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发展如何与时俱进?这场论坛给你答案!
12月9日,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健康界、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清华新医学(TM)临床药学论坛暨第五届海峡两岸临床药学论坛、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药学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论坛在北京召开。
当下的药学发展,正处于跨步阔行的奋进时代。孤岛式、粗放型发展早成过往,多元化、科学化、智慧化、精细化发展趋势愈发明朗。面对潮流趋势,药学内涵建设如何更专业有为?科研创新如何更提质升级?
2023年12月9日,由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健康界、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联合举办的清华新医学(TM)临床药学论坛暨第五届海峡两岸临床药学论坛、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药学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论坛在北京召开。多位来自海峡两岸医院卓越的医院管理专家、药学专家、学者,围绕当下药学前沿理论、创新模式和实践路径,进行了深入分享和探讨。
在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在致辞时表示,近年来,随着医疗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医药新政的不断出台,如何建立科学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如何在激烈竞争的医疗市场提高医院竞争力,已成为众多医院管理者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相信通过本次论坛的深层次分享、互动和讨论,能够进一步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合作,传播医院管理的实践经验和思考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
清华大学医学院主任、清华大学医学学科带头人、清华大学副教务长黄天荫表示,药学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学领域的发展和创新,为疾病预防以及临床医疗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选择,同时也推动了医疗科研水平的提高。
清华大学医学院主任、清华大学医学学科带头人、清华大学副教务长黄天荫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社服办联劝委秘书长刘晓鹏表示,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药学专委会从成立之初就是以进一步规范和发展药学服务,提升药学服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为目标。未来希望药学专委会能够继续以患者为中心,延续和凝聚药学的先锋思想,传递药学的先进理念,进一步推动药学的不断发展。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社服办联劝委秘书长刘晓鹏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在致辞时提到,当前全球药学事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科技进步和创新驱动为药学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驱动力。做好药学服务转型,发挥药师价值,赋能医院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赋予药事管理的新任务。
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潘苏彦
中国药师协会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张耀华表示,在医药改革政策的推动下,通过全国药学同仁的不断奋斗,药学服务和药事管理的内涵不断拓深,药事管理能力水平稳步、持续提升。加快“两个转变”,推动药学部门转型,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增强药物可及性,为促进群众合理用药提供了专业保证。
中国药师协会会长、国家卫生健康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室主任张耀华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宏伟表示,在高质量发展的时与势下,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药学服务,是卫生健康系统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的组成部分,也是全面建立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必然要求。
清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宏伟
“临床药学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原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在致辞时提到,我国临床药学正走在从仿制到创新的这条道路上,前路还有很多挑战。希望本次论坛能够围绕临床药学创新,讨论一些技术性的、政策性的、体制性的问题,真正使人民群众看病贵、看病难这个多年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突破。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与移植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央保健委员会原副主任、原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
开幕式由执行主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办主任/药学部副部长艾超主持。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办主任/药学部副部长艾超
【主论坛】内涵拓深 融聚研新
在主论坛上,三位医药学领军人物聚焦前沿方向作主题演讲,七位医药领域专家围绕焦点话题展开讨论,推动药学顺应时代趋势找准发展路径。主论坛由北京医院药学部首席专家胡欣、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办主任/药学部副部长艾超、解放军总医院药剂科主任药师郭代红共同主持。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分享的主题是《临床驱动型医学研究范式》。他表示,我国医学研究亟待向临床驱动型范式转换更迭,只有这样,科研才能够推动我国健康医疗服务体系和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尽快提升国产创新药械的研发和生产水平。
董家鸿主要从医学研究范式的转变、临床驱动型研究范式、学者型医师引领作用、临床驱动型科研体系四个方面展开阐述。他认为,医学研究的范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认知驱动型,即以认识世界的学术兴趣驱动;一种是应用驱动型,由改造世界的生产实践牵引。从价值观来看,前者是非功利性的,认定理论进展可带来无尽的应用前景;而后者则是功利性的,以研发新颖、实用的方法和产品为目标。
董家鸿强调,科学研究领域应该将目标倾斜锁定在提高健康医疗服务水平,降低国家疾病负担,促进健康产业发展上,从而实现从“为论文而研究”到“为产品而研究”,从“为科学而研究”到“为社会而研究”的转变。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长董家鸿作主题分享
“大数据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医疗诊断治疗的效率,更可能改变整个健康医疗的本质,从当前以诊断治疗为主,过渡到精准医学时代的以健康保证为主。”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在分享《精准医学与核酸药物》时表示,有了大数据的介入,将来整个健康体系将覆盖全体公民从出生到离去的整个过程。因此,在精准医学时代,整个医疗体系将是对全民的一种健康保障。
陈润生表示,精准医学的发展将带动以下四个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孕育巨大的市场空间:一是生物样本和数据,二是基因测序,三是分子诊断,四是基于精准医学理念的个体化治疗。
同时,陈润生也指出,精准医学的发展过程中将会产生很多挑战:一是生物学认知挑战,二是大数据信息挖掘的挑战,三是大数据应用的壁垒。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润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李国新分享的主题是《研究型学科建设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他表示,研究型学科建设有五大要素:人才为本、数据为王、平台重构、项目创新、文化走心。
李国新以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普外科的发展为例,从以上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他表示,在人才方面,要注重研究队伍的协调互补性(阵容),横向能配合,纵向成梯队;在数据方面,要建设临床“CBD”,实现从数量到数据到证据,把技术变成学术;在平台方面,要注重医教研融合、基础临床整合、医理工交叉、专病专研专家、去框去顶去国际化;在项目创新方面,要系统思考、各个突破,“不瞎搞、不白搞”;在文化方面,要团结一心,守正创新,向阳而生。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副院长李国新
在焦点论坛环节,七位医药领域专家围绕“医药新政下药师团队如何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药学学科发展和跨学科融合”“创新模式下的药事管理畅想”三个话题进行了热烈分享和讨论。本环节由解放军总医院主任药师孙艳主持。
解放军总医院主任药师孙艳
焦点论坛现场
【分论坛一】强引领 医药领域新政共促行业发展
分论坛一由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张相林、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共同担任论坛主席,五位大咖作主题演讲,十位来自医药、医保领域的专家展开讨论,共探医药领域新政,共促行业发展。
本场论坛由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院办主任/药学部副部长艾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主任药师李玉珍、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药剂科主任李国辉、北京清华长庚医院药学部主任毛乾泰、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张弋共同主持。
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张相林在开场致辞时表示,在“十四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的背景下,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浪潮下,药学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他指出,近年来,随着医疗新技术、新理念的不断涌现,医药新政的不断出台,如何建立以患者体验为中心的现代医院新管理制度,如何在各项新政策下开展药学工作与药学服务,已成为众多医院管理者思考并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日友好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张相林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管中心副主任陈虎带来了《人口转型时代:医疗保健与人工智能(AI)》的主题报告,并从人口转型、健康需求增长、AI应用场景、机遇与挑战四个方面进行了重点分享。陈虎表示,人工智能将提高医疗健康领域的劳动生产率,使社会能够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好的健康照护。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药学部主任王卓以《DRG医保集中政策下医院药学工作的开展》为题进行了分享。他表示,DRG医保集中政策下,药师需要参与制定和执行药品目录、医保支付标准、集中采购等政策,确保药品合理使用、控制医疗费用支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主任刘韶分享的主题是《医院药事服务收费与药学服务》,他首先对《全国医疗服务项目技术规范(2023版)》、《湖南省医疗机构药学服务规范》,以及湖南省药师巡查费的相关规定进行了重点解读,并以临床营养药师服务收费实践为例进行了重点阐述。刘韶表示,药师巡查费的收取说明国家看到了药学服务的价值。
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郑波以《细菌耐药变迁》为题进行了分享。他表示,从目前的监测情况来看,细菌耐药状况喜忧参半。郑波指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是永远的话题,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是遏制细菌耐药的基础。通过耐药监测,才能得到相关数据,才能够为临床感染疾病的治疗提供相关指导。“与细菌感染性疾病战斗,任重道远。”
左上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管中心副主任陈虎作线上分享,右上为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上海长海医院)药学部主任王卓作线上分享,左下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药学部主任刘韶作线上分享,右下为北京大学临床药理研究所副所长郑波作线上分享
在分论坛一的两轮焦点对话环节上,十位来自医药、医保领域的专家分别围绕“DRG支付”“多学科协作”“双通道”等相关话题展开分享与讨论。本环节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药学部主任鄢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药学部主任王晓玲共同主持。
本场论坛最后,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作总结发言。
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宗久
【分论坛2】高水平 药学人才培养提速学科建设
分论坛二立足药学学科发展,聚焦药学人才建设,由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钱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总药师王家伟担任论坛主席。四位药学领域大咖作主题演讲,十几位药学专家展开讨论,共谈药学学科建设及药学人才培养。本场论坛由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钱锋、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副院长张伶俐、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科主任范国荣、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邱峰共同主持。
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钱锋在开场致辞时表示,在“十四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药学作为其中重要一环,受到更多关注,药师也越来越多地融入临床治疗中,为临床高质量治疗提供坚实基础,同时也对药学学科发展和药师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基于这样的背景,需要药学专家分享相关的经验和思路,以更好地推动药学人才培养和药学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药学院院长钱锋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左笑丛作了题为《碘对比剂肾损害的机制及干预研究》的主题报告。他从碘对比剂的临床应用情况开展论述,总结得出局部高浓度的碘对比剂是阐述肾脏毒性的重要原因,碘对比剂致肾小管损伤是产生肾脏毒性的重要原因。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执行院长曹俊岭作了题为《新时代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的主题报告。他从新时代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背景下的政策引领、患者需要入手,对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向以及相关方法策略作了深入浅出的分享。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陈冰作了题为《专科肿瘤临床药师的培养》的主题报告。他以瑞金医院药剂科的工作为报告主线,针对调剂部门、药库和临床药学三大方面的工作实践做了系统授课,从医院乳腺中心抗肿瘤药师服务案例出发,详细探究了医院药师人才队伍建设、科研能力提升等热点难点话题。陈冰表示,抗肿瘤药物的规范管理与合理应用需要药师的参与,肿瘤临床药师综合能力培养对服务能力提升和学科发展意义重大。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部长干小红作了题为《临床药学学科建设与持续发展》的主题报告。她从医院基本情况、医院药学内容建设现状、临床药学学科建设开展情况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四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医院临床药学学科的发展之道。
左上为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副院长左笑丛作线上分享,右上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洛阳医院执行院长曹俊岭作线上分享,左下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药剂科副主任陈冰,右下为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药学部部长干小红
在两轮焦点对话环节上,十几位药学专家围绕“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药学科研工作”“临床药学学科建设的难点和突破点”相关话题展开分享与讨论。本环节由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蔡本志、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学部主任邱峰共同主持。
最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总药师王家伟作总结发言。他表示,连续五年未间断举办的清华药学论坛精准定位了药学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问题,总结的一些经验,提出的一些思考给药学管理者、药学从业人员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总药师王家伟
【分论坛三】深赋能 智慧医院发展推动药学升级
分论坛三以智慧药学为主旨,聚焦药学的智慧化、信息化发展,由清华大学精准医学研究院临床大数据中心共同主任吴及、清华校友总会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秘书长余永平担任论坛主席。六位演讲嘉宾和十几位对话嘉宾分享了各自在药学智慧化发展方面的宝贵经验和独到见解。本场论坛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事部主任林阳、北京医院药学部主任金鹏飞、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药剂科主任王育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药学部主任姜德春共同主持。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潘杰以《智慧静配中心管理实践》为题,详细介绍了医院在智慧静配中心的管理经验和创新方法探索。医院依托云平台及实时监测技术,建立PIVAS智能环境监测体系,在医嘱接收审核、贴签摆药流程一体化、药品调配可视化、输液分拣智能化、病区药品签收、患者用药监督、问题处置与反馈等方面开展PIVAS日常业务。
北京华兴长泰物联网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王林西以《智能药柜在麻精药品管理的研究进展和实践应用》为题,围绕国家对麻精药品管理政策及法律法规、国内外麻精药品管理现状、精准高效的麻精药品管理新工具以及创新工具结合真实医疗场景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李文群在《国自然申报与医院药学》主题演讲中,对国自然评审机制和流程、标书撰写经验、医院药学申报情况以及个人申报经历和体会展开深度分享,指出“选题有新意、问题有价值、人员结构合理、文字精雕细琢、细节决定成败”。
四川省人民医院副研究员吴行伟作了题为《医药学机器学习建模与临床应用》的主旨报告,强调基于机器学习的智慧药学可以帮助药师更好地提供个体化、精准化的药学服务。据吴行伟介绍,其研究项目共部署14个机器学习模型,这些模型已经在内分泌、心血管、妇产、风湿免疫、移植等使用。同时,吴行伟以老年T2DM患者ADR及低血糖预测模型研究为例,指出结果显示模型性能和经济价值显著,预计可为每位患者节省678.59元低血糖治疗费用。
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王存库以《海南自贸港“三医联动一张网”加快医院数字化发展》为题,从政策背景和政府支持开篇,针对医疗卫生领域面临的问题和难点,强调数据的重要性,指出“一张网”促使数字健康提档升级,是海南为破解医改重点难点问题,打造“智慧海南”的重点工程。“一张网”通过打通“三医”、便民助医、四个“聚焦”等措施,实现协同联动治理,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管理服务不断创新。
《智慧药学》联合创刊人刘永攀分享了《智慧药学》的创刊成绩,并对征稿时间、征稿要求等进行了阐释。
左上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主任潘杰,右上为北京华兴长泰物联网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总裁王林西,左中为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药师李文群,右中为四川省人民医院副研究员吴行伟,左下为海南省卫生健康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王存库,右下为《智慧药学》联合创刊人刘永攀
本场论坛设置了两组焦点对话,十位专家围绕人工智能技术与新药的研发应用、药学创新服务与患者就医体验等分享了看法和经验。本环节由应急总医院药学部主任张藜莉、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封卫毅共同主持。
本场论坛最后,清华校友总会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秘书长余永平作总结发言。
清华校友总会生命科学与医疗健康专委会秘书长余永平
【分论坛四】拓视野 聚焦医药前沿剖析发展路径
分论坛四聚焦医药前沿创新发展,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主任赵志刚、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赵荣生共同担任论坛主席,五位药学领域专家学者作主题分享,十几位药学领域专家学者围绕新药研发、药物治疗等内容展开深入探讨。本场论坛由北部战区总医院药学部主任赵庆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主任药师钟明康,解放军总医院药剂科副主任赵冠人,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教授关添,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刘国强,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咨询专家、主任药师刘皈阳担任主持嘉宾。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主任赵志刚在致辞中表示,党的二十大要求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强调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要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希望借此会议的契机,各位专家建言献策,凝聚药学领域的智慧,更好推动医药领域的创新发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主任赵志刚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原所长孙晓波作了题为《基于多组学技术的药用植物创新药研发的思考》主题报告。他从植物药创新药物的发展进程入手,通过对青蒿素等经典药物的发现、现代植物药的研发、未来植物药新药研发突破关键技术几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讲解,系统阐述了我国植物药研发的发展之道和创新之路。
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蒯锐以《核酸递送》为题,首先介绍了研究项目背景“免疫治疗”的基本情况,并对毒理启发的结构、LNG在疫苗递送中的应用等作了详细论述。
清华大学药学院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悦在主题报告《罕见病定义、药品资格认定与相关激励措施》中,对罕见病用药市场现状、我国罕见病政策以及罕见病用药的上市过程中的难点、重点作了深入探究。
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郑浩作了题为《微生物组学时代下的药物和疗法研发》的主旨报告。他首先对肠道菌群和微生物组进行了科普介绍,并就临床开发抗菌药的现状和方向、药物和肠道菌的相互作用等方面展开授课。
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赵文惠,带来题为【循证——证据引领《基础胰岛素/GLP-1受体激动剂复方制剂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专家建议》的形成】主旨报告,详细讲解了糖尿病的影响、GLP-1受体激动剂复方制剂的临床应用等。
左上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原所长孙晓波作线上分享,右上清华大学药学院研究员蒯锐作线上分享,中为清华大学药学院药品监管科学研究院院长杨悦作线上分享,左下为中国农业大学领军教授郑浩作线上分享,右下为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赵文惠作线上分享
本场论坛设置了两轮焦点对话环节,十几位专家围绕药学治疗、新药研发、创新药品的临床路径探索等发表真知灼见,展开智慧碰撞。本环节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药剂科主任李志玲、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教授丁玉峰担任主持嘉宾。
本场论坛最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学部主任赵荣生作总结发言。
在分享与交流的喜悦中,清华新医学(TM)临床药学论坛暨第五届海峡两岸临床药学论坛、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药学专业委员会2023年年会论坛圆满落幕。本次会议共吸引线上线下近15万人次参与,与会专家对会议给与了高度肯定,认为本次会议为广大同道提供了顶尖的学术交流平台,主讲嘉宾和所有分享嘉宾都是来自医药领域卓越的专家、学者,所探讨的也都是药学创新发展的热点、难点,给业界带来了诸多启示。
随着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研究深入,传统的药学已经不能满足临床治疗和研究的需要。新医学作为一个更广泛的领域,涵盖药物治疗、药物研发、药物治疗监测、药物安全性评估等各个方面,以及多个跨学科的融合,更加符合当下医学领域的发展趋势,也更需要加强交流与实践。相信通过本次会议的交流和探索,将会为推动药学的进一步发展贡献力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