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骨修复治疗新思路:中国学者研发柔性微型植入式共生电刺激系统

2024
01/10

+
分享
评论
李晨琰 / 文汇
A-
A+

本研究通过整合康复锻炼和电刺激,为个性化骨修复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电刺激作为一种非药物康复手段,被证明可以有效促进组织再生和功能恢复,有望缩短组织或器官的修复时间。

然而,传统的电刺激疗法需要笨重的设备,患者舒适度较低,难以实现患者的个性化治疗,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通过医工交叉合作,中国学者创新研发了一种柔性微型植入式共生电子器件,打破了这种限制。

日前,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进展》,这是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郑龙坡教授团队、中国科学院纳米能源所李舟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陈峰研究员/曹文涛副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大学欧阳涵副教授团队合作诞生的研究成果,创新性应用微型植入式共生电子器件,利用人体自身康复运动供能,无需电池供电和电路调制,就能够提供稳定可控电刺激的共生体系,从而促进骨修复。

研究团队将一种复合压电/摩擦电纳米发电机(HTP-NG)与导电水凝胶组合,构建可体内植入的共生电刺激系统(BD-ES),通过水凝胶优异的可注射性和粘附性,可适用于不同形状的骨缺损。

同时,植入于关节附近的纳米发电机可通过患者主/被动功能锻炼,采集运动过程中产生的能量,产生双相电脉冲电信号以响应康复运动,用于促进体内骨再生和干细胞成骨分化,在骨修复方面显示出较好的潜力,契合共生生物电子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本研究通过整合康复锻炼和电刺激,为个性化骨修复治疗提供了新的见解。

此外,研究团队探究了相关机制,发现BD-ES系统与成骨密切相关的WNT和MAPK通路高度相关,上调了PIK3CA、WNT11 和 ERK1蛋白等多个关键蛋白的表达。

PIK3CA、WNT11和ERK1蛋白也在细胞对机械敏感刺激反应的生物过程中高度表达,表明这些通路与机械敏感刺激反应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通过生物信息学验证,发现BD-ES系统上调了PIEZO1机械敏感蛋白的表达,这表明电刺激可能通过上调 BMSCs对机械刺激的响应,而对成骨产生积极影响。

这一研究揭示了个性化康复运动驱动的共生电刺激系统在促进成骨过程中的积极作用,为电刺激在骨修复领域中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在未来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高效和精准的治疗。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转载自其他网站,不代表健康界观点和立场。如有内容和图片的著作权异议,请及时联系我们(邮箱:chenxiaoyue@hmkx.cn
关键词:
刺激,共生,康复,机械,纳米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