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筑牢医疗质量“生命线”?多家医院管理者支招
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为持续改进医疗质量、保障医疗安全,2023年5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2023-2025年)》,提出了包括基础质量安全管理、关键环节和行为管理、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维度在内的28项具体措施和5个专项行动。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理念与形势,2023年10月20日,中国医院协会地(市)级医院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以及首届“金南翼”健康论坛暨第七季中国医院管理奖决赛双双在宁波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其中,在以“质量锻造 精益求精”为主题的中国医院协会地(市)级医院分会2023年学术年会分论坛上,多位医院管理者围绕结构化电子病历打造、医疗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智慧化手术协同管理平台建设等倾囊相授,为医疗质量改进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长治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俊、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杨晓钟、恩施州中心医院副院长李先云在本场论坛中担任主持。
从左到右依次为:长治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李俊、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杨晓钟、恩施州中心医院副院长李先云
全结构化电子病历,如何助力“国考”?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党委书记秦锡虎在《以结构化电子病历助力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为主题的演讲中指出,公立医院在高质量发展中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医疗数据采集困难,处处是信息孤岛,医疗数据的正确率、完整率很低。
“源头在于病历书写的标准化、完整性不够”,他坦言,即便电子病历等级已经达到7级、8级,如果电子病历没有结构化,数据的完整性和可利用还是有问题。
为了解决病历结构化问题,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从2018年开始开发全结构化电子病历,对医疗数据从源头上进行结构化,历经近六年克服重重困难,如今已经是结构化电子病历3.0版本。
常州市第二人医院党委书记 秦锡虎
据秦锡虎介绍,该院把病历改为标准术语书写方式,背后对应电脑能识别的数字代码。目前为止,采用标准术语书写的住院病历已达40多万份。
“这样的病历能被电脑识别和开展质控,出现低级错误时可及时提醒”,他表示,随着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事中监控会越来越完善。
通过结构化电子病历的应用,不仅可以提升医疗质量,还有助于科研开展、药费控制、绩效评价等。与此同时,还可以在“国考”、医保付费中提供助力,帮助医院管理者解决管理中的痛点。最终,助力于健康中国建设。
多措并举提升规范诊疗水平
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方力在以《多措并举提升规范诊疗水平》为主题的演讲中介绍,作为湖南省最大的地市级医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的是“一院五区”运行模式,2023年门诊量超350万人次。
“这么大的医院,我们是把‘规范’两个字放在前面。”方力介绍,五个院区曾经各自为政,学科设置较为混乱,甚至到了“内卷”的程度。医院从三个大的方面进行了规范管理,使得医疗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方力
一是以学科建设为抓手助推规范化诊疗水平,开展学科融合、整合。他介绍,医院把原来的126个学科整合成了33个,成立了脑科医院和心血管医院两个院中院,设立了21名学科主任,采取学科主任负责制对各个科室进行管理,通过“大院大科”的理念,推动实现院区间学科差异化发展,发挥多院区专科协同发展效应。
二是推行临床路径与DRG双向管制模式。利用DRG指导临床路径的制定,以此优化流程、带来效益、保障安全、控制成本。
具体做法是,首先成立路径组,然后找出问题,尤其是影响费用的主要问题,再制定、优化临床路径,从源头上完善病历首页质量控制体系,同时开展业财融合,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医疗质量水平。采取“大医务”的形式协调统一,定期更新完善各项医疗制度、规范管理要求。运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医疗质量管理,定期分层、分类召开医疗质量安全讲评会进行反馈。
与此同时,严格落实巡查、点评、约谈、处罚、通报五项考核制度,加强考评等措施督促临床医技科室和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持续改进。
“通过这几年的医疗规范工作,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2022年医疗服务收入占比首次突破30%。”方力介绍。
智慧化建设助力医疗质量提升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施辉在以《智慧化建设助力医疗质量提升》为主题的演讲中介绍,该院围绕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指标,一共做了34个闭环管理,包括临床路径管理、血糖闭环管理、危机值闭环管理、住院检查闭环管理、会诊闭环管理等。
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院长 施辉
其中,对于病案首页质控流程,医院制订了396条校验规则。诊疗过程中会给医生提供DIP入组推荐,并对入组准确性打分。总分是100分,分数低于90分无法提交,系统会告知问题在哪里,问题改正后方可提交。
新的系统调整之后,医生在书写病历过程中,能够实时看到错误提醒并随时修改。医生可以查看质控报表,点击其中一个问题,即可跳出存在同样问题的病历。如有疑义点击申诉,要求医务部门在四小时之内响应。
五项措施,加强医疗质量建设
安徽省铜陵市人民医院院长邓英虎在以《新时代加强医疗质量建设思考与实践》为主题的演讲中,讲述了通过健全体系、建章立制、紧盯关键、智慧建设、资源下沉五项措施,夯实医疗质量、筑牢安全底线的做法。
铜陵市人民医院院长 邓英虎
“首先保证医院各项工作有标准的流程、标准的制度,可以做到闭环管理。”他介绍,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根据国家《医疗质量管理办法》18项安全核心制度要求,结合《安徽省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细则》,制定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制度,覆盖所有业务科室和重点部门,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形成“督查—反馈—整改—再督查”闭环管理。
其次,紧盯关键,加强薄弱环节质控。该院实施以环节质量为重点的全程控制管理模式,尤其抓重重点环节、重点科室、重点人群,对易出医疗安全问题的重点质量环节进行全面检查、抽样检查或定期检查,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及时纠正存在的质量问题,提升全诊疗流程的质量安全。
深化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雪琴在以《医院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深化与实践》为主题的演讲中介绍,医院一直倡导以价值医疗为基础的全面质量管理模式,促进从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到质量保障、考核评价体系完善等工作。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 陈雪琴
在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实践中,医院实行院科两级一体化管理,建立了以项目或以体系为中心的制度,并以信息化为抓手落实。
比如,预防体系包括院长第一责任人制度、三级管理体系、医疗安全的防范与识别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等;过程控制体系包括重点指标监测体系、紧急事件处置体系、医疗全过程内部综合监管平台;问题导向机制包括根因分析、死亡病例全院性讨论制度、价值案例点评分析制度等。
据陈雪琴介绍,医院重视指标的结构,每年结合国家和浙江省各类政策文件,对优先监测指标进行罗列,年底进行监测结果统计,并对第二年的指标进行评估。通过过程、结构、结果三方面监测,不断促进医院质量管理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和同质化水平提升。
对标航空行业,打造智慧化手术协同管理平台
“手术室是医院提质增效的关键部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徐道亮在以《建设智慧化手术协同管理平台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开展演讲中指出,然而手术室具有人员流动大、关键环节多,相关仪器设备多等特点。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党委书记 徐道亮
加强手术室信息化建设,对医院高质量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据徐道亮介绍,该院打造的智慧化手术协同管理平台项目,对标航空业等其它行业控制中心,开发全局优化、业务协同的科学化解决方案,运筹仿真方法和大数据挖掘方法,并持续为手术相关各类规则的实施效果提供决策支持,实现了对手术室日均手术时长、手术室日均手术量、手术室黄金时间利用率、手术超时率、手术总量等关键指标的持续监控。
以术前管理的“智慧手术大脑”为例,医院与清华大学合作研发手术智能排程系统,运用运筹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重构手术排台流程,面向全院医生开放空闲手术室信息,通过对手术申请开发“抢单模式”,使手术室的黄金时间利用率最大化,进而起到“削峰填谷”作用,提升了整个手术运行效率。
五个步骤,提升病历内涵质量
浙江省湖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刘剑在以《全面提升医疗质量行动计划一一病历内涵质量提升行动》为主题的演讲中,介绍了该院从2021年至今开展病案首页质量提升系列行动的五个步骤——定标准、广宣传;查专项、明现状;下临床、强培训;办竞赛、促提升;化常态、入考核。
湖州市中心医院副院长 刘剑
据介绍,医院组织编撰《DRGs疾病诊断与手术操作填写手册》,提升全院病案首页书写及编码水平;制作病案首页填写小常识电脑屏保,通过屏保在医生电脑端循环滚动的方式,提醒临床医生重视病案首页的填写;组建了病案首页专项管理员团队,由73位临床医师组成,覆盖所有临床科室,承担科室的病案首页质控自查工作。
目前,医院已经成功举办四届病案首页填写技能竞赛。前两届竞赛以病案首页填写为主,涉及DRGs基础知识和病案首页诊断、手术操作等填写规范。第三届开始增加了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病历书写规范内容。
此外,该院常态化开展自查,禁止高编多编、分解术式,针对疑难病案编码、疑似分解术式/高写多写手术名称等重点问题重点剖析。
种种措施,皆为提升病历内涵质量,从而促进医疗质量提升。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