、开展循证,再回到临床解决问题。强调建立循证思维,坚持以病人为中心,提供科学性的健康照顾。
5W2H法探书:Who(谁)
提问:您建议哪些护士学习并开展循证护理研究?在循证护理实践中,护士如何与多学科团队协作并提供全面的护理?
回答:大陆跟台湾最大区别是,大陆有职称晋升制度,所以从护士到主管护师到副高跟正高,在循证训练方面分不同的阶段,核心训练的就是循证思维。比如,我们在台州医院开展了两期文献查证竞赛,设定一个临床情境,训练中级跟初级护理同仁从临床情境里面去找到病人所面对的问题,寻找最佳科学证据。因为循证的目的就是要先找到问题,透过证据的整理,你才能回答问题,最后再给病人一个好的护理建议。针对副高和正高的护理同仁,我们引导他们如何从临床护理问题中凝练主题,前瞻性设计,再形成好的学术文章。
整个护理团队里面我们也会分流,有一部分主要照顾病人,有一部分承担一些急救的工作,但不管你是做学术研究也好,照顾病人也好,你都要有循证思维,把循证观念变成生活化,变成工作的常态化。护理团队需不断总结经验,加强多学科交流,汇聚各方智慧,更好地应对各种复杂的疾病挑战,进一步提高护理水平,从而有效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5W2H法探书:Where(在哪里)
提问:您能否分享一些优秀的循证护理案例,以及它们发生在什么样的护理情景中?护士在哪里可以找到与护理实践相关的高质量循证证据资源?
回答: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是我们流行病学跟护理学合作的案例。台州医院杨伟英院长是护理专业出身,她曾提出,中医养生保健操八段锦可以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了解以后发现确实可以,所以就开始协助护理人员梳理八段锦的相关问题,并最终讨论形成了一篇不错的文章。好的文章诞生于怎样的护理情景中呢?这个案例就是在与专家的交谈中,对方无意中提供了一个思路,然后我们据此检索、阅读、整理文献,最终形成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对高级护理人员循证思维的训练。对于初中级护理人员,假如病人提问,如果做针灸会对他的病情有帮助吗?护理人员就可以根据这个问题去检索文献,回答采用针灸的方式干预病情,会对病人的疼痛指标产生影响吗?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循证思维。
由此可以总结出两种训练方法,一是从临床的问题出发,做学术研究;二是从一个病人的提问出发,去处理病人的现况。目前,学界公认的权威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主要有Pubmed数据库、Cochrance Library、Embase数据库及Web of Science等,再加上国内常用的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
我在作报告和讨论的过程中,经常重复一个问题:我们针对病人到底给予了怎样的干预,我们希望得到怎样的结果?循证医学或者循证护理,在我看来就是一个绿叶的科学,我们的目的就是服务临床。就像我们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循证医学研究中心,有一个重要理念,创造被人利用的价值。
5W2H法探书:When(何时)
提问:您觉得何时是应用循证护理的最佳时机?
回答:只要你遇到临床上的各种情况,我觉得都是循证的事情,甚至有些时候不是针对病人,也许针对的是一个事件。台州医院在精益管理上也做得非常好,而精益管理,必定需要循证搜寻,所以我才不断地讲循证护理甚至循证科学,循证就是一个很好的辅助专业。
不断用循证的方法去解决临床上的各种问题,千万不要听到循证就以为是找找paper,然后写成综述发表,这会大大降低我们对循证的热情。如果留心观察,相信大家会看到影响因子越高的学术期刊,越会把循证医学的论文与其他原创性研究论文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循证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临床痛难点问题和护理情景中的困惑,撰写文章或者是申报课题,我个人认为只是一个附加的价值,护理工作之外真正投入研究的人,的确是更辛苦的。
循证思维的本质是一种科学思维方式,建立这种思维方式,能让人更客观、准确地甄别一些事实,对我们处理日常工作和生活繁杂的事务都有启迪作用。比如,你想知道一家店口味如何,所以去网络平台查看它的评价;你想知道董老师的书写的怎么样,所以你去看它在网上书店的点评有几颗星。诸如此类,每件事都可以是循证。所以,我们无时无刻都在用循证的思维去解决我们日常生活的问题。
5W2H法探书:How(如何)
提问:在护理活动过程中,护士遇到问题或者有疑问的时候,应如何审慎地、明确地、明智地将科研结论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如何将循证研究成果成功发表?
回答:当护理人员在给病人建议的时候,其实你不是单纯的从你的临床经验出发,你需要结合一些高质量的证据去说给病人听,这样病人更能够认同你的专业性,让病人做最后的决策,这也是现在很流行的方法,我们称之为共享决策。
所以大家想要做循证护理或者是一般研究,请各位一定要先做好心理建设:第一个你要能坚持,第二个你要能耐得住寂寞,第三个你要承受得了被退稿的打击。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做循证护理文章,那么,在有了题目之后,先快速检索数据库,这个题目有没有做过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如果有人做过了,我们要思考,还可以多做点什么?如果没有人做过,那么就要拼速度了,因为你能够想到,别人也能想到,速度稍微快一点,你的成功几率就会大一点。
5W2H法探书:How much(多少)
提问:护士需要投入多少时间和精力才能有效地学习和应用循证护理?护士所在机构不同,资源不同,顺利开展循证护理需要怎样的资源支持?
回答:如果你的目的是单纯的做循证护理文章,其实只需要三样东西,一台笔记本电脑、网络和一杯咖啡,因为它不需要太多研究成本。至于要花多少精力跟时间,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一个人只要不想完成任务,永远可以拿忙当作借口。如果觉得学习循证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每天起码30分钟坐下来静静的思考,这样累积,才可能有成果。另外,要提醒大家,做循证方面的研究,我们谈的是思路,不是套路,套路是可以模仿的,思路是要靠大家自己去发现的,所以请大家一定要建立循证思维,而不是用套路写文章。从个人的经历来讲,我认为写论文容易,做研究难。一篇SCI论文可能写几千英文字就可以完成,但做研究却不同,是一连串思路的构建。
点击查看本期直播回放:如何开展循证护理研究轻松发表SCI论文
▼加入悦读时刻直播交流群▼
干货福利享不停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