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医学中心正式成立
7月28日上午,钟南山院士、滕皋军院士,我院领导班子及各领域专家代表共同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介入医学中心揭牌,标志着我院将集合多学科力量,打造高水平介入平台,造福更多有需要的患者。
介入医学中心主任由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副院长李时悦教授、介入科主任熊斌教授担任,设有外周介入分中心、呼吸内科介入分中心、心血管内科介入分中心、神经内科介入分中心、血管外科介入分中心,并聘任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教授担任中心首席顾问,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研究员李舟为特聘教授。
会议伊始,我院黄锦坤院长代表医院向介入医学中心的成立表示热烈祝贺,他提到,介入医学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探索发展,如今在多个学科里获得长足的进步,已发展成为和外科、内科并列的第三大支柱性学科,给广大患者提供多一种治疗方式的选择。
日前,我院医学影像科获批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希望介入医学中心牢牢把握机遇,进一步整合多学科介入技术资源,利用这个平台开展交叉、前沿的介入研究,推动医院学科建设迈向更高台阶,在介入医学领域不断探索,为中国的介入医学发展贡献力量。
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院士表示,介入医学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在治疗方面以显著的“有孔即入、无孔也入”为特色,其微创效果得到越来越多患者的认可和信赖,能够解决很多单纯凭借内外科无法解决的问题。
此次,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成立介入医学中心是非常可喜可贺,为各个学科介入技术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公共平台,有助于实现多学科介入技术交叉融合、协同发展,进一步促进学科建设,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院士表示,介入医学是通过最小的损伤来解决较大的医学问题,经过多年的发展,医院在介入领域的技术和学术水平不断攀升。此次成立介入医学中心,是医院整体发展战略中的重要规划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钟南山院士提出两点希望:
第一,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坚持技术创新,发展自身的核心技术,推动介入医学走在国际前沿,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的跨越。
第二,以介入技术为抓手,多学科团结协作,不断优化组织结构,加强人才梯队建设,提升服务质量,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介入医学中心是我院继肿瘤医学中心、泌尿医学中心、睡眠医学中心后成立的第四个医学中心,临床方面主要由五个分中心组成:
外周介入分中心
依托医学影像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着重开展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治疗消化道出血、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等急危重症疾病的复杂介入技术临床实践与基础科研研究,介入专科围绕TIPS治疗消化道出血、经血管栓塞支气管动脉治疗大咯血为特色,带动如外周血管、肿瘤、疼痛、泌尿生殖及妇儿等相关疾病介入诊疗水平的协同发展,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消化道大出血等疑难重症以及各种实体恶性肿瘤的介入诊疗(特别是消融治疗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在大咯血患者介入诊疗体系的建设与推广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呼吸内科介入分中心
依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呼吸疾病全国重点实验室三大国家级平台,在肺血管介入技术诊断及治疗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技术实力,诊断方面开展右心导管、肺动脉造影、肺静脉造影、肺动脉OCT成像、肺动脉内活检术等,介入治疗主要以肺动脉球囊扩张术、急性肺栓塞介入治疗、肺动脉支架植入术、肺动脉封堵术等为特色,在纤维纵隔炎、大动脉炎、慢性肺栓塞、肺动脉瘤、肺动脉腔内肿瘤等疾病诊治方面居国内先进水平。
心血管内科介入分中心
依托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国家级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国家级示范性房颤中心以及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心脏康复中心等平台,以“心肺一家”为愿景,围绕冠脉介入、心律失常介入、心律失常器械植入、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大血管介入等为主要临床及研究方向,致力于打造以临床应用为导向,实验研究为基础,集临床研究、技术创新、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国际合作一体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心血管介入中心。
神经内科介入分中心
依托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神经内科,打造血管内治疗技术处理颅内大动脉狭窄为特色的介入治疗分中心,在颅内支架择期植入、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血管内治疗领域不断探索钻研,为颅内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血管外科介入分中心
以主动脉疾病(如腹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等)、外周动脉疾病(如颈动脉狭窄、下肢动脉慢性缺血性疾病与糖尿病足等)、常见的静脉疾病(如下肢静脉曲张、下肢深静脉血栓与肺栓塞等)、血透通路建立及维护,以及其他血管常见疾病(如肾动脉狭窄、锁骨下动脉狭窄、动脉切开取栓,糖尿病足、布-加综合症、内脏血管疾病等)为研究重点,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解除病痛。
当天还举行了“第四期南山紫金讲坛:创新转化研究专题”,聚焦介入领域的最新进展。其中,中国科学院大学李舟教授介绍了《电刺激治疗和电子药物》,介入科熊斌教授介绍了《TIPs与少肌症》,呼吸内科洪城教授介绍了《肺血管介入技术在肺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神经内科田作军教授介绍了《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择期支架植入的进展及临床实践》,而血管外科王海洋教授介绍了《血管外科诊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心血管内科黄铮教授介绍了该领域介入技术现状及展望。
(原标题:我院介入医学中心正式成立,钟南山院士、滕皋军院士等现场揭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