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 |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团队开创慢性荨麻疹新疗法
该研究通过探索全新的治疗策略,为治疗抗组胺药控制不佳的CSU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新疗法。
近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科龙海副教授带领团队在国际著名免疫学期刊《临床免疫学》 (Clinical Immunology,JCR Q1区,IF=10.19)发表了题为《连续注射低剂量白介素-2可改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症状和疾病控制》(《Consecutive injections of low-dose interleukin-2 improve symptoms and diseas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的原创性研究成果,为解决难治性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治疗难题开创了新方向。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硕士研究生王佳琪为第一作者,皮肤重大疾病与皮肤健康湖南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龙海,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执行院(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免疫性皮肤病基础与转化研究重点实验室主任、医学表观基因组学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陆前进为本文共同通讯作者。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CSU)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杂性皮肤病。其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对患者身心及社会经济都造成了一定负担。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部分患者对其治疗反应欠佳。二线、三线治疗药物主要包括生物制剂、环孢素等,治疗费用高昂;且环孢素属于免疫抑制剂,其毒副作用不容忽视。因此,临床上亟需探索出一种既安全、有效,又经济、易负担的治疗新方法。
白介素-2(IL-2)是一种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的T细胞因子,近年来,低剂量IL-2治疗在多种炎性及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该团队前期研究发现,CSU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不同功能性亚群存在免疫失衡,提示该病的发生发展与自身免疫机制密切相关。
在此基础上,团队引入低剂量IL-2“免疫调节”疗法,用于治疗常规药物难以控制症状的CSU患者,近年来通过给药策略的不断改良、优化,逐步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研究团队对2019年7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皮肤性病科接受低剂量白介素-2连续注射“七日疗法”的15位难治性CSU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接受低剂量白介素-2连续七次注射治疗后,既往抗组胺药物控制欠佳的CSU患者大部分得到迅速缓解。其中,患者的荨麻疹活动度评分(UAS7)在2周后显著下降,荨麻疹控制评分(UCT)也在2周后显著改善。在12周时,73.3%的难治性CSU患者得到完全缓解,其中53.3%的CSU患者病情转为控制良好(UAS7≤6),重度及中度CSU患者占比由基线的40%和33.3%分别降低至0和20%。除注射部位出现一过性的硬结、疼痛外,未出现其他明显的不良反应。在随访的12周内,全程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此外,该研究还发现自体血清皮肤试验阳性与阴性的患者对低剂量白介素-2的疗效反应存在差异。
该研究通过探索全新的治疗策略,为治疗抗组胺药控制不佳的CSU患者提供了一种有效、安全的新疗法。该方法治疗费用较二线、三线药物大幅减少,有助于减轻病人经济负担,帮助更多有迫切治疗需求的病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更大样本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将进一步为该疗法提供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推动其广泛应用,以惠及更广大患者。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