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答案尽在第五届中国医学创新峰会!

2023
05/22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 / 健康界
A-
A+

【创新服务】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暨开新局 谋新篇—新时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计划专场将于6月16日下午举行,欢迎您参会,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详情。

2023年5月15日,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海南省科学技术厅、海南省教育厅三部门联合印发《海南省提升医学科技创新能力若干措施》。

《措施》指出,要建立医学科技创新组织协调机制: 

1.联合省科技厅建立定期会商机制

,梳理医学科技创新制约因素,协调相关厅局完善制度体系,统筹全领域创新资源,协同发力推动医学科技创新。

2.成立由省卫生健康委主任任组长,相关处室和省级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

定期研究医学科技创新工作。

3.由海南省医学学术交流管理中心承担医学科技创新能力评估和绩效评价等工作。

依托省医学会完善省级区域医学伦理委员会组织架构和工作制度,推动全省伦理审查结果互认,提高伦理审查效率。

4.各市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由“一把手” 负总责,完善内部科研管理组织架构和运行机制,聚焦前沿技术、重大疾病、传染病防治和临床应用与转化,明确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和任务分工,推动工作落实。实施医疗卫生机构分类管理, 三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省级和区域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加大科 研资金投入,设立机构内科研项目专项经费,发挥医学科技创新 核心作用,瞄准国内一流,重点解决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需要, 依靠科技创新提升全省医学科研和诊疗水平。鼓励二级及以下医 疗机构和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医联体、对口帮扶等形式,联合三级医院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开展医学研究和适宜 技术推广等工作。

5.设立省级临床研究专家委员会,

建立“医防融合”机制,梳 理全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临床研究情况,开展专业学术指导、监 测评估、伦理监督和管理培训等工作,定期研究评估医学研究发 展趋势,提出决策建议。

在推进协同创新体系建设方面 ,《措施》提出了构建医教研产融合创新联合体、进一步发挥重大新药创新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作用、加快推进数字疗法临床科研示范、打造全省医学创新共享实验室平台、优化三级医疗机构评审标准实施细则、组建省级药物临床试验联盟、组建真实世界联盟等举措。

在加强医学科技创新队伍建设方面,《措施》提出了加强专职科研人员队伍建设、加快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和使用工作、大力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壮大青年科技人才和专业化科技管理队伍、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规模等举措。尤其是到“十四五”末,海南省市县三级以 上医疗机构和区域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专职科研人员(包括取得自然科学研究、社会科学研究、实验技术、专利技术系列职称的 专业技术人员,下同)不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省级三级以上医疗机构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专职科研人员不少于本机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 2%。鼓励三级医院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设置专职科研岗位,研究制定专职科研人员聘 用管理办法,根据科研人员在项目中的参与程度、工作时间、业绩贡献等因素,合理确定科研人员收入水平,保障专职科研人员相关待遇。现有空余岗位不足的,实行退一转一,直至满足数量要求。

在营造良好医学科研环境方面,《措施》提出了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临床研究规范管理、优化医学科研诚信环境、加强医学伦理审查和监管、建立科技创新容错机制等举措。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完善科技创新激励保障政策方面,《措施》提出九种举措:

1.创新医疗卫生科技成果和科研人才评价机制。

坚持以需求 评价人才,完善医学科研人才考核评价方式。基础医学领域评价重点从成果数量转向质量、原创价值和学术贡献等方面,突出中长期目标导向,建立以论文质量及发表引用、专利质量和数量为主的评价标准。应用医学研究领域以实现国家目标和社会价值为主,注重技术转移和科研成果对诊疗防治等服务的影响评价,建立以研发能力、实际贡献、转化应用、技术服务、健康改善和产业发展等为导向医学科研人才的评价标准。推动修订《海南省卫 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暂行)》,对高级专业技术人员的相关科研水平要求进行优化调整。

2.设立海南医学科技奖。

由省医学会面向全省卫生健康行业 设立医学科技奖,包括医学科学技术奖、医学科学技术普及奖等, 奖励在海南省医学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 个人,充分调动广大医学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积极性。奖项每年评选一次,并从获奖项目中择优推荐申报中华医学科技奖。

3.优化临床研究机构的要素保障。

推动经备案的临床研究机 构,逐步加大临床研究床位数的比例,至 2025 年达到 10%左右。对认定的临床研究床位数,不计入医疗机构总病床管理,不列入病床效益、周转率和使用率考核。

4.完善科研人员在岗兼职、离岗创业和返岗聘用制度。

经书面申请、单位同意,可按照支持和鼓励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创新创业的规定,采取挂职、参与项目合作、兼职等方式,到与本单位业务领域相近的企业或其他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兼职,也可在职创办与本人在事业单位所从事专业相关的企业,也可带着科研项目和成果创办科技型企业或者到企业开展创新工作。离岗创业的,可在3年内保留人事关系。

5.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激励机制。

支持医疗卫生 机构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医疗卫生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所获收益全 部留归成果持有单位自主分配,主要用于对科研人员和团队的奖励,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机制,纳入单位预算,实行统一管理。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探索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赋权工作。科技成果转化现金奖励计入所在单位绩效工资总量, 不受核定的绩效工资总量限制,不作为核定下一年度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

6.健全科研绩效管理机制。

医疗卫生机构要进一步强化科研绩效导向,加强分类绩效评价,切实加强绩效管理,引导科研资源向优秀人才和团队倾斜。提高科研经费使用效益,逐步提高科研人员的稳定收入水平,引导鼓励临床医务人员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在内部绩效分配时向科技创新人才予以倾斜。

7.提高科研人员科研自主权。

为承担财政科研项目的科研人员赋予技术路线决策权,在不改变研究方向和降低考核指标的前提下,经报项目主管单位备案,允许项目负责人调整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8.优化科研项目经费管理。

强化财政科研项目绩效激励,提高科研经费中的间接费用比重。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软科学项 目、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联合项目、人才类项目及院士工作站、院士团队创新中心、省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补助试行经费“包干制”, 不再编制项目预算,自主决定项目经费使用。医疗卫生机构在保 障项目日常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情况下,可将间接费用全部用于绩 效支出,并向关键和紧缺岗位、承担科研任务较多、成效突出的科研 团队和人员倾斜。完成任务目标并通过综合绩效评价后,结余资金留归项目承担单位,统筹用于科研活动直接支出,财政不予收回。

9.优化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境)管理方式。

提高医疗卫生机构因公出国(境)开展科研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便利性,优化科研人员因公出国审查、审批、备案等工作流程,出国批次数、 团组人数、在外停留天数根据实际需要安排。

由此,《措施》指出,要继续加大医学科技投入。具体而言,要设立卫生健康科技创新联合项目,近三年内,在省科技厅科技专项中每年安排 3000 万,支持省内医疗卫生机构、 医务人员实施医学科研项目;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自主投入,将 R&D 作为三级甲等医院复审科研评价的重要指标,确保医疗机构对科研的投入稳定快速增长,到 2025 年,力争实现平均每年 R&D 增长 50%的目标;建立医学科研多元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设立公益性、慈善性基金支持卫生健康科技创新,发挥财政经费的杠杆效应和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参与。吸引民间资本支持医学科技创新,发挥金融资金作用,引导基金使用,推动更多具有重大价值的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由此可见,随着国家以及各省市一系列促进医学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政策密集出台,创新转化战略方针已经明确,医学创新转化号角也已然吹响。如何在医疗健康领域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成为中国医学创新领域所有同仁的共同使命。

如今,医学科技成果转化已逐步从国家层面的政策呼吁转变为医疗机构的行动自觉,医院创新转化事业取得进一步突破,各医院专利数量迅速增长,专利质量不断提升,成果转化逐步启程。

以「形成价值导向、反映整体现状、树立行业标杆、促进整体提升」为目标,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联合健康界于2022年推出《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2021)》,广受行业关注,已成为相关政府部门和医疗机构成果转化工作的重要参考。

为持续提升中国医学创新成果转化水平,推动提升医院创新转化能力,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作为主办单位,山东省卫生健康委、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大学作为支持单位,青岛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协办单位,联合数十家公立医院作为学术主办,以“中国医学创新风向标&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为主题,共同举办的2023第五届中国医学创新峰会·CMIA琅琊汇,将于6月16日-18日(周五-周日)在青岛星光岛·融创施柏阁酒店召开。

2023年第五届中国医学创新峰会·CMIA琅琊汇上,有如下峰会亮点值得关注:

·隆重揭榜与解读2022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排行榜,涵盖 1 个综合榜单+8 个分榜

单,以数据为载体,为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提供标杆指引

·国内首发《生物医药领域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高校院所篇)》

·知名院士、院长、书记、学科带头人共论医学创新方向与落地路径,探讨中国医学创新转化系统方法论和解决方案:分享国内外医学创新转化体系构 建、模式路径等经验,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系统方法论凝练和解决方案创新提供参考

·CMIA医学创新导师团·医学创新百院行项目正式启动

其中,【创新服务】推动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暨开新局谋新篇—新时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赋能计划专场将于6月16日下午举行,张宗久(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环廷(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曹铭锋(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党委书记)、甘立军(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杨军(烟台毓璜顶医院院长)、倪庆宾(泰安中心医院党委书记)等嘉宾将在这场分论坛上发表主题演讲,卢艳丽(淄博中心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田辉(山东省千佛山医院院长)、郑世存(山东省妇保医院党委书记)、王承高(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书记)、苏茂泉(潍坊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 )、徐宏(滨州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马进强(淄博市第一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冯世庆(山东大学第二医院院长)等嘉宾将围绕着“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医院如何推动医疗创新和转化,以提高患者的就医体验?”、“

医疗服务创新如何打通医保、医院双赢路径?”两个主题展开圆桌讨论。

欢迎您参会,请扫描以下二维码了解详情:

【免费参会】

免费:全程听课费、资料费。

自费:交通、食宿(自行安排即可)。

免费参会,扫码报名

咨询电话18810622841

【报名福利】

1、可领取《科研创新转化优秀案例集》(含排行榜TOP医院案例)

2、可领取《医疗机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共识》研究报告

【媒介合作】

如果您是医疗行业的媒体或医疗平台,关注医疗创新转化,我们期待与您合作,共同扩大宣传范围,引起更多医疗机构和医疗专业人士的关注和参与。同时,我们邀请您与我们共同招募的医务工作者、管理者、科研工作者,参与“2023第五届中国医学创新峰会·CMIA琅琊汇”,激发创新浪潮,共进转化实践,赋能更多同道。

联系人:南老师 18618232520(同微信)

颜老师 18612144677 (同微信)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转化,医疗,科研,科技,创新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