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床超负荷,ICU人满为患,南京这家医院如何应对疫情极限考验

2023
01/11

+
分享
评论
陈雪松 / 健康界
A-
A+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医院医务人员首当其中,承受着极限的压力和考验。

过道上摆满了病床,护士不时地接打着电话,快速地穿梭于各个病房之中。这是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重症监护室每日的工作场景。

自2022年12月8日“新十条”落地后,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新冠感染病例的激增,让整个医疗系统承受重压。在这场战役中,一线医护的压力不言而喻,可以说是承受“极端压力”下的极端考验。

作为南京市东部地区的大型三级综合医院,三年时间以来,泰康仙林鼓楼医院始终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

在本轮疫情冲击之下,医院全体员工顶住压力,冲在一线,坚持治病救人,尽最大可能为患者提供服务。

健康界近期对泰康仙林鼓楼医院的多个科室进行了探访,倾听医护的心声,还原了他们在非常时期的坚守和付出。他们是大时代下医护的缩影,也是这场抗疫保卫战中“最可爱的人”。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探访(标清)

陪伴ICU重症患者度过难关

人群大规模感染之后,压力从门急诊逐步传导到重症监护科室,高龄患者和有严重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数量发生明显变化,ICU工作量急剧增加。

俞辰斌是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重症医学科行政副主任,工作已有20余年时间。在重症高峰到来时,他就把家搬到了ICU病房,24小时奔走在各个病房之间。

ICU医护给患者进行负压吸痰操作 健康界/拍摄

从疫情走势来看,南京疫情的到来时间相比于北京要滞后一到两周。12月15日前后,医院第一波冲击到来,最先感染的是医护人员,而且部分人的症状较重,那个时候是医院最艰难的时候,减员非常多,导致患者的收治受到影响。到12月25日至元旦期间,医院开始进入重症高峰期。

期间,医院采取了很多的应对措施,包括为ICU病房增派更多的专科护士等;与此同时,科室自身也在想办法解决难题,调整排班表,增加换班频次,让医护尽量有时间休息调整,当然,医院的员工都自觉坚持“轻伤不下火线”,或者在感染后短暂休息后即刻返岗。

此前,ICU病房收治的患者数量在12人左右,“高峰时,我们科8个医生要管近35个病人,而ICU救治一个患者的工作量有时是普通病房的3-4倍。”俞辰斌告诉健康界,本轮感染对75岁以上的老年人打击非常大,目前病房收治的患者年龄也普遍偏高,其中90岁以上的患者6人,80岁以上的9人左右。

病房中有位患者的病例非常典型。他是在12月28日左右发病,来医院的时候心脏呼吸骤停,医生对其进行了紧急的心肺复苏,整个过程非常艰难,差一点就需要使用ECMO进行抢救,好在患者最终度过了危险期,4-5天之后开始苏醒,但精神状态和视力均出现一些问题。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重症监护室 健康界/拍摄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特点是免疫力极度低下,体内白细胞和淋巴细胞水平很低,面对病毒无差别攻击时,整个身体就处于一种濒临崩溃的状态。俞辰斌认为,医生从来不是在救人,而是想办法帮助病人度过难关。比如通过药物减少冠状病毒的复制,提供呼吸和循环的支持,或者使用抗菌药物控制细菌感染症状。

目前ICU床位已由原来的16张扩增至36张,这里包括后来接管的心内科监护病房(CCU)和呼吸科的高依赖病房(HDU)。住在科室的这段时间里,俞辰斌每天早上会到三个病区查看患者情况。

他表示,最重要的是守在床边。“ICU的特点是患者的病情是随时变化的,医生必须要经常到床边查看病人……希望尽我们的全力,让病人度过难关。

不轻言放弃每一个生命

相比于重症监护病房的压抑沉重的气息,急诊科的环境是压力感。健康界探访当天观察到,狭小的一间抢救室内摆放了6张床位,均已满员,家属在床边细心照料,医生在玻璃窗前密切关注着患者的情况,而多数病人在这里等待一张住院床位。

急诊是新冠感染患者收治的重要窗口,也是就诊高峰来临时最先受到冲击的科室,尤其是急危重症患者,均需要通过急诊抢救后被收治入院。

“我们统计的数据显示,从12月17日到1月5日,急诊抢救的病人数量增加了300%左右,最严重的时候,这里有将近20多个病人,床挨着床,连给病人做心肺复苏的空间都没有。”急诊科主任许宝华语气平和,但完全可以感受到他当时内心的焦灼心情。

忙碌的急诊科医生 健康界/拍摄

这期间,许宝华主任、祁伟医生以及余下10多位急诊医护坚守岗位,接收和救治新老患者。最大的难处是新病人到了诊室之后没有地方可待。为此,医院从各个部门紧急借调30多个平车支援急诊,尽可能抢救更多的患者。

祁伟医生回忆几周以前的情况,坦言“确实很困难”,一边发着高烧,一边还要救治患者。“当时有病人比较急躁,我就跟他讲,您才37度多,我这个看病的人都38度多,比您温度还高。病人也觉得很抱歉。”

患者分流是急诊科的重要工作之一。症状相对较轻的会被转到留观病房,病情相对严重的,科室会建议将患者收住院,但是当下医院的病房床位仍然紧张,需由医务部统一协调安排,尽可能保证有限的医疗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健康界从现场了解到,医院急诊科的抢救床位是12张,留观床位17张,但实际患者数量远超这个数字,急诊科仍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不过,许宝华表示,遇到紧急情况人手不足时,重症监护室、呼吸科以及其他科室的医生会予以支援。“一个星期以前,急诊量仍在不断上涨,三五天左右达到高峰,现在是小幅度下降,但还在高峰阶段”,他补充说,每天新增病人数量已有所减少。

生老病死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祁伟医生向健康界讲述了一位89岁老人的救治过程。在他看来,医学上没有百分之百的事情,不试一试永远不知道结果,“对每一个生命都要很负责,医生不能轻言放弃任何一个生命。”

CT检查量暴增,最多一天签500多份报告

疫情持续升温,泰康仙林鼓楼医院的肺部CT检查需求量也急剧上升,放射科医生和技术人员均处于满负荷工作状态。

据医院放射科主任吴建伟统计,2022年12月26日至2023年1月4日,短短十天时间里,医院CT检查总数从上年同期的2440例增加到6573例,增长2.7倍。其中门诊、急诊和住院CT分别增长4.5倍、2.4倍、2.6倍。

目前整个放射科共有4台CT设备,包括从体检中心借来的设备,全天24小时开展CT检查,每天平均签报告数为200多份。吴建伟向健康界表示,12月29日是CT检查量的最高峰,“那天做了800多例CT,我从早上7点签到晚上7点,记不清签了多少报告,后来一统计有562份。”

放射科技师长张宇辰称,从12月26日起,CT检查的病人数量激增,从每天300例左右增加到600多例。1月第一周稍微有所下降,但是病情更重,很多病人需要多次复查。

患者中新冠肺炎的比例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吴建伟医生结合近期的统计数据认为,从胸部CT影像来看,30%左右的患者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新冠肺炎,且以老年人、有基础疾病者居多。

尽管工作量成倍增长,但作为平台科室的放射科全体人员仍然顶住压力、坚守岗位,只要不发高烧,就坚持留在一线。机房、办公室里咳嗽声此起彼伏,夜班工作人员每天从下午5点工作到第二天早上8点,15个小时通宵检查200-300人次CT、DR。“尽管非常疲惫,但只要工作有需要,值班补休人员坚决服从科室安排过来加班。”吴建伟补充说。

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对无数医疗工作者来说,过去的一个月时间显得尤为漫长,在患者呈指数级增长的同时,个人的压力和疲惫显而易见。

医院呼吸科黄耀医生回忆近期工作时感慨道:“当时很痛苦的是,急诊科一下子涌入大量病人,是新冠感染的急诊科就会给我们发会诊,那个时候值班医生一晚上要会诊几十个病人,病房里也有很多重症患者,所以值班的时候整夜不能休息。”

除了收治新冠患者,疫情严峻时期,院内的专科患者诊疗也丝毫没有耽误。神经外科主任杨咏波回忆说,上周三从早上8点到晚上11点,做了4台手术,都是非新冠急症患者。

他们是近段时间以来众多医务工作者的缩影和写照,其中种种艰辛,可能只有真实经历过才能感知。

泰康仙林鼓楼医院病房 健康界/拍摄

回顾自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所面对的种种挑战,泰康仙林鼓楼医院积极采取一系列应对措施,终于渐渐走出困境,看见希望。可以说,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

从额定524张床位扩增到574张,门急诊量暴增300%的处境下,医院举全院之力,调配扩容医疗资源,打破专病专科专治模式,开放所有病区尽最大可能收治新冠感染患者,做到“应收尽收”。

此外,在院内成立医院救治领导小组和医疗专家组,由呼吸科主任张新医生团队培训和指导临床医护掌握新冠感染急诊患者的基础临床路径。医院同时设立第二急诊,即综合诊疗诊区,由各个专科医生接诊新冠患者。

系列举措得到了积极反馈。医务部负责人李京告诉健康界,从目前急诊和抢救室的患者数量来看,情况比元旦的时候有所好转,但仍处于高位状态,不过已经有向下走的趋势。“我们预估未来一周,差不多就可以度过这一波的重症感染高峰。”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新冠病毒,疫情,重症监护,急诊,呼吸,肺炎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医生交流群 加入
  • 医院运营群 加入
  • 医技交流群 加入
  • 护士交流群 加入
  • 大健康行业交流群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剩余5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