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分钟8人患癌!肿瘤持续高发,医疗系统是否做好了准备?
作为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被视为“众病之王”。
随着环境、生活与工作方式转变等因素影响,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癌症大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攀升。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患者新发457万例,死亡300万例,分别占当年全球癌症发病总数、死亡总数的23.7%和30.2%,均高于当年中国人口占全球人口总数的比例(18.6%)。
作为一项极其复杂与特殊的疾病,肿瘤诊治与康复涉及多个环节与流程,全程管理时间跨度大、难度高,“碎片化”问题严重。
如何整合院内院外相关资源,持续完善肿瘤诊疗与康复体系?由罗氏制药中国打造的“肿瘤诊疗一体化”促进解决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由此应运而生。
直面“碎片化”瓶颈,该方案依托肿瘤专科联盟,通过搭建三医对话、提供数字化工具、连接院外患者管理及打通专业输注服务等具体措施,正在一步步拆除肿瘤诊疗中的“围墙”,打通院内外各类专业资源,真正实现肿瘤诊疗与康复的“提质增效”。
“碎片化”难题待解
肿瘤诊疗与康复质量如何提升?
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突破与创新,肿瘤正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病和慢性病,“带瘤生存”、“与癌共存”正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日常,这就意味着肿瘤的筛查诊断与康复治疗需要更加便捷和创新,更好惠及患者。医疗系统是否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作为一种极其复杂与特殊的疾病,肿瘤本身存在进展和转移的风险,与其他疾病相比,全程管理时间跨度大、筛查诊断与治疗康复涉及多个环节与流程,各阶段治疗方案截然不同,不同医疗机构、院外的规范化治疗等均影响着治疗与康复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极易出现“碎片化”的问题,影响整体的诊疗与康复效果。如何整合区域内相关资源,持续优化肿瘤诊疗与康复体系,是整个行业的命题。
2021年10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发布的《肿瘤诊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提出,完善肿瘤诊疗服务体系,将肿瘤诊疗体系纳入分级诊疗制度建设、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等。
其中尤其提出,要统筹肿瘤诊疗资源,明确区域内各类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加强协作和对口支援帮扶,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诊疗能力,建立完善覆盖肿瘤诊疗全周期、全过程的医疗服务体系。
然而,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却并非一帆风顺。单一机构为患者提供院内外全程管理的成本过高、基层医疗机构发挥价值的潜力大但资源和能力有限、缺乏足够权威及客观引导无法实现可持续的共赢等一系列问题,始终阻碍着肿瘤诊疗与康复体系的优化与效果的进一步提升。
整合资源 多措并举
促使肿瘤诊疗与康复“提质增效”
如何克服上述难题,实现更高效率、更强质量、更低成本的肿瘤诊疗?2020年,罗氏制药中国推出了“肿瘤诊疗一体化”促进解决方案之初,便瞄准了肿瘤诊治这一复杂领域中的“碎片化”难题。
概括来看,为解决单一机构为患者提供院内外全程管理的成本过高问题,方案依托专病联盟建设,整合医疗健康生态圈中的各类资源,为专病联盟提供三医联动协作共赢平台、数字化赋能培训工具、专业的院外药房患者管理与输注服务支持。
肿瘤专病联盟是整个方案的基础与核心。在地区核心医院的牵头下,以肿瘤疾病为主线,搭建上下级医疗机构协作联盟,通过研讨交流、诊疗标准与共识的制定发布与培训,提升联盟内各类机构,尤其是基础医疗机构的专科水平,实现肿瘤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与扩容。
在此基础上,方案为专病联盟提供三医联动协作共赢平台,提供政策跟进与解读服务,并借力卫健及医保机构,利用政策与支付引导,推进分级诊疗的落地并协调专病联盟内各级医疗机构的角色分配,促成共赢。
同时,方案充分利用数字化工具,提升专病联盟以及整个方案的运营效率。包括提供线上培训与交流平台,低成本、高效率地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专科能力,并且对接肿瘤诊疗全程涉及的数字化工具服务提供新媒体内容资源助力方案落地。
此外,方案还协同DTP院外专业药房、建立专业输注服务中心,链接院内外专业资源,提升诊疗与康复效果。
其中,DTP院外专业药房为患者提供治疗及康复期的跟踪随访、用药监测与管理服务,确保患者按医嘱进行治疗并及时反馈患者状态,辅助医护团队优化对患者的治疗及管理方案。专业输注服务中心由医药商业企业及医疗机构共建,并明确患者输注服务相关的流程与标准,最大化患者的规范用药可及与安全。
通过这一线上线下相结合、各类医疗资源相协作的方式,方案能最大限度整合区域内肿瘤诊疗资源,促进肿瘤诊疗“提质增效”。
首先,能有效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通过支持诊疗、用药及患者管理相关标准的制定,以及支持专科能力提升的系列培训,结合数字化工具,实现各级医疗机构的规范诊疗与同质化服务。
其次,能够降低患者管理成本。通过支持DTP院外专业药房的患者随访和用药监测管理等服务,缓解医院医护团队的患者管理压力,降低院内资源的使用成本。
同时,将有效提升医院的运营效益。通过促进政策与支付引导的分级诊疗与转诊共识,同时协助打通肿瘤用药的输注服务衔接,提高各级医疗机构的患者适配度,帮助建立专病联盟内各医疗机构的共赢协作。
试点先行、结合实际、不断迭代
为打造更顺畅及可持续的共赢协作机制,方案要求,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与需求先行试点,并在全国组织试点项目的评估与研讨交流,对优秀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随后再推广到不同省份城市,激发更多创新,持续促进方案的迭代与升级。
目前,“肿瘤诊疗一体化”促进解决方案已经在全国多省市协助搭建或强化专病联盟,推动了500余家医院及71家DTP院外专业药房为患者带来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及更连贯的诊疗体验。
各试点联盟通过500余位专家参与的数百场三医研讨及专科学术会议促进了不同机构间的交流协作,并通过借助标准共识的制定与发布将协作机制与医疗行为规范化。
同时,方案中罗氏支持的线上培训平台帮助基层医疗机构用户提升专业能力,协助对接的全国近百家输注服务中心累计提供40余万人次的专业输注服务、院外DTP药房的数百位专职服务药师的患者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越来越多的肿瘤患者正在获益。其中,肿瘤早筛高风险人群触达人数超21万,肿瘤早筛高风险人群管理人数超过4万,肿瘤患者随访管理人次超过3万。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南充肺癌诊疗防治一体化项目。该项目由南充市医师协会发起,南充市中心医院肿瘤科牵头,联合十余家县域基层医疗机构相关科室一起于2022年4月成立了“南充肺癌专病联盟”。
联盟成立后,相继组织了专科能力提升培训、规范诊疗及双向转诊标准研讨,并通过南充市医师协会发布了南充肺癌一体化诊疗标准及转诊框架文件。
联盟内医院的肺癌患者100%纳入DTP专业药房的药事服务中心进行管理,从患者建档到用药监测随访及患者教育等方面全方位辅助医院,实现对近400位肺癌患者的全程管理,肿瘤诊疗与康复效果得到显著提升。
“通过南充市肺癌诊疗防治一体化建设,医联体内专病领域的规范诊疗得到有效提升,上下级转诊加速通畅,患者也获得了全方位全周期的关爱管理。”南充市中心医院党委副书记任大成表示,而这些都将助力实现2030健康中国愿景。(完)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