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友病健康管理之药学篇:创新药学服务在血友病健康管理中的价值
血液病(标清)
血友病是一种凝血功能障碍的血液病,血友病治疗药物凝血因子的可及性、全程冷链管理、药学监护、患者居家用药指导至关重要。
血液病医院作为中国血友病诊疗中心协作网组长单位,是国家级血液病诊疗高质量平台,收治全国血友病患者4万余名。
作为诊疗MDT团队的一员,血液病医院的药师团队近年来也在延伸药学服务:设立驻科和亚专科临床药师,建立基因检测与血药浓度监测相结合的个体化给药平台,精准药学门诊,对于患者的药物治疗进行全程管理。药学服务近5年共获国家级奖项55项,省部级奖项38项。
在国家血友病三级诊疗中心建设政策引领下,药师也在积极拓展和推广血友病药学监护体系建设,开展以药学质控、药学监护、药学科研相结合的创新药学服务,在血友病诊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精准地开展血友病患者药学服务工作,2020年我们在全国发起了《血友病患者药物治疗管理》的问卷调查,关注点聚焦在血友病药物的可及性,取药途中和居家冷链管理,用药安全管理等方面,找到了新的突破点,药师团队对血友病药学服务创新体系进行了立项及实践探索。项目的核心目标是建立血友病患者全程药学监护体系, 实现血友病三级诊疗中的药学规范化服务。
我们采取药师总动员的模式,在已开展的药学监护基础上,与质控管理、药学科研、药学科普相结合,实现药物治疗全程管理。
首先是凝血因子可及性的保障,药库药师把药品做了精细化分级管理,凝血因子为一级必备药品,保证药库和配送企业合理库存储备,同时对配送企业做配送质量管理,多维度保证了药品的可及性。三是开展血液制品遴选评估,将药品准入《遴选量化评估表》和临床《阶段性应用评价表》相结合,对药品进行闭环评估,做到了循证药学支持的药物综合评价。
其次,临床药师创新开展血友病医药联合门诊,建立了精准的凝血因子发放流程及面对面的用药指导,既保证了患者治疗,又保证了凝血因子正常流转和精准的用药教育。
附带溶媒血制品的效期管理,是我们在工作中发现的一个风险点,内外包装效期标注的不统一,会使药品和溶媒其中一种游离在效期管理之外,存在用药安全隐患。针对这一风险点,药师团队建立了QC课题,通过精细管控措施,将附带溶媒药品有效期合格率从86%提升到100%,有效防范了这一高危风险点。该案例也获得第六季全国医院擂台赛优秀案例奖。
对于2-8℃贮存的凝血因子,我们建立了完善的全程冷链管理体系,但是我们发现,患者在携带及居家贮存凝血因子产品时,不能保证有效的冷链管理,同样存在用药安全隐患,针对这个风险点,门诊药师开展了冷链管理的QC课题,模拟出院带药装备与环境,确定了患者在不同温度下携带冷链药品的条件,给予患者精准指导,保证了药品的稳定性。
同时,通过冷链药品提示标签、药师发药交代、用药指导二维码等措施,门诊取药患者冷链药品管理合格率从68.35%上升至97.31%,解决了冷链药品全程管理的“最后一环”。
凝血因子外包装相似易造成用药差错,也是药师团队要解决的又一风险点。住院药师通过开展相似药品管理的QC课题,将包装是否易混淆纳入药品入库遴选评估项,把风险管控做在前,结合各项相似药品质控管理,有效规避了用药差错。
同时我们的科研药师基于临床需求,开展了血友病群体药动学研究,建立凝血因子Ⅷ在中国A型血友病患者中的PPK模型,并已应用于临床实践,实现了科研和临床的双向转化。
MDT团队中医师药师共同协作,利用贝叶斯方法计算血友病患者个体PK,精准地制订血友病个体化给药方案,改善血友病治疗结局。信息药师和临床药师协作,建立了多元化的用药指导平台,通过互联网多种新媒体形式,以用药咨询、科普文章、短视频的方式开展血友病患者远程用药指导。2021年,药师团队启动了患者用药交代交互系统,把对患者的用药交代,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在处方上,进一步实现了“互联网+药学服务”。
目前我们将血友病药学监护体系在血友病管理医联体中持续推进,实现血友病三级诊疗中的同质化、规范化的药学服务。这一创新体系项目的实施,从政府、医院、患者、药师角度均有非常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们围绕该案例开展的药学服务,共获得国家级奖项8项,省部级奖项6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篇,创新项目案例也获得了2022年中国医院管理优秀案例奖。
血液药师团队构建了全员、全程化、可持续创新的血友病药学服务体系,在安全用药、拓展创新的路上,血液药师团队带着使命在一路前行,充满热情,充满希望。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