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新冠可分四型!柳叶刀子刊研究
对于新冠病毒感染后综合征(又被称为长新冠、新冠病毒感染后状态)的临床特征、疾病严重程度、风险和预防因素,目前尚缺乏具体定义,这严重影响了防治这一临床情况的新物的研发。
7月21日,柳叶刀子刊eClinicalMedicine发表的一项覆盖全球5个国家(法国、意大利、荷兰、西班牙和阿根廷)的前瞻性多中心队列研究确定了长新冠的4种临床表型和相关因素,并基于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首次提出了长新冠临床严重程度的定义。
这4种临床表型见下表:
在该研究中,8%的患者有1组以上症状。
研究者发现,不同临床表型的决定因素有所不同:
女士中慢性疼痛综合征(OR=1.94)、神经感觉综合征(OR=2.25)和慢性疲劳样综合征(OR=2.14)的风险增加;
慢性肺病患者,易发生呼吸综合征(OR=1.66);
确诊新冠病毒感染时有神经症状者,更易发生呼吸综合征、神经感觉综合征和慢性疲劳样综合征(OR分别为1.71、40.76、1.61);
接受吸氧治疗者,更易出现慢性疲劳样综合征和呼吸综合征;
确诊新冠病毒感染时有胃肠道症状者,更易出现慢性疲劳样综合征(OR=1.48)。
而新冠毒感染早期接受单克隆抗体治疗(所有临床表型,OR=0.16~0.32)、轻症/重症接受激素治疗(神经感觉综合征,OR=0.41)、接种新冠疫苗(慢性疼痛综合征,OR=0.55),长新冠发生风险较低。
该研究还发现,各种长新冠临床表型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存在较大差异。
呼吸综合征和慢性疼痛综合征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最明显(生活质量评分分别为43.5、43.86分,而无长新冠的阴性对照人群为57.32分)。
同时有3种长新冠临床表型(呼吸综合征、神经感觉综合征、慢性疼痛综合征)的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更明显(41.99分)。
女士(OR=3.38)、新冠病毒急性感染期间有呼吸道症状(OR=1.90)和(或)肾脏并发症(OR=5.04),可能增加严重长新冠(生活质量评分<50分)的发生风险。
而接种疫苗(OR=0.42)和早期单克隆抗体治疗(OR=0.10)者,出现严重长新冠的风险较低。
根据临床表型和生活质量评分(SF-36问卷调查)评估的长新冠严重程度
该研究显示,患者的生化指标与感染病毒毒株与所有临床表型没有任何关联。
作者指出,该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设计发病机制研究,以及选择高风险患者纳入治疗和管理临床试验。
长新冠的决定因素可从不同的角度并通过多个变量进行研究,包括病史、伴随治疗、急性感染特征、关注的病毒毒株、血清学和生化指标随时间变化的模式。
采用至少存在一种新冠相关症状的标准来定义长新冠,会低估严重病例的疾病负担,从而限制了针对这些患者的特定强化和多学科管理方案的发展。
该研究于2020年2月至2022年6月从上述五国中纳入1796例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在其确诊后3、6、12个月进行随访。
大多数患者为男士(57%),年龄为41~60岁,平均57.2岁,40%的患者有心血管病。
16%的患者出现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60%的患者在新冠病毒感染后至少接种了1剂新冠疫苗,7%的患者在感染早期接受了单克隆抗体治疗。在医院登记的患者占71%,其中33%需要入住重症监护室。
随访12个月时,57%的患者至少有一个新冠相关症状,包括疲劳、气短、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可能是急性新冠病毒感染初期恢复后新出现的,也可能是最初的症状持续存在,还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波动或复发。
来源:
[1]Clinical phenotypes and quality of life to define post-COVID-19 syndrome: a cluster analysis of the multinational, prospective ORCHESTRA cohort. eClinicalMedicine, July 21, 2023
[2]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心电与心功能分会,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影像学组,中国医药卫生文化协会心血管健康与科学运动分会.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心肌损伤、心肌炎和感染后状态管理专家共识(第二版) . 中国循环杂志, 2023, 38: 105-115.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3.02.001.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