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六院卵泡体外培养技术在ESHRE中获奖
近日,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学会(ESHRE)第39届年会在丹麦哥本哈根隆重召开。我院生殖医学中心开展的一项关于优化人卵泡体外培养体系的研究结果,受邀亮相生育力保存壁报讨论专场,最终斩获本届ESHRE Basic Science Award奖项。该成果由我院妇产生殖新生儿科首席专家梁晓燕教授、生殖医学中心主任方丛主任医师、郭映纯博士后合作完成。
作为生殖医学领域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年度国际会议之一,ESHRE聚集来自生殖医学、胚胎学、内分泌学、遗传学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该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我院生殖医学中心郭映纯博士后代表团队进行汇报,并作为唯一的亚洲面孔,与其他五位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登台领奖。
2023年ESHRE六位不同领域获奖者与大会主席团合影
随着肿瘤诊治技术的发展,肿瘤患者的生存率逐年升高。与此同时,由于疾病本身或者肿瘤治疗伴随的生殖毒性,原发疾病治愈后,越来越多的肿瘤幸存者面临卵巢功能受损甚至衰竭的问题。因此,在肿瘤治疗前进行生育力评估及必要的生育力保存成为国际共识。目前,临床上已存在“卵母细胞冷冻保存”“胚胎冷冻保存”“卵巢组织冷冻保存”这三种常用的生育力保存技术。尽管如此,仍有部分患者无法通过上述方式完成生育力保存。
壁报展示环节
壁报展示环节,郭映纯详细介绍了我院生育力保存新技术——卵泡体外培养技术。该技术利用卵巢中更大数量级的窦前阶段卵泡,经由体外培养形成窦卵泡,再通过体外成熟培养获得成熟卵母细胞。
会上,郭映纯表示,该技术具备前期无需应用激素促排卵、可避免肿瘤细胞种植、扩大生育力保存适应人群等优势,也是原发或可疑继发卵巢肿瘤患者目前唯一适用的生育力保存技术。
卵泡体外培养技术在女性生育力保存、卵泡发育机制探索、生殖毒性检测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该技术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国际上仅有3篇相关文献报道通过卵泡体外培养成功获得人成熟卵母细胞1-3,成熟率(10%-21%)明显低于体内发育的卵泡,且这些成熟卵母细胞能否形成胚胎尚未可知。
研究成果荣获2023ESHRE Basic Science Award
利用小鼠模型,梁晓燕、方丛团队发现卵泡体内、外发育在神经内分泌调节中的重要差异;结合既往研究及前期转录组数据,神经营养因子4被筛选为候选的卵泡体外培养体系优化因子;再次应用小鼠模型,团队验证了神经营养因子4在促进小鼠卵泡体外发育直径增长,提高雌激素及孕酮分泌水平、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率的作用。同时,团队成员从目前尚无法冷冻保存的卵巢髓质组织中分离人次级卵泡、行体外培养。结果显示,分离的次级卵泡可在体外存活4-6周,其卵母细胞具备DDX4蛋白表达,体外成熟培养后可获得成熟卵母细胞;最后,实验验证了神经营养因子4在优化人卵泡体外培养体系中的有效性,并获得国际首例囊胚。
该研究首次确认了人卵泡体外培养来源卵母细胞的生殖潜能,有效促进生育力保存技术的优化,为更多患者更充分地保存生育力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我院生殖医学中心梁晓燕、方丛团队合影
(原标题:载誉ESHRE 2023!中山六院卵泡体外培养技术获奖啦!)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