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精·神——精神卫生防治与多学科协同活动”北京站成功举办
世界卫生组织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的总体医疗负担将跃升至世界第一位。目前,全球抑郁症的平均发生率约为3.1%,发达国家这一比率接近6%,不断激增的医疗支出和社会成本导致政府、家庭、公共卫生系统不堪重负。
精神医学服务的方向是让患者逐步实现身心健康,最终回归社会,因此多学科合作,开展交叉研究,探索高质量发展下的多学科建设新路径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然。
得益于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指导,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联合发起“大爱-精·神——精神卫生防治与多学科协同活动”,并于2023年3月25日在北京召开启动会,随后相继在青岛、海口、上海等地举行区域研讨会,传递先进理念、典型模式和创新方法。由灵北中国支持的系列活动旨在汇聚和传播业内先进理念、典型模式和创新方法,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为精神专科和关联学科的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2023年12月23日,“大爱-精·神——精神卫生防治与多学科协同活动”北京站专场研讨会举行,多位职能部门领导、医院管理者和行业专家围绕相关话题发表主旨演讲,并开展圆桌讨论。
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工作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工作,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紧密相连。让精神障碍的患者能够在诊疗之后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恢复社会适应能力,最终摆脱疾病,重新回归社会,是每位相关医务工作者的目标和方向。
多学科协作的心理社会干预是国际上公认的对疾病防治干预效果最好的模式。在北京站专题研讨会上,与会领导表示,希望行业内能够以患者为中心,利用各个学科的优势,在多学科资源专家的相互协作下,为患者提供规范全面的干预。
自2023年的3月项目启动以来,尽管“大爱-精·神——精神卫生防治与多学科协同活动”每场活动的话题侧重有所不同,但主体内容始终一脉相承,每一次议题的讨论都让与会者收获颇丰,与会者的肯定给予了主办方举办活动的方向和信心。作为活动的支持方,灵北中国相关负责人表示,伴随药品监管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以患者为中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研发生态和研发理念正成为主流,这也与灵北的理念不谋而合。灵北关注那些临床上未被满足的神经精神疾病治疗需求,这源于灵北的研发目标就是准确定位脑部疾病的发病机制。同时,灵北也在不断通过创新的方式,提高广大患者对于药品的可及性,期待未来能够加强与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强化在脑科学前沿学科发展、脑疾病诊治临床研究与转化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坚守患者至上,以持续的热忱、无畏的勇气推动多学科协同、产生更多的脑疾病创新治疗方案,为广大患者和医生创造更多价值。
当天的主题报告环节,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领导深入阐述了我国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政策与趋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和北京回龙观医院领导分别分享了国家精神疾病医学中心的建设实践与思考、“以患者为中心”理念下服务创新的管理经验。与会者认为,精神卫生专科的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医联体、专科联盟、城市医疗集团、县域医共体中的作用,在优质高效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中找准定位,并做好人文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与此同时,优质医疗资源要在全国范围内均衡布局,实现在治病救人的同时,努力推进社会健康和个人的身心健康。
在圆桌讨论一中,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北京市西城区平安医院等医院的院领导就“医院如何通过打破学科壁垒、加强专科建设,来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话题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想与所作所为。
在圆桌讨论二中,多个讨论话题也让大家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多学科协作强调质量、安全、有效、及时,医院如何顺应政策导向设计适宜的MDT模式?如何构建适宜的质量评估体系?如何建设有协作思维的人才梯队……针对这些话题,北京大学国际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日友好医院等医院职能部门负责人参与了讨论。
健康界副总裁桂克全在做会议总结时表示,“大爱-精·神——精神卫生防治与多学科协同活动”自2023年3月启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系列活动走过多个城市,活动的成功举办得益于医疗行业和上级主管部门对健康界的支持和鼓励,健康界不会辜负这份信任,将会把会议上的价值亮点进行梳理和沉淀,并挖掘出优秀做法,进行广泛传播,为行业赋能。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