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肿瘤可“透视”,长海医院可视化手术精准摘除病灶

2023-06-13 13:20 文汇报

神经外科手术因其精细与复杂被称为“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

近日,上海长海医院手术室内,一部部“科幻大片”不断上演。神经外科陈菊祥主任团队利用智能神经束成像系统+MR混合现实技术,结合国际最先进的数字化手术显微镜,成功实施多例脑深部功能区肿瘤切除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因其精细与复杂被称为“在万丈深渊上走钢丝”。如何实现病灶的精准定位,使手术操作更加精确、灵活、快速、微创,从而实现神经功能创伤最小化、手术效果最大化成了当前神经外科手术的重点和难点。

脑胶质瘤等恶性肿瘤严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手术是最直接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术后患者神经功能障碍风险高,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几十年来,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神经导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手术。

然而,神经导航技术对设备要求高,并且需要临床医生在导航屏幕的2D图象和患者之间来回切换,临床应用产生了诸多不便。

随着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和混合现实(MR)等技术在医疗领域得到初步应用。混合现实(MR)技术打破了数字的虚拟世界与物理的真实世界的界限,实现虚拟成像和现实环境的交互,从而为临床诊疗过程提供支持,可以有效实现术中病灶的精准定位。

手术前,陈菊祥团队通过MR技术准确“透视”肿瘤,厘清了周围纤维传导束和血管的三维关系,制定了精准的手术方案。

手术过程中,团队利用数字化手术显微镜,将来自不同系统的信息层直接添加到显微镜图像上,进一步增强了术中的可视化。

同时,它的超快速处理能力能提供更自然、实时的视觉信息,帮助团队在手术过程中做出准确决策并及时调整,神经电生理监测也实时监测着患者的神经功能。术中均顺利切除肿瘤,并保护了邻近的重要血管和功能区。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障碍,恢复良好。

“智能神经束成像系统+MR混合现实技术有效解决了以往神经外科手术的精准定位和术中漂移等难点,其精确、灵活、快速、微创的特点,使得导航、虚拟技术联合显微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功能,从而能实现‘病变切除最大化,神经功能创伤最小化,病人恢复最佳化,医疗成本最优化’的战略目标。”陈菊祥介绍。

作者:李晨琰 冯瑾

编辑:李晨琰

责任编辑:唐闻佳

图片来源:院方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神经外科,显微镜,手术,肿瘤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