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除“肿瘤等于死亡”旧观念,围观癌症治疗领域大咖们的前沿观点
如今,癌症已成为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国家癌症中心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年新发癌症406.4万例,死亡241.4万例,并且呈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癌谱并存、城乡差异较大的趋势特点,防控形势复杂严峻。
每年4月15日至21日举办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今年迎来第29届。在“第29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暨中国抗癌日”启动仪式后的媒体群访活动中,中国抗癌协会科普宣传部部长支修益表示,要让百姓认识癌症,不再惧怕癌症,科普工作任重道远。“我们看到,很多医院都将科室和医生的科普作品纳入绩效考核。”支修益说。
郝希山院士:要摒除“肿瘤等于死亡”旧观念
在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上,一组数据被再次提及——恶性肿瘤患者5年生存率由十年前的30.9%提升至40.5%。这得益于我国癌症防治体系进一步完善,肿瘤登记、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全面推进,整体诊疗能力显著提升,总体癌症5年生存率不断提高。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恶性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郝希山院士表示,肿瘤可防可治,要摒除“肿瘤等于死亡”的观念,肿瘤大会要向社会普及肿瘤知识,提高公众对肿瘤的认识。对于那些能够预防的肿瘤,要做好预防工作,从源头消灭肿瘤,这是最有效、最经济的办法。
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樊代明院士介绍,要防治癌症,民众意识觉醒和有效行动、卫生防控政策的落地、医疗和康复专业技术的提高,缺一不可,这需要充分发挥整合医学的健康管理理念,实现从行业资源到技术手段的整合。
全程精准,“癌中之王”也能治
尽管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国癌症5年生存率有了显著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中国抗癌协会党委书记、副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党委书记陆伟教授介绍,开展常见恶性肿瘤早诊早治,提高早诊率,降低死亡率,是我国癌症防控工作的关键措施。以肝癌为例,对于已知家族成员患有乙肝病史、经常暴露于乙肝病毒环境、经常接触血液制品、从事饮食行业、有吸毒经历等高危人群,要加强筛查意识,积极做到主动检测,尽早治疗。
对于被称为“癌中之王”的胰腺癌,天津市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院长郝继辉介绍,要提高胰腺癌的生存率,早发现、早诊断、早开展规范化多学科治疗是关键,同时还要结合多学科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个体化诊治方案,强调“全程精准”,“我有信心,通过整合多学科资源,以及精准治疗体系的建设,胰腺癌的治疗前景很美好。”郝继辉说。
超10亿人次观看肿瘤整合诊治指南巡讲
肿瘤防治离不开指南。作为我国肿瘤学界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国家一级协会,中国抗癌协会组织1.3万余位权威专家,历时1年多,集体编写完成我国首部《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CACA)》。
CACA指南关注“防-筛-诊-治-康”全程管理,将学科、观念、技术进行整合,贯彻MDTtoHIM整合医学理念,覆盖53个常见瘤种和60个诊疗技术,秉承“防-筛-诊-治-康、评-扶-控-护-生”十字方针,聚焦中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特征、遗传背景、原创研究成果及诊疗防控特色,基于中国人群数据,纳入中国研究,注重中国特点,兼顾医疗可及性,体现整合思维,共同构建起具有中国特点和国际视野,适合中国人群的肿瘤指南规范体系。截至目前,已完成CACA指南系列推广工作包含“CACA瘤肿指南系列精读巡讲”38场、“CACA技术指南系列精读巡讲”20场。系列推广活动全网观看总量累计破10亿人次。“CACA指南的制定,是我国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樊代明说。
据了解,肿瘤防治宣传周期间,中国抗癌协会、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天津市抗癌协会牵头组织天津市权威肿瘤专家,由胸部肿瘤、乳腺肿瘤、头颈部肿瘤、消化系统肿瘤、泌尿妇科肿瘤、淋巴血液肿瘤、护理营养等30余个学科共百余名专家,联合开展大型公益义诊活动,为群众现场零距离答疑解惑,科普实用的防癌抗癌知识。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