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研究型医院建设如何进行路径设计?这场专题研讨会在上海传经送宝

原创 2024-03-27 11:28 李子君 / 健康界

2024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实践征集是在前两年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首次增加定性的医院优秀实践部分,鼓励各单位积极分享建设研究型医院的经验,促使研究型医院的实践路径更加清晰。

2024年3月23日,研究型医院建设路径专题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30余位医院管理者共同探讨研究型医院建设话题,为研究型医院发展建言献策。会议的指导单位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由健康界主办,诺和诺德(上海)医药贸易有限公司为会议提供支持。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刘希华主持。刘希华表示,历经20年的探索与实践,当下研究型医院已得到国家部委和多个省市的高度认同。研究型医院作为医院转型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已经展现出了生机勃勃的发展态势。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刘希华

“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活动是促进研究型医院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途径,因此大力推行研究型医院建设,符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也是加快实现高水平医学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刘希华说。

作为第一位演讲嘉宾,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姚军带来“研究型医院的建设价值”的主题分享。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姚军

姚军介绍表示,研究型医院所倡导的“研究型医院、临床型医院、全科型医院”可以助力区域医疗均衡布局。研究型医院主要解决“看难病”,临床型医院解决“看病难”,全科型医院则解决“看首病”。国家医学中心及区域医疗中心可以依托研究型医院规划建设,紧密型医疗集团可以依靠研究型医院引领成立。“我们要把研究型医院建设作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守正创新、乘势而上,坚持不懈地推进研究型医院发展,真正解决一批药品、器械、设备、疫苗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体现出研究型医院的真正价值,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姚军说。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创新转化部副主任张旭带来“研究型医院成果转化平台介绍”的主题分享。张旭认为,研究型医院有利于创新转化,创新转化也可以促进研究型医院的建设。他同时提到,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创新转化服务平台颇具特色。首先,平台聚焦在难病诊治创新成果的转化,而不是普通的创新成果;二是聚焦研究型医院成果转化;三是转化是基于循证医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四是基于产业护航“直通车”的服务。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创新转化部副主任张旭

2023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示范医院代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程蕾蕾的分享主题是“研究型医院建设之医学创新实践”。“任何一家医院如果没有科技成果创新,就无法在学科建设之上引领潮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发展史,正是一部科技创新史。”程蕾蕾表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建立了科技成果全周期管理模式,借助第三方知识产权代理公司专业力量优化专利材料,多渠道全方位推介专利项目,专人协助谈判、拟定合同、转化签约、免税登记,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与此同时,医院还探索科技成果转化制度创新,构建成果转化标准化管理流程。医院仅在2023年,就有发明专利申请362项,发明专利授权78项,国际专利授权5项。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处副处长程蕾蕾

第二位2023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示范医院代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狄建忠在“研究型医院建设之难病诊治实践”的主题分享中表示,医学技术创新研究与成果转化是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和能力的强大动力。因此,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积极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加快成果转化。值得一提的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建立并完善了国内唯一的富血小板血浆(PRP)制备技术及临床应用体系,成果推广到全国20个省市150家医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副院长狄建忠

第三位2023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示范医院代表——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毕艳在“研究型医院建设之成果转化实践”的分享中表示,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是医院未来发展的动力和潜力,做好这项工作就要打通三个环节:一是应用基础研究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一定要有源头;二是如果能解决临床问题,医院要有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机制,也就是如何对标临床的科学问题;三是做好临床研究的体制机制建设。在一系列激励政策和保障机制“落地”之后,南京鼓楼医院的科研团队不断参与到成果转化工作当中。下一步,医院还将成立概念验证中心,这是一个将科技成果由偶然性向必然性转化的平台。

 

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毕艳

“研究型医院评选遴选项目”的共同发起单位——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进行了“2024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方案”的主题分享。她表示,自2022年首次开展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以来,遴选活动受到各方关注和积极参与。截至2023年,参与医院累计179家、学科累计938个、专家累计1653人,共评价遴选出华西医院、301医院、北京协和医院等研究型医院(含建设单位)86家、研究型学科160个、研究型人才307人,并在2023年评价遴选中首次对研究型医院进行排名。参与数量和层次,证明全行业对研究型医院理念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践行者也越来越多。

 

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

据了解,2024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实践征集是在前两年定量评价的基础上,首次增加定性的医院优秀实践部分,鼓励各单位积极分享建设研究型医院的经验,促使研究型医院的实践路径更加清晰。同时,新一年的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还将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第一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申报资料首次融合了定性时间资料与定量结果数据,综合主观实践与客观数据进行评价,提高了结果的说服力与权威性。

第二,申报与抓取相结合。降低申报对象虚报和夸大宣传的风险,有效提升评价指标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减轻申报对象负担与数据核验的投入。

第三,过程与结果相结合。避免过于重视结果而忽视了建设研究型医院的客观规律,建设过程与方法固然重要,但一定要以研究型医院的导向目标作为结果去推进建设。

第四,建设与评价相结合。将评价作为一个反馈机制,帮助医院系统地诊断自身情况,使评价真正成为医院建设发展的有益工具,促进医院在国考及高质量发展等行业评价当中脱颖而出。

在会议的圆桌论坛环节,多位医院管理者从各自医院出发,围绕“研究型医院建设如何在难病诊治、医学创新、成果转化三个方面进行路径设计”“2024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方案落地规划讨论”两个话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参与研讨的嘉宾包括: 浙江大学绍兴医院(绍兴市人民医院)院长蔡斌;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副院长李松森;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颖川;安徽理工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执行院长刘新矿;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毛海蛟;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邵初晓;河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淮河医院)副院长石贞玉;吉安市中心人民医院(上海市东方医院吉安医院)副院长万凤福;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湖州医院)副院长严强;嘉兴市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姚明;金医集团主任、金华市中心医院院长俞世安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最后总结道,本次研讨会达到了四个目的:一是明确方向,也就是明确建设研究型医院的目标;二是互相学习,互相借鉴;三是加油鼓劲;四是以评促建。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

在何会长看来,参评和建设,一个是手段,一个是目的。他希望各位地市级医院的书记、院长把自己医院纳入到建设研究型医院的行列当中来,包括评价和遴选,进而有力推动研究型医院的建设。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建设,转化,医院,研究型,评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