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请认证 退出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孙蓉:加强基础研究,把药瓶子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2023-03-15 06:57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坚持四个面向,用临床-基础-临床证据环,阐发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二级教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孙蓉结合调研情况,聚焦基础研究相关议题,向大会建言献策,提交了2项提案:

1.关于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全程精准防控中作用的提案;

2.关于加强基础研究,源头促进中医药 传承创新发展的提案。

充分发挥中医药

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全程

精准防控中的作用

一、问题分析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明确实施“乙类乙管”政策,国内医疗卫生领域将面对新的局面和挑战。全球抗新冠口服药物如莫诺拉韦(Molnupiravir)和辉瑞的奈玛特韦/利托那韦片(Paxlovid)具有价格昂贵、副作用明显、市场供应不足,如何将药瓶子牢牢把握在我们手里就成为保障人民福祉的重大问题。

中医药不仅保障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发展,而且积累了与与疫病搏斗的经验,特别是三年来中医药抗疫有效实践,提示我们以中国智慧和方式,建立以中医药为主导、中西医结合的全程精准防控体系,才是我们解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问题的有效路径。

二、对策建议

1. 树立自信心,将中西医结合作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治的首选方案。

树立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将以中医药为主导、中西医结合的防治方案作为新冠病毒感染首选方案,通过一系列体制机制加以有效保障。通过在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法律法规中纳入中医药相关内容,从法规上,确保全程各环节及时、快速、深度参与。充分利用疫情大数据,强化中医药应急保障机制,发挥人工智能、物联网的作用,构建基于多用户端产-销-存量的中药品种供应保障体系。

2.筑牢主阵地,着力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迫在眉睫。

建议一、将中医药特色优势突出的基层医疗机构、名老中医开设的中医诊所和门诊部进行转型或加挂“中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牌子,划归各地市中医管理局管理;二、将进一步加大中医药人才和专项经费投入,创新基层中医药健康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防治保康中的有效作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看上好中医。三、将依托中医医联体构建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对重症高风险人群分级健康服务,筑牢人民群众的生命防线。

3.加大资金投入,促进中医药疫情防控人才学科建设

建议加大并确保落实对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的资金投入与补助力度。同时与疾控部门交叉联合开展“病毒变异-优化方案-创新理论-构建技术”的研究,获得高级别中医药防疫疗效的客观评价。

4.提高话语权,强化对中医药舆论宣传的正向引导

建议进一步增加主流媒体对中医药全程精准防控疫情特色优势的宣传报道,客观呈现新冠感染病情和用药指导信息。建议聘请正规医教研机构中,知名中医药专家学者作为主要科普力量,提高人民民众对中医药的接受度和认可度,讲好中医抗疫故事。

加强基础研究

源头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一、问题分析

中医药是最具原创优势的文明瑰宝,面对新冠疫情中医药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令世界刮目相看。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27年来,中医药面对重大疑难疾病、慢性病、老年性疾病等复杂性疾病展现了独特的治疗优势;重大新药实施15年来中药新药研发、二次开发水平显著提升,涌现出了一批10亿元以上的大品种和知名企业,中成药制造由现代化向智能化转变;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但在中医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阐释、中药药性功效的科学表征评价、临床疗效高级别证据共识以及中药产品安全-有效-可控等核心问题,依然是中医药创新发展的掣肘。

因此,亟须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这对于坚持四个面向,提振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对策建议

1.坚持四个面向,用临床-基础-临床证据环,阐发中医药关键科学问题。

一是必须要采用现代技术,多学科交叉融合,将朴素的功效描述,跟现代临床诊疗标准实现对接;

二是要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进一步梳理研究结果,通过临床-基础-临床研究闭环,证实中医药面向现代重大疾病的疗效所在;

三是在临床疗效客观评价研究过程中,持续加强中药性味归经、炮制配伍等中医药的原创理论研究,破解中医疗效客观评价难题。

2.深入调研梳理,明确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方向与核心突破点。

一是成立“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联合支持专项”,通过深入调研,建立短、中、长期项目储备库;

二是尊重中医药自身规律,聚焦现代疾病,面向人民健康和中医药产业发展;

三是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地系统梳理并聚焦中医药现代化实施以来尚未解决的“卡脖子”、“卡脑子”、“卡手脚”等问题,做有组织的科研,做中医药基础研究的真问题。

3.采取包容开放原则,多渠道、多链条、持续增加基础研究投入。

一是不拘一格降人才,鼓励年轻人才在基础研究中挑大梁,鼓励多学科、尤其是中西医协同研究,交叉融合。

二是进一步完善中医药学科分类,鼓励各地市就其辖区内中药大品种,启动省区联合基金产业专项,多方合作,开展项目研究。

三是在加强中医药基础研究的过程中,一体化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平台建设,做到“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四链融合发展。

孙蓉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四届济南市政协常委。

农工党党员,泰山学者特聘专家,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二级教授,山东大学特聘教授。

从事中药药理毒理研究36年,在中药功效现代表征与药效评价、有毒中药效-毒整合研究、名优方药临床转化与新药研发领域,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先后主持完成973、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4项,首位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等成果14项,首位授权专利20项;发表论文500多篇,主编、副主编著作11部;研发新药62项,培养硕博研究生67名。

先后获泰山学者特聘专家、省中青年突贡专家、省名中医药专家等人才称号,2008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获山东省中医药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孙蓉,基础研究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发表

相关推荐

赞+1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海报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