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结果重磅发布

2022
12/30

+
分享
评论
健康界
A-
A+

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国研究型医院领域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重磅公布。

在2022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中国研究型医院领域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重磅公布。2022中国研究型医院高峰论坛于2022年12月30日在北京召开,并举行了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结果发布仪式。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办,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健康界联合主办的“2022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旨在树立典型、以评促建,引领推动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蓬勃发展。

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自开展以来,接收到来自全国的三甲医院积极填报,共上报数据1686份,参加医院覆盖了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中部分重点三级公立医院。其中共有163家医院、521个学科、1002名专家参加申报,最终评价遴选出研究型医院31家、研究型学科71个、研究型人才108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姚军现场宣读了入选名单,并举行了入选医院、学科及人才颁牌仪式。

31家入选研究型医院名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河南省人民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广东省中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长海医院)

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71个研究型学科名单:


108位研究型人才名单:

11111672392418331

首届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结果发布仪式现场


在2022中国研究型医院高峰论坛上,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以《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与研究型医院建设》为题作大会主旨报告,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体制改革司司长许树强、河南省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刘章锁、北京协和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张抒扬、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副会长宋尔卫、江苏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科教处王晓芳处长、江苏省人民医院原院长、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移动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赵俊、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运动医学科主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运动医学专业委员会赵金忠、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副院长兼心血管外科主任、全军及辽宁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王辉山等专家作主题报告。

“研究型医院的出现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产物。”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表示,研究型医院作为医院转型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顺应了医学科技发展大趋势、医疗卫生改革大方向、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新需求。当前,创建研究型医院展现出前景广阔、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因此制定一套符合实际、操作性强、有引领性的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活动,有利于进一步指导各地研究型医院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落地。

74581672392594350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会长何振喜

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表示,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自2013年创建以来,为中国研究型医院的发展高瞻远瞩、战略布局、科学论证、砥砺推动,释放出强大的影响力和学术吸引力,也吸引着健康界为之共同奋斗。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是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联合健康界及全国优秀研究型医院共同创建的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健康界目前正在从一个媒体平台升级为专业促进机构,希望可以进入精准赋能、精准服务的时代,未来健康界将深入分析研究型医院的优秀做法与典型案例,找出真正可以复制的方法论,向前推进,促进研究型医院发展“螺旋式上升”。

37041672393026529

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

新理念 新模式 新动能 新水平

按照职能任务,我国医院可划分为研究型医院、临床型医院、全科型医院,其中研究型医院在医疗卫生体系中处于顶层地位。

自2004年解放军总医院在国内率先提出创建研究型医院以来,至今已有十八年。历经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学界对研究型医院的科学内涵已经达成共识——研究型医院是以新的医学知识和新的医疗技术的产生与传播为使命,坚持临床和科研融合,在自主创新中不断催生高层次人才和高水平成果,推动临床医疗水平持续提高,为医疗卫生事业和人类健康作出重要贡献的一流医院。其强调的新理念是临床与科研并举;新模式是规模与内涵并重;新动能是创新与转化并进;新水平是能力与贡献并优。

具体而言,在新理念方面,临床与科研融合发展,适应了医学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契合了医学模式变化的固有规律,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我国目前有三甲医院1600余家,其中一批医院积极践行研究型医院建设理念,按照新的核心职能、新的使命任务谋划推进医院建设发展,既抓难病诊治,又抓科研创新,还抓成果转化,做到“三手抓”三手硬,实现了临床诊治、科研创新和成果转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整体提高。

在新模式方面,无论是完成临床诊治任务还是做好科研创新、成果转化,都需要一定的规模、足够的样本量、良好的平台支撑条件。但是不能盲目的追求扩大规模,不是把门诊量、床位数搞得越多越好。研究型医院更注重“质量建设内涵发展”,强调把“看难病”作为主要职能任务,把人才队伍建设特别是“四家”兼具的战略性人才作为医院发展关键要素,把大力加强信息化智能化建设、实现智慧管理作为重要支撑。

在新动能方面,医学科技创新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关键变量。随着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化,分级诊疗制度的落实,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大型公立医院门诊量、住院量、手术量以及医疗服务收入逐步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传统的医院发展动能逐步弱化。在挑战面前要看到机遇,创建研究型医院提供了医院发展新的动能。基于研究型医院具有丰厚的创新资源优势,一方面加强临床研究,多出创新成果;另一方面注重成果转化,回馈临床实践,提高诊疗水平,推出更多医疗产品,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形成创新—转化—再创新—再转化、迭代升级的良性循环发展新动能。

在新水平方面,衡量大型公立医院水平高低、能力强弱,不仅仅是看院内诊疗任务完成情况,更重要的是看对社会的贡献大小。当前推动建设的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目的就是要发挥优势医疗机构的辐射作用,提高我们国家整体医疗水平。研究型医院重要使命任务就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在聚焦重大疾病防治方面出共识、出指南、出标准、出规范,带动临床型医院、全科型医院同质化诊断治疗水平提升,推动医学科技创新发展,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周期健康需求,为区域乃至国家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为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做贡献。因此,我们认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一定要依托研究型医院来建。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医院就必须大力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

近年来,研究型医院受到越来越多专家教授的认同和支持,得到越来越多医院的实践探索和理论探讨,越来越多省市政府把建设研究型医院纳入到区域医疗卫生发展规划中。

当前,全国公立医院踏上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也面临建设研究型医院的新机遇。事实上,建设研究型医院与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内在统一、相互赋能。建设研究型医院,一是完全符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二是可以充分激发公立医院的创新活力,三是能够不断强化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龙头地位,四是高度契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五是可以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破解“卡脖子”问题历史使命中的作用。在推进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建成更多的研究型医院,在建设研究型医院的过程中引领公立医院的高质量发展,既是积极顺应新的时代要求,也是实现中国式医疗卫生保障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建设研究型医院,完全符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研究型医院的核心职能是“看难病”,强调诊治疑难重症、“治一般医院治不了的病、做一般医院做不了的手术”。而“看难病”实际上也是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标志和核心要求。大力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提升研究型医院“看难病”的实力,就抓住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建设研究型医院,可以充分激发公立医院的创新活力。研究型医院作为医院发展的新模式,其主旨要义就是医研融合、创新转化。从近二十年的实践看,凡是积极践行研究型医院建设理念的公立医院,都紧紧围绕临床诊治技术创新,激活了医院转型发展的新动能,带动了诊疗模式、服务模式、管理模式等整体质量发展。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2021年调查统计发现,占我国大型医院5%的214家学会会员单位,其优秀专利数占比达到31.4%,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成都等地践行研究型医院理念较好的医院,其创新转化的收益已经超过医疗服务收益,成为支撑医院建设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外多中心新药新器械研究项目方面也取得了优异成绩。

建设研究型医院,能够不断强化公立医院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龙头地位。研究型医院的职能任务之一就是出技术、出标准、出规范,并向临床型医院、全科型医院辐射推广,提高我们国家疾病诊治同质化水平。如果说公立医院是医疗卫生体系的“高原”,研究型医院就是“高峰”,处在我国医疗卫生健康体系的塔尖位置。从近几年公布的结果来看,国家规划建设的国家医学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基本依托研究型医院而建,大力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有利于辐射和带动我国公立医院整体能力建设,整体提升我国医疗保障水平。

建设研究型医院,高度契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2004年提出并探索研究型医院的直接动因,就是力图改变公立医院过分依赖规模扩张、粗放发展的模式,引领医院“走质量建设与内涵发展之路,推动医院建设由规模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依靠科技与管理创新带动临床诊治水平和医疗质量整体提高”,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研究型医院的总体架构、建设模式和管理机制。实践证明,建设研究型医院符合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三个转变”路径要求,既可以提高公立医院创新能力、临床服务水平,又有利于有效配置和节约利用医疗资源。

建设研究型医院,可以充分发挥公立医院在破解“卡脖子”问题历史使命中的作用。纵观全球生物医药创新体系,研究型医院作为基础平台,是临床问题的提出者、临床研究的实施者、新产品新技术的临床试验者、科技成果的应用者、科研成果市场价值的评估者,是医学科技创新的连接器、催化器、加速器,对医学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推进我国生物医药创新大发展大进步,不能完全走西方发达国家主要靠高投入的路子,应充分发挥我国公立医院众多的独特优势,大力推进建设临床与科研兼优的研究型医院,使其真正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物医药创新的主体力量,真正将我国临床病例众多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物医药创新优势和健康产业发展优势。

以评促建 引领推动研究型医院建设发展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作为国家一级学会,具有制定团体标准并推广的资质。开展研究型医院、研究型学科、研究型人才的评价遴选,与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主责主业高度一致,对于推动研究型医院理念发展与建设实践具有指导引领作用。

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使研究型医院理论体系“四梁八柱”更加科学完善,建设路径更加清晰,推动研究型医院实践向纵深发展,使更多的医院越来越自觉地践行研究型医院发展模式,按照研究型医院建设路径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

2022年5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与上海交大中国医院发展研究院、健康界组成联合工作组,发起2022年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活动。5月10日,项目启动了预调研,选择了10家典型的医院进行了试点;5月28日进行项目发布;6月上线了申报平台开始启动全面数据收集,同期先后在北京、广州、济南、上海举办了宣贯会,邀请近百位院士、书记、院长、专家、学者参与,通过线上和线下建言献策,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取得了同行、院士及知名专家的共识。10月份对申报的医院、学科、人才数据进行了审核和反馈,通过与各单位进行数据核对,确保数据真实可靠;11月份进行了综合评价和终审论证,最终于12月发布结果。

据了解,此次评价遴选活动确定了4项评价原则:

一是积极参与,自愿申报。入选医院必须是积极参与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自愿注册申报的医院。

二是数据赋分,总体入围。按照研究型医院评价指标赋分办法,医院所得总分排名须在前50名之内。

三是特征指标,同时参考。体现研究型医院建设主旨要义的“诊治难病”、医学创新、成果转化等核心要素指标突出,医院近三年内转化项目数、人均转化效益、年度内获得省部级以上医学科技奖励、年度内出院患者四级手术比例等7项重点指标赋分排序名列30名之内。

四是其他排行,适当参考。医院在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科技量值排行榜排名相对靠前。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以标准为依据,注重客观实际,以综合数据反映参评医院当前的真实状态和能力水平;注重临床与科研并重,医教和研产融合,评价维度更加全面,保证了评价遴选的公信力、权威性、专业性。

同时,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严把数据关,在申报阶段就同步开展全面的数据核查,对异常值进行反复验证,确保数据真实性,汇总结果出炉后再次对主要指标进行数据验证,并开展了同行专家论证,最终在终审论证会上由参会专家一致通过,确保医院、学科、人才评价遴选结果的客观、真实、可靠。

何振喜表示,我们有个基本的判断和自信:没有入选的医院、学科、人才虽然还有不少,但是入选的都是名副其实的。

“做评价遴选这件事情,应该说困难不少,经验不多,挑战不小,但考虑到这个事情的重要意义,我们还是坚持走出这一步,先做有没有,再做好不好。”何振喜强调,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总的指导原则是:坚持对标国际,体现中国特色;坚持需求导向,着眼示范引领;坚持从零起步,注重持续改进;坚持客观公正,铸就学会品牌。

守正创新 充分运用评价遴选成果效益

回顾多年来研究型医院建设的情况,结合这次评价遴选过程,可以说研究型医院的建设发展既取得了可喜成绩,也存在诸多矛盾和困难,有以下四点启示:一是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共识度越来越高,但认识水平、实践动力参差不齐,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二是研究型医院建设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看难病”核心职能作用的发挥还不够突出,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三是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实践效果初步显现,但对标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建设发展定位。四是研究型医院建设势头越来越好,但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共识度越来越高,但认识水平、实践动力参差不齐,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研究型医院建设已进入包括上海、北京、海南、江苏、山东、安徽、福建等省市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划;目前已有上海、江西、山东、河南、陕西、江苏、吉林、黑龙江等省市建立了省级研究型医院学会,并在区域卫生健康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申请成立二级机构和成为学会会员的知名医院、院校和专家教授越来越多,凸显了业内对研究型医院理念的认同在不断加深;参加这次评价遴选活动积极性较高,共有163家医院、521个学科、1002名专家参加申报,覆盖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

研究型医院建设对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看难病”核心职能作用的发挥还不够突出,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整体提升国家和区域医疗卫生水平、解决“大病不出省”方面发挥了骨干作用。这31家医院都是国家医学中心、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都承担着区域乃至全国诊治疑难危重病症的重要任务,都承担着通过出共识、出指南、出标准辐射带动临床型医院、全科型医院临床诊治水平提升的重要使命;二是在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这31家乃至申报的100多家医院在这3年抗疫斗争中,有的是国家队、有的是省市队,都是中流砥柱,第1到第9版新冠肺炎诊治指南的审定专家,多数都是研究型医院的专家教授。

“看难病”核心职能作用发挥存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诊治的四类患者占比不高。研究型医院的门诊疑难危重、复合病患者占比至少要达到50%以上,出院患者四级手术占比至少要达到70%以上,微创手术占比至少要达到80%以上。解决上述问题,一方面要明确职能定位、聚焦主责主业,要认识到研究型医院不是门诊量、床位数越多越好,而是充分发挥好多学科诊疗中心的作用,真正做到“看别人看不了的病,做别人做不了的手术”。另一方面要切实落实临床与科研并举的发展战略,要充分认识到医院的发展路径不能仅仅靠医疗,而要走依靠创新转化支撑医院发展的新路子,真正做到医疗、创新、转化“三手抓”三手都要硬。

研究型医院建设的实践效果初步显现,但对标国际水平仍有较大差距,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建设发展定位。本次申报参选的163家医院基本都是全国或区域头部医院,其中遴选出的31家医院更是优中选优,其在科研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成绩显著:一是发表的“三高”论文平均值高于申报医院总体平均水平的64.5%;二是国际、国内专利授权量分别高于申报医院总体平均水平61.9%和90.8%;三是成果转化项目的数量和金额分别高于申报医院总体平均水平66.7%和86.4%;四是主持国际合作项目、国际与国内多中心临床试验项目分别高于申报医院总体平均水平的113.4%、51.8%和51.2%。

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原创成果少,二是转化效益低,严重制约了我们研究型医院助力实现我国医学科技自立自强的贡献度。目前,美国、西欧、日本等发达国家仍占据着生物医药、医疗技术产品霸主地位,我国“药品、医疗器械、医用设备、疫苗等”严重依赖国外。我们一定要充分认清我国研究型医院创新转化方面与国际一流研究型医院水平差距,进一步提高医院建设的目标定位,以国际视野紧盯医学科技发展前沿,进一步加大医学科技创新力度,特别是在原始创新和成果转化方面,多下功夫下苦功夫。

总体来说,研究型医院建设势头越来越好,但相关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构建新的发展格局。

研究型医院建设与国家医学科技创新战略部署互相赋能、融合发展;研究型医院建设在部分省市的关注力度和投入强度明显增强;研究型医院建设在头部医院呈现全面提速趋势。这次遴选出的31家医院,都有契合研究型医院建设指南要求的机构设置和发展规划;90%建有临床数据中心、生物样本中心等基本科研设施,配有基本的大型科研仪器设备;高、中级专职科研人员平均拥有74人和91人,高于申报医院平均数的54%和74%;这31家研究型医院三年内科研经费平均投入为1.29亿元,高于申报医院总体水平62.2%。

问题主要是“两个不够、一个不完备”。“两个不够”:一是硬件建设投入不够,二是专职科研人员配置不够。“一个不完备”,就是创新转化服务保障的体制机制不完备。这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切实加大投入。真正把加强研究型医院建设作为实现医学科技自立自强、解决医药器械“卡脖子”问题的战略力量主体力量来对待,从资金投入额度到人员编配比例都要有大幅度提升;二是要切实健全机制。建立健全包括医院领导、机关部门、各类专职人员在内的创新转化专门服务机构,打造能够整体规划、综合协调各类创新转化要素的体制力量;构建培育创新文化、激发创新激情、增强转化活力的良好机制环境。

“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动员力度,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进一步提高建设发展定位,进一步构建新的发展格局。”何振喜表示,要继续深入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高质量发展,首要的是解决认识和观念问题。要充分认识到,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是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医疗卫生领域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而实现我国医学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选择;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是解决医学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激励动员广大医学专家奋发作为、充分利用研究型医院资源优势推动医学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时代机遇;推进研究型医院建设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途径,是辐射带动我国医疗卫生整体水平提升、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向往的时代使命。

“我们一定要立足新时代、面向新征程、抓住新机遇、展示新水平,坚定自信,守正创新,开拓进取,为更好推进中国研究型医院建设、全面建设健康中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何振喜最后总结道,并就新一年计划作出展望。他指出,2023年在做好评价遴选的基础上,还要在每个季度举行一次研究型医院典型医院主题分享会,进一步解决认识和观念问题;联合相关专家开展研究型学科建设指南的编撰等,推进医院研究型学科体系建设、进而实现医院临床和科研融合发展。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本文为健康界原创,任何机构或个人未经授权均不得转载和使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键词:
研究型医院,中国研究型医院评价遴选项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

人点赞

收藏

人收藏

打赏

打赏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我有话说

0条评论

0/500

评论字数超出限制

表情
评论

为你推荐

相关文章

推荐课程


社群

  • 第九季擂台赛官方群 加入
  • 手术室精益管理联盟 加入
  • 健康界VIP专属优惠 加入
  • 健康界药学专业社群 加入
  • 医健企业伴飞计划 加入

精彩视频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确定 取消
5秒后自动关闭

您已认证成功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
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忽略 去看看
×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1元 5元 10元 20元 50元 其它

打赏

打赏作者

认可我就打赏我~

×
打赏

扫描二维码

立即打赏给Ta吧!

温馨提示:仅支持微信支付!

已收到您的咨询诉求 我们会尽快联系您

添加微信客服 快速领取解决方案 您还可以去留言您想解决的问题
去留言
立即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