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成水:擎画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打造四省边际医疗服务新高地
78岁的许大爷住在衢州市柯城区,4年前曾发生过脑中风。最近的4个月内又先后发生了3次脑中风,为进一步检查治疗,许大爷来到衢州市人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心血管内科,经医生诊断为:左心耳血栓。
心血管内科屠晓鸣主任领衔团队为许大爷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成功将其左心耳血栓溶解,并实施了左心耳封堵术。
该手术的实施标志着衢州地区微创下左心耳封堵术进入独立开展的新时代。
以学科人才建设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
近期,衢州市人民医院成功开展综合免疫分析、肿瘤靶向治疗伴随基因诊断等检测技术;成功实施了衢州市首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干细胞采集;开启国际最先进的角膜屈光手术模式之一的全飞秒矫正术;完成了衢州市首例眼睑皮肤恶性肿瘤切除手术······
据了解,今年,医院实施的108项新技术填补了本市医疗技术的多项空白,加上前两年实施的88项新技术,三年时间里,医院共开展了近200项医疗新技术。
这代表着以前罹患这些疾病要到外地求医的患者,今后可以在衢州市人民医院进行诊治。
诸多新技术的开展得益于衢州市人民医院以学科人才建设推动医教研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医疗服务能力的高质量发展战略。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而在学科建设中,人才是关键。
近年来,衢州市人民医院不断加大引进高水平人才力度,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管理保障机制”,构建以人才选拔、吸引、培养、评价、激励为主要内容的人才政策体系,为学科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持和制度保障。
衢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陈成水介绍, 2022年以来,医院柔性引进专家博士团队10个,全职引进硕博180余名,当前医院博士总人数已达到34人。2022年,45人获评第四届名医专家。
那么,一个地级市医院以何种魅力吸引到这么多的医学人才。陈成水一语中的:“为青年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是医院吸引、留住人才的一个主要原因。”
他说,衢州市人民医院不仅外观漂亮,内核实力也很强大,已经完全具备现代医院以及未来发展的硬件基础,并且建立了国内比较少见的动物实验中心。
“很多博士或高层次人才来到医院,听我们介绍了医院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后,立即表示愿意留下。”对于引进的每一位人才,陈成水都会亲自为其讲述医院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规划。
在吸引外来人才的同时,医院不断加大对本院专业人才和青年英才的培养力度,鼓励各学科推荐在职的优秀硕士攻读博士学位,并保障读博期间的工资待遇;取得博士学位后,除享有衢州市政府给予的政策福利外,医院还会再给予本人一定的奖励。
人才建设持续推进,有力推动了学科科研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极大提升。
2023年,衢州市人民医院获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在全国地市级公立医院中排名第2;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入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在全国率先建立气道急症快速通道;重症医学科、血管外科入选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衢州市人民医院也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衢州医院,和温州医科大学一脉相承,所以医院的眼科、眼视光中心发展迅速,将于明年或后年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学科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打开视野。” 陈成水直言:“要看到天在哪里,才能够知道自己进步的方向。”
为此,医院集中资源全力打造6个品牌学科和6个特色专科,12个学科与国内专科排名前列的名院、名科建立深度合作,带领整体学科的发展。
同时围绕心肺运动、骨科康复、心脏大血管等中心推进学科建设,筑牢学科高地,以重点学科为引领,带动整体诊疗水平提升。
在不断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衢州市人民医院与医联体成员单位开展多元化、个性化、切实可行的专科合作交流,不断提高各分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使本区域内的患者无论在哪里就医都能得到同质化医疗服务。
打造衢医红和37°C最有温度的医院党建服务品牌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属浙闽赣皖四省边际,红壤是衢州市标志性地带性土壤,又衢州市人民医院的外墙也是红色,所以,衢州市人民医院党委创建了衢医红和37°C最有温度的医院党建服务品牌,并分别赋予两个品牌的内涵和功能定位,以此进一步促进医院的高质量发展。
陈成水介绍,37°C最有温度的医院是为服务专门打造的党建品牌,“37℃”有着多重含义,人体的健康温度在37℃时是一个完美的平衡点,希望医护人员在服务患者时也能寻到一个完美的平衡点,让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温馨、舒心。
“37℃”中的3代表衢医人“红心、廉心、凝心”,7代表“1+6”红色工程建设中的七抓七提升工作思路,旨在把党建工作融入医院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衢医红党建品牌是医院为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而创建,衢医红作为衢医人攻坚克难的文化理念,也时刻提醒着医院党委发挥引领作用,党支部发挥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推动实现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衢医红与37°C最有温度的医院相互融合、相互助力,使党建品牌的整体性、系统性、时效性不断增强,并融入到医院治理的各个环节。
其中,党建和业务的深度融合颇见成效。据了解,医院将原来的11个支部调整为27个,选优配齐了科室骨干力量担任支部委员,支部书记由科室负责人担任,充分发挥党建、业务“双带头人“作用。建立支部书记党建项目库,以党建立项的形式攻坚解决支部各自领域发展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有的支部书记党建项目立足当前,解决最紧迫、最突出的问题。比如麻醉手术室党支部多方协作,缩短无痛肠镜预约等待时间,经过流程改造、效能提升,患者预约等待时间已经从原来老院区的一个月到去年的一周,再到目前的2~3天,时间上明显缩短。
有的书记项目着眼未来,为长远发展打基础、增后劲,比如重症医学科党支部“创建四省边际体外生命支持中心“;行政三党支部”大数据中心平台对医院管理与临床科研支撑项目“等,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
医院的现在和未来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衢州市人民医院在四省边际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成立了四省边际呼吸介入联盟,建立浙江省首个ECMO一体化诊治联盟,首个蛇伤救治中心等。
改善服务上,以信息化为依托,有效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无感就医项目荣获第一批浙江省卫生健康数字化改革优秀案例;绩效改革方面,将医疗质量、运营效率、持续发展、满意度相关指标与科室绩效挂钩,推动医院向质量效益型方向转变。去年入选浙江省首批院科两优、德医双强公立医院。
医院的医疗服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过去要到杭州、上海等地求医问诊的患者,现在来衢州市人民医院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并吸引了四省边际的患者前来就诊;出院患者从过去的6万人次,增长到现在的9万人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就大部分地市级医院以医疗为主的现状,陈成水希望衢州市人民医院补上教学和科研两条短板,成为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大学附属医院。
他说:“只有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医院才能够更好的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为老百姓提供更加便捷的医疗服务。希望我院通过教学相长、科研创新带动医疗技术的发展,未来能够创造出新的医疗技术,服务当地的老百姓。”
让衢州市人民医院这座现代化、智慧、花园式医院,能够为广大民众提供一个真正的中国现代化医院的样板,真正能够让老百姓在治疗疾病的同时能够体验到舒适舒心。
同时希望通过医院自身的发展吸引来更多的有志、有识之士,共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打造成四省边际医疗新高地,服务好四省边际3000万老百姓,也为人类对抗疾病做出应有的贡献。
今年恰逢衢州市人民医院建院七十五周年,七十五载赓续前行,七十五载奋楫争先,陈成水表示:“过去的七十五年,有很多沉淀积累,我们要挖掘、传承,继续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更好满足百姓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
让衢医人用如璧玉般的温润护佑着一方百姓的健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