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前沿医疗技术不再“卡脖子” 质子重离子中心筹建与运营培训盛大启幕
2023年4月9日到11日,“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质子重离子医学研究中心系列培训·质子重离子中心筹建与运营管理”首届培训班在苏州举行。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论断。
健康是1,其他都是后面的0。对于国人来说,时至今日,癌症仍然是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在防治癌症日益迫切的时代,质子重离子领域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人类与癌症僵持局面。
质子重离子治疗设备是有史以来最复杂、最昂贵的医疗装备,是超快计算机技术、高速网络、核技术、自动控制、精密机械、放射医学、高级影像等多学科融合交叉为一体的高科技医疗设备集成系统,对质子重离子领域的从业者提出了较高的专业要求。
为了给予从业者最专业的指导,2023年4月9日到11日,“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质子重离子医学研究中心系列培训·质子重离子中心筹建与运营管理”首届培训班在苏州举行。本次培训由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质子重离子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美中嘉和医学技术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办,中广核医疗健康协办。
本届培训邀请了苏州大学、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IBA、美中嘉和集团质子重离子领域的多位专家、教授,围绕相关主题,从多维度讲授质子重离子项目从筹备、建设到运营的全周期管理。据了解,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质子重离子医学研究中心作为培训的主办方未来将开展一系列精品培训课程,目标人群为医师、物理师、剂量师、技术员、护士及商务运营人员等,后续培训内容将囊括临床、物理、治疗操作等各方面,旨在助力中国放疗行业高质量发展,缓解放疗行业人才短缺现状。
中国科学院院士,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苏州大学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放射医学与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柴之芳先生表示,苏州大学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是全国放射医学领域唯一的重点学科,在经历了59年的发展后,如今已然形成了从本科到博士后完整培养体系,成为是我国医疗卫生、国防、核事业发展以及放射医学领域高科技研究的重要力量。
对于提高肿瘤早期诊断和精准治疗水平、完善辐射防护和医学应急措施、服务核电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等,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柴之芳院士希望,培训能够发挥苏州大学医学院放射医学与防护学院的专业特色、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加快我国放射医学领域专业人才培养贡献一份力量。
柴之芳院士
与会人员纷纷表示,本次培训机会来之不易,在学习和探讨中,大家对质子和重离子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识,也结识了更多朋友,培训为大家今后的合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立体定向爆破肿瘤的“利器”—质子重离子治疗,正迎来史无前例发展机遇
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在我国呈持续上升趋势,为肿瘤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相关领域从业者的使命。如何个体化救治肿瘤患者、科学康复,最大限度降低肿瘤的危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需要所有肿瘤防治从业者共同努力。
在消杀癌细胞方面,重离子放疗具备明显优势。质子重离子治疗也被视为目前全球最尖端的肿瘤放射治疗技术,可以有效治疗多种类型的癌症,部位如大脑、乳房、肺、肝、骨、胃肠道、前列腺、儿童肿瘤等。
伴随质子重离子技术水平的发展,正在有越来越多的患者从中受益,医学技术的发展亦会推动相关产业的转型升级。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原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侯岩表示,当前,中国医学装备和离子放射治疗发展处于最好的时期,从国家政策的支持,健康需求的拉动以及科技革命、产业变革的推动都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近10年来,中国医学装备的市场规模平均增长是15%,远高于国内制造业的平均增长和全球医学装备市场发展的平均增长。中国医学装备的发展不仅仅是速度快、数量多,而且品类也更加齐全,在高端医学装备自主品牌的发展上更为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产品在医疗机构的占比越来越扩大,国际的影响力竞争力也不断的增强。由此,质子重离子领域在浪潮中将迎来高速发展期。
侯岩理事长
质子重离子技术发展急需破除人才瓶颈
源于庞大的患者需求以及自身所具备的优势,质子重离子技术发展在各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与此同时,相应的短板也在逐渐凸显:人才问题成为制约技术发展的瓶颈。
从一组数据中不难看出放射人才的稀缺程度。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年新发癌症406.4万例。按照国际标准,这其中70%的患者需要直接或者间接接受放疗治疗,这意味着有284万人有放疗需求。2017年国家癌症中心放疗质控中心对于常规放疗人员配置的标准是,每500名放疗患者,要配备3-6名医生,2-3名物理师,以及5-7名技师。
苏州大学特聘教授、苏州大学质子重离子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傅深教授表示,根据中华医学会放疗分会调研,2018年我国放疗医生有14000人左右,物理师和技师各有4000,8000多人,远未达到人员配置标准,专业人员在数量上存在很大缺口,这其中物理师和技师人才最为稀缺。
傅深教授
放射人才的培养是顺应时代的举措。傅深教授建议,在补人才短板方面,首先在大学教育阶段就要为医学生普及放射治疗知识,比如将放射作为选修课来学习;第二,当医生在临床中遇到放射治疗方面的实际问题时,要有途径通过国家继续教育培训班或行业协会组织的学习继续深造。
值得一提的是,在放射治疗领域中,包括物理师和技师的职称认定尚存在难题。傅深特别强调,缺少职称认定导致专业人才很难有清晰的职业上升通道,这非常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因此专业职称认定体系要在国家或者协会层面去建立,尽快让这部分专业人才拥有“名分”。
成规模、成体系的连续培训被寄予厚望,助力放疗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
面对国内放疗人才短缺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从国外引进高端临床放疗人才,或者联合高校和企业开展放射生物医学培养的相关项目,后者已成为培养本土化人才比较普遍且有效的方法。
苏州大学质子重离子医学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美中嘉和集团首席质子放疗物理师,原美国佛罗里达质子治疗中心物理部主任、首席物理师,美国医学物理学会会士李左峰表示,质子重离子前沿技术作为肿瘤放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达国家由于放疗行业起步较早,已经形成较为完善包括放疗医师和技师在内的人才培训体系,然而,我国在该领域起步较晚,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体系亟待进一步完善与建立,虽然行业内已陆续开展相关培训,但难以满足行业的需求。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苏州大学质子重离子医学研究中心凭借得天独厚的人才培养优势,开展系列培训符合行业需求且具有深远意义:一方面有助于高校在引领前沿科学研究和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以及国内外合作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我国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领域各单位间有机合作与交流,实现创新资源联动协同、优势互补和合作共赢,为我国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领域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李左峰教授
“尽管本次培训为首届,但吸引到的学员却并不少,来自28个机构超过130名学员全程参与了学习。这么多人响应,说明我们的培训方向是正确的,能帮助从业者解决实际问题。”傅深教授对系列培训的内容介绍到,“主办方计划未来将系列培训打造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精品课程,在针对运营人员培训的基础上,还将组织针对质子重离子医务工作者的专项培训;在内容和形式设置上,主办方也将对课程进行优化,将理论和实际更好地融合,并增加互动的环节;在师资力量上,主办方将努力让国际、本土资深教师团队磨合、协作,最终让培训成为国家/省部级政府,或专业协会以及行业认可的项目,亦期望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员将来能够投身质子重离子事业,助力打破国家科学技术壁垒,为我国放射医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助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