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大咖谈之大咖影响力》|吴润晖教授详谈血友病预防治疗策略
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共同的特征是活性凝血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间延长,患者终身具有轻微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发生“自发性”出血。随着医学的进步,血友病已经能够通过外源性补充凝血因子来控制出血。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等原因,血友病的诊治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血友病诊疗更应向规范化、同质化、均衡化发展。
神州细胞工程有限公司联合健康界策划出品《血液大咖谈之大咖影响力》栏目。本栏目是一档面对面访谈节目,旨在通过视频访谈的形式直观展示血液病,如血友病临床研究的前沿进展,着力铺叙该领域专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将结合《血液大咖谈》系列课程理清学科发展脉络,为学科未来的发展指明方向。访谈同时还将穿插临床暖心故事、科研精神和健康理念,力图在真实的时代背景下,展现独特的从医历程与科研精神。
本期《血液大咖谈之大咖影响力》栏目,特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吴润晖教授解读“血友病患者的预防治疗策略”。
吴润辉-血液大咖谈之大咖影响力(标清)
家庭管理是血友病患儿管理重点
血友病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具有男孩发病率高、一经出血则难以控制的特征。
“儿科是一种‘哑科’,血友病患儿很难准确告诉医生,自己到底是不是出血。” 吴润晖教授强调,如果孩子确诊血友病或者家族中有血友病遗传史,只要孩子哭闹不止,或有任何其他不正常情况,首先应考虑孩子是否出血。孩子稍大后,家长以及医护要教育孩子及时识别不适症状,以便对出血症状进行及时干预。
儿童血友病以预防治疗为主,按需治疗为辅
目前,血友病的基因治疗已有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血友病依然无法根治。血友病可能导致关节肌肉出血,甚至导致致残、致死性的颅内、消化道等出血。因此,预防致残、致死等严重不良事件,是血友病治疗过程中的重点。
在血友病临床治疗过程中,预防治疗与按需治疗为血友病补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两大方式。吴润晖教授介绍,预防治疗即用已知规律的凝血因子替代手段,将凝血因子水平维持在一定浓度下,人为将凝血因子趋于正常范围,从而减缓出血事件发生,预防严重不良结局。而按需治疗中的“需”为“急需”,属于亡羊补牢的方式,患者只采取此种措施治疗,致死、致残的几率将大大增加。因此,按需治疗的手段应用于抢救性病例中,在日常治疗中依然要以预防治疗为主。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凝血因子的普及,患者基本都可以拿到凝血因子药物。但在整体治疗过程中,依然存在治疗不充分、不及时的现状。吴润晖教授强调,“血友病在整个按需治疗过程中,时间就是黄金,每一分钟的出血量都可能更大,造成的组织损伤就会更多,影响患者预后。”因此,在按需治疗过程中,应当尽早发现、尽早处理,一旦发现出血,立即以足量、足疗程给予凝血因子治疗,及时恢复患者损伤。
吴润晖教授特别指出,血友病作为遗传病,大多数患者从儿童起即不断发病,这些患儿会反复出现颅内出血、关节出血等,如果仅用按需治疗的方式,患儿在学龄前后可能会有关节病变的症状,难以进行体育活动,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发展。如果此时依然延迟治疗,致残的概率将会大大增加。因此,早期、足量、足疗程进行预防治疗,对于血友病的管理具有重要作用。
创新药物为血友病患者带来新希望
血友病患者进行长期的预防治疗,需要不断使用凝血因子。吴润晖教授认为,目前我国的凝血因子应用中,有三重困境有待解决:
1、 输入凝血因子需要静脉注射,而静脉注射的给药方式相对困难。因此,新药研发过程中,研究皮下注射、口服等给药方式尤为重要。
2、 凝血因子的作用时间短,用药时需要频繁注射。如何延长凝血因子的半衰期,减少注射次数,成为目前新药突破创新的一大方向。
3、 频繁注射凝血因子可能会使部分患者产生抗体,造成不良后果。因此,研究免疫原性更低的药物迫在眉睫。
同时,吴润晖教授强调,预防治疗在国内历经了将近20年的探索。20年前,血友病致残率非常高,国内医生探索的小剂量治疗方式得到了初步成效。但是,随着患儿的生长发育,小剂量预防治疗不能满足患儿整体需求,研发血友病创新药物成为关键。神州细胞自主研发的第三代重组人凝血因子Ⅷ(安佳因®)作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国产重组凝血因子,具有工艺安全、疗效显著、产能供应有保障等优势,安佳因®新增儿童适应症补充也即将上市,未来将能够为血友病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个体化预防治疗有望达成零出血目标
吴润晖教授讲到,血友病患儿有三分之一不能够进行体育活动,而其余三分之二患儿中,绝大多数只能进行低强度的运动,能够参加高强度运动的血友病患儿凤毛麟角。但是,大多数患儿都具有想要进行体育活动的强烈意愿。目前,我国血友病患者已经得到相对充分的凝血因子治疗,通过个体化预防治疗,用相当于国外小于50%的因子消耗量,已经达到了像国外一样零出血的目标。未来,希望可以进一步发展和覆盖个体化预防治疗手段,满足更多患儿奔跑运动的心愿。
“相对其他罕见病,血友病诊疗发展更快、更好,这离不开国家医保支付政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保驾护航,以及患者与医务人员的密切配合。”吴润晖教授总结道。《儿童血友病家庭治疗专家共识》的发布,也进一步提升了家庭对血友病患儿的照护水平,期待在未来有更多创新药物出现,让血友病患儿得到积极治疗,也为血友病患者治疗带来更多的福音。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