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郑大一附院完成国内首例3D腹腔镜辅助肠-腔血管分流术

2023-08-28 10:29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标志着科室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我院肝胆胰外科的技术水平及整体救治能力。

近日,我院肝胆胰外一科一病区党晓卫教授团队在麻醉科、手术部的通力配合下,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3D腹腔镜辅助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分流手术。患者术后恢复良好。该例手术的成功实施,彰显了我院肝胆胰外科的技术水平及整体救治能力。

86921693189558772

这名女性患者35岁,因大量腹水至当地医院就诊,检查提示为“布-加综合征”。由于该病症较为少见,且治疗难度大,患者慕名至我院党晓卫教授处就诊。入院后,党晓卫教授结合患者病史、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诊断患者为“布-加综合征(肝静脉型)”,下腔静脉通畅,但主肝静脉均呈条索样闭塞,表现为肝功能受损及门静脉高压,由于出现大量腹水,致使患者腹胀难忍。党晓卫教授先给予患者腹腔穿刺置管引流、补充白蛋白、护肝等治疗,显著缓解了症状,但是,患者腹水引流量较大,如何更加有效地解决由肝静脉梗阻所产生的门静脉高压,成为了后续治疗面临的一大难题。

为此,党晓卫教授组织科室开展术前讨论,团队一致认为,针对该患者门静脉高压症状,应该行门体静脉分流手术,以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分流术为首选,术中精细操作和出血控制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由于3D腹腔镜具备创伤小、多倍放大、视野清晰等优势,因此可行腹腔镜辅助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分流术。

经过全面系统的评估和术前准备,在麻醉科、手术部的配合下,党晓卫教授团队成功为患者实施了3D腹腔镜辅助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分流术。术中,党晓卫教授先借助3D腹腔镜将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做了精细解剖及游离,随后取腹部长约10cm纵行切口进入腹腔,以间断、褥式、外翻的缝合方式完成了人工血管(8mm内径)与肠系膜上静脉及下腔静脉的吻合步骤。术后,患者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并发症,顺利出院。患者术后一个月复查超声,可见人工血管通畅性良好,腹水基本消退。

党晓卫教授介绍说,布-加综合征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复杂肝脏血管疾病,河南省发病率位居全国之首。布-加综合征患者由于存在下腔静脉及肝静脉梗阻,可表现为下腔静脉高压综合征及门静脉高压症。对于存在严重门静脉高压的患者,外科门体分流手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传统门体分流术均需全程开腹完成,创伤较大、围手术期风险高。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快速发展,微创外科理念深入人心。本例腹腔镜辅助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分流术,手术切口从25-30cm缩短为10cm,并减少了对腹腔脏器的牵拉、暴露,最大程度降低了手术创伤和应激造成的不良影响,有利于术后快速康复,同时又确保了手术效果。

党晓卫教授是肝胆胰外一科副主任、肝胆胰外一科一病区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普通外科学(肝胆胰外科学)学术带头人、河南省布-加综合征诊疗中心主任、河南省(郑州大学)肝脏血管疾病诊治联盟理事长,在布-加综合征领域造诣深厚,并长期从事复杂肝胆胰脾疾病及腹膜后良、恶性肿瘤的腹腔镜、机器人微创手术和介入治疗。肝胆胰外一科一病区常规开展腹腔镜下精准肝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脾切断流术等微创外科手术。本例腹腔镜辅助下肠系膜上静脉-下腔静脉人工血管分流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科室腹腔镜微创外科技术迈入新的发展阶段,也体现了我院肝胆胰外科的技术水平及整体救治能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腹腔镜,党晓卫,分流术,肝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