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2024第六届CMIA医学创新大会开幕式就在今天!

2024-05-24 09:26 健康界

2024第六届CMIA医学创新大会包括1场主论坛、7场分论坛、5场创新交锋,超70个主题报告,包括人工智能、医院创新成果转化服务联合体建设等前沿主题,并设有创新交锋、创新实践、高见思辩等环节,有160多位来自政、产、医、研、资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出席作分享,探讨医学创新的未来趋势和实践路径。

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9年,中国已连续3年在专利数量上称冠全球,但仅有不到10%的成果最终转变成生产力,与一些发达国家70%~80%的高转化率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成果转化率低"仍是目前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整体面临的严峻现状。这不仅制约了诊疗技术的发展,也影响了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任务。近几年,从国家到地方都发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来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将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作为推进医学技术创新的重要举措。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2021—2025年)》中,提出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医药、医疗器械和医疗设备的临床研究基地和科研成果转化基地;支持公立医院牵头或作为参与者联合建立研发机构、科研成果转移转化中心。

可见,随着国家对“医研企”协同科技创新模式的提出,医疗机构作为创新主体的地位日益突出,尤其研究型医疗机构具备医疗、科研、教学三大功能,是创新性成果的主要汇集地,作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临床研究的中坚力量,其科技影响力是衡量医疗卫生整体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提高诊疗水平的基石,期间不断催生高层次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

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之间的紧密结合是推动医院科研创新的关键。为此,医院可以通过三个方面来促进二者的紧密结合:

1. 建立科研项目联动机制

医院可以设立科研项目联动机制,将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项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种机制可以通过联合申报项目、设立交叉研究团队等方式实现,确保基础研究的成果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实践。

2. 加强临床医生参与

临床医生是医院科研的重要力量,他们深谙临床实践,能够从实际需求出发提出科研问题。因此,医院可以通过设立临床科研项目、鼓励临床医生参与基础研究等方式,增强临床医生与科研人员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3. 推动转化医学研究

转化医学研究是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之间的桥梁,旨在将基础研究成果迅速应用于临床实践。医院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转化医学研究中心、提供资金支持等方式,推动基础研究成果的快速转化。

目前,医疗卫生机构科研范式发展到融合创新和创新枢纽阶段,但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医、研、产创新主体活力尚未释放,亟须通过融合模式来提高转化效率。

医研产融合的关键要素包括主体知识产权管理、主体间利益关联与分配机制、融合通道及服务体系、医疗卫生机构成果转化体制机制等。目前,有些地方的探索已取得成效。比如,成都中医药大学与成都中医大银海眼科医院构建医研产“三位一体”模式,使“教学—科研—成果熟化与转化—临床”的快车道畅通,2019年被列入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加大体制机制改革力度,通过建立成果转移转化标准化管理体系、成果赋权、完善考核指挥棒、扩大科研人员自主权等体制机制改革,切实打通成果转化链条的堵点,激发成果转化动能等。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通过引入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加速专利申请进程;委托第三方服务机构推进创新成果转化;与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开发和推广医疗科技产品等多方位整合社会力量措施可以促进医学专利的申请和转化,加速医学科技的应用,同时为医院带来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发展机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通过设立临床研究中心,不断完善成果转化管理体系,加强孵化器及中试平台建设,为重点产业领域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之间产学研合作提供验证平台。同时,他们与多家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在医疗装备智能制造、肿瘤精准医疗、重大疾病新药创制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通过分析、探讨先行者的路径、经验和问题,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薛雅、吴寿仁撰文指出,有3个方面的重要启示:

一是明确各方定位,厘清利益关系。

建立医研产协同推进工作机制,明确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企业各主体在机制中承担的职责定位,厘清三方利益关联与利益分配的问题,完善三者工作流程及协调机制,明确知识产权合作机制。

理顺临床、科研、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转化流程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加强内设成果转化部门、机构和团队建设,强化科研管理、人才配置、资产监管、经费保障等方面的配合,共同推进成果转化工作。同时,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按照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法规、政策,加快建立完善成果转化内控制度体系。

厘清医研产各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强化各主体的衔接协调,打破融合转化瓶颈。进一步明确创新主体职责,鼓励基层单位领导班子敢于担责,明确具体、操作性强的合作细则,以消除成果转化中仍存在的盲点和模糊地带。

二是打通融合通道,健全服务体系。

为医研产三方提供对接通道,汇集地方政府、医疗卫生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伙伴,面向临床诊疗和产业实际创新需求,共同进行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让企业尽早介入医研产成果转化,提高转化融合效率。其中,要打造医研产融合创新平台,加强共性技术攻关,面向产业化开展研发和转化服务,进一步形成“研发+孵化+投资”的融合创新平台,加速成果产业化。

支持研究外包服务机构的发展,在国内平台大多聚焦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基础上,鼓励平台开展针对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和降低成本的临床前有效性评价的业务;鼓励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专业服务机构合作,提升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能力;组建医研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专业化服务机构或平台,建立完善成果发布、供需对接、转化指引等服务体系。

大力培育和集聚国际化、高水平的专业复合型转移转化服务人才,支持医疗卫生机构、科研院所在自主制定的科技成果转化规章制度中明确对科技成果转化有贡献的管理、服务人员的激励标准和激励方式。

三是完善体制改革,加强机制建设。

加快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全周期管理制度,保障医研产三方进行成果转化的全链条制度协同,促进企业、社会资本等各类市场主体提早介入医疗卫生和生命健康领域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提高成果转化效率。

健全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果转化机制,完善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及实施细则,使医疗卫生机构作价入股路径畅通,明确医疗卫生机构的科研人员能与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员享受同等税收优惠政策等。

强化知识产权保障,根据医研产融合成果转化的特点,在传统知识产权的范畴外,加强新药、院内制剂、生物制品、医疗器械、诊断试剂、诊疗方案等与医疗行业相关的成果保护和开发,探索知识产权全流程保护和开发机制,实践知识产权保护的新模式。

当前,“医疗新质生产力”的出现,将突破传统医疗的局限,为医疗行业创造更多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新变革……从而大大提高医疗质量、服务效率和健康福祉。CMIA 医学创新大会,正是这场关键变革的见证者和促进者。

风起潮涌,日日逐新,2024年5月24日-26日,「2024第六届CMIA医学创新大会」将在青岛举办。本届大会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指导,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健康界、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联合主办,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上海理工大学东方泛血管器械创新学院(OPIC)、东方医疗器械创新中心(EMDIC)协办,北京康卫医创科技有限公司承办,联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等医院共同学术主办,以「中国医学创新风向标、中国医学创新转化琅琊汇」为核心定位,以《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最佳实践(2023)》揭榜为重点内容,旨在指引医学创新风向、探讨医学创新机制、分享医学创新路径、探讨医学创新系统化解决方案。

大会包括1场主论坛、7场分论坛、5场创新交锋,超70个主题报告,包括人工智能、医院创新成果转化服务联合体建设等前沿主题,并设有创新交锋、创新实践、高见思辩等环节,有160多位来自政、产、医、研、资领域的重量级嘉宾出席作分享,探讨医学创新的未来趋势和实践路径。

在“第六届 CMIA 医学创新大会·2024”主论坛开幕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院长,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总发起人、理事长葛均波将作开幕致辞,中国医学创新联盟联合发起人,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青岛市领导、山东省卫生健康委领导,以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忠伟分别发表致辞。

随后,在9点左右的“风向引领”环节,一系列备受关注的医院创新转化榜单揭晓,分别是:“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100强”“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专利申请量TOP50”“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专利授权量TOP50”“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发明专利申请量TOP50”“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发明专利授权量TOP50”“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PCT申请量TOP20”“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专利转化量TOP50”“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转化金额TOP20”“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进步最快TOP20”“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三年总转化量TOP50”。

2022年,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联合健康界首次发布《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旨在评估中国医院的创新实力,确立正向价值导向,树立医院创新转化的典范。截至目前,该榜单已连续颁布两年,广受行业关注,逐渐成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参考。为进一步提升我国医学创新成果的转化效率,推动提升医院创新转化能力,该榜单将持续更新。《2023中国医院创新转化100强》为该榜单的升级版。

榜单发布后,葛均波院士将重磅解读《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报告(2023)》,公布2023年我国医院创新转化的趋势和成果,郑忠伟主任讲授《科技创新服务健康中国建设》,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联合发起人乔杰以《医学科技创新实践与成效》为主题发表演讲,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院长范先群以《医学科技创新驱动成果转化》为主题进行授课。

在与会嘉宾们的见证下,《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最佳实践(2023)》颁奖仪式、2024 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启动仪式在主论坛上举行。

此外,主论坛还有领航定向、院士前瞻、创新实践、创新协作、瑯琊论剑等环节,全方位探讨当前医学科技创新领域的热点问题、最新进展和未来趋势。在“瑯琊论剑”环节,近10位来自高水平医院、高等院校的管理者、专家们,将围绕“新质生产力与医学创新”主题展开互问互答。

2024第六届CMIA医学创新大会免费参会!

琅琊论剑,探讨创新之道;医学之巅,共谋未来发展;

数量有限,免费席位等你占!更有多个论坛招募讲者!

扫码获取【免费参会名额】和大会日程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医学,转化,附属,第一,第六届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