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一个3厘米切口实现全子宫切除,上海医生又一个全国首例

2024-01-14 12:06 李晨琰 李敏 / 文汇

国产原研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上市后在全国妇科领域的首次临床试用。

日前,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姜桦团队利用国产原研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为一名多发性子宫肌瘤患者进行了全子宫切除术,这也是该国产原研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上市后在全国妇科领域的首次临床试用。

十年前,杨阿姨就被确诊为子宫肌瘤,由于自己没有重视,近年来,月经量开始逐渐增多。经检查发现,她的子宫已增大到孕3月大小,子宫肌层密密麻麻布满了大小不等的肌瘤,最终被诊断为多发性子宫肌瘤,需进行全子宫切除。

腹腔镜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是治疗部分妇科良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已成为妇科最基本及最常见的手术之一。相较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和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国产原研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有其特有的优势。

据悉,该手术机器人创新使用了“单臂单孔”结构集成式设计,以提高手术效率。同时,加入了独创的“藏袖”式器械控制技术,使器械半隐于套管内进行操作,扩展了手术范围,方便医生灵活处理跨区域手术,有效避免了卵巢等临近组织的损伤。

手术当日,姜桦教授、武欣教授在杨阿姨的肚脐位置仅做了一个3厘米的切口。在团队紧密配合下,机器人系统的机械臂通过这唯一的手术切口进入腹腔,在姜桦的全程操控下,分离黏连,电离卵巢,电凝卵巢动静脉,打开腹膜,下推膀胱,直至切割子宫……一连串操作,精准复刻了手术预案。

杨阿姨的子宫被完整切除,术中出血不到100毫升。在保证治疗效果和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创伤最小化。术后第一天,杨阿姨即已下床,疼痛感较轻,康复也很快。手术切口巧妙地利用了肚脐处的天然褶皱,实现了杨阿姨术后“无痕”的美观要求。

这台手术机器人也是首个获批注册证的国产原研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在研发过程中,姜桦团队从女性解剖结构、患者术后恢复、手术过程等方面,为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功能设计和操作流程提供了诸多功能和设计方向的指导。在正式临床应用之前,姜桦团队还通过构建与女性盆腔结构相似的动物模型,进行了长达5个月的动物试验,确保了单臂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是上海市最早开展机器人手术的医院之一,姜桦表示,未来团队将在医工结合的跨学科合作中深入探索,通过学科间的优势互补,进一步提高机器人在妇科手术应用中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帮助患者实现更小的创伤和更快的恢复。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子宫肌瘤,机器人,妇科,单臂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